正文 第四章(1 / 3)

一天,一個男人下班後準備回家,他本想乘坐出租車,卻突然發現路邊停放著很多摩托車。在詢問價錢後,他發現摩托車要便宜很多,於是便選擇了乘坐摩托車回家。

可是,當走到半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男人所乘坐的摩托車與一輛轎車相撞,他被遠遠地甩了出去。一番搶救之後,醫生遺憾地向他的家人宣布,他的右腿沒有了。

朋友們聞知此訊,都來看望他,希望他不要為了失去一條腿而難過。然而,當他們趕到病房時,卻發現男人居然一點難過的跡象都沒有,而是在興高采烈地跟大家說說笑笑。

朋友們都認為這不該是正常的狀態,擔心他是腦子受到刺激後有點不正常了。於是,一個好朋友試探著問道:“難道你一點都不傷心嗎?”

男人依舊保持著微笑:“當我被搶救後醒過來,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條腿時,說實話,我也覺得自己應該大哭一場,並且十分後悔那天選擇乘坐摩托車回家。那時我想,完了,變成了殘疾人,我今後的生活該怎麼辦?不過後來,我想明白了。既然不幸的事情已經發生在我身上了,我就是再悲傷再後悔也沒有什麼用。而且還好我隻是失去了一條腿,而沒有為此而送了命。我是丟了一條腿而撿了一條命,當然應該快樂地去麵對生活啊!”

後來,男人由於少了一條腿無法繼續勝任原來的職位,於是,他所在的公司將一紙下崗通知書遞到了他的手上。他搬東西離開辦公室的那一天,所有的同事都來幫忙。當天晚上,幾個朋友就來到了他的家裏,並且準備了一大堆安慰他的話語。可後來,他們的話一句都沒有派上用場。麵前的男人依舊春風滿麵,一點難過的神情都沒有。

他對朋友們說:“謝謝大家,不過我真的不難過。既然已經成了待業人員,而下崗的事實又改變不了,我何必要賠上自己的笑容呢?與其為了這件事情難過,我還不如規劃一下今後的生活。幸好這次我隻是丟了工作,但我創業的勇氣一直都還在啊!這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可是,沒過多久,男人還在為了創業之事辛苦打拚時,他的妻子卻不堪忍受一個殘疾的丈夫和沒有穩定經濟收入的生活,而選擇了離開。臨走時,她還卷走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

男人的朋友知道之後,都為他感到擔心:再堅強的正常人也很難承受住這樣的輪番打擊,何況他現在還是個殘疾人。可當他們再次敲開男人的家門見到他的時候,卻又一次被他給震懾了。他並沒有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消沉下去,而是在滿臉熱情地招呼大家。

“你真的沒事嗎?”一個朋友關心地問道。

“沒事啊,我很好。”男人滿臉笑容地答道。

“可是,你的妻子不是剛離開你了嗎?你不會覺得傷心嗎?”

“何必呢?她離開了我,就證明她不再愛我了,我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我的人,有什麼理由去難過呢?”

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一個輸贏交錯的過程,我們沒有能力去預知未來,但我們無須為任何的不如意去悔恨、去歎息、去怨天尤人。過去那些錯誤的決定,今天已經無從修改,與其死死糾纏,不如順其自然地接受。

我們不妨把人生的每一刻都當做一個新的起點,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一切,並從心底去發現它的美好。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可愛。人生不是比賽,我們不必去拿自己的境遇和任何人去比較,而成功和幸福都沒有恒定的標準。如果你能夠順其自然地去接受一切,相信很快,生活的一切走向就會把握在你自己的手裏。

一杯水足以壓垮強壯的手臂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節奏日漸加快,環境變化對人們精神上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的困惑和焦慮日漸增長,這就是一些學者所稱的“焦慮的年代”。

由於社會的急速發展,使得社會為個人提供的各種安全人際關係資源日漸匱乏,人們心理上的混亂感覺也在增長。當人們不斷地感受到心理適應方麵的困惑時,心理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並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一般而言,心理壓力是人們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中產生的正常心理生理現象,適度的心理壓力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幸福生活和工作。但是,壓力過大,持續時間過久,往往會對人們的身心和幸福產生負麵、消極的影響。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幸福有可能被過大或持續時間過久的心理壓力壓垮。

壓力是指人們在應付超出應對能力的情境時,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引起心理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壓力源或者導致心理壓力的生活或工作方麵刺激、事件等影響;二是感受到這種壓力源、壓力事件的刺激,對刺激進行認知與評價,通過認知評價,認為自己難以應對刺激的影響和挑戰時,就可能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性反應;三是個體應對環境變化的經驗和能力,如果個體曾經積累了一定的應對挫折和挑戰的能力,那麼,環境變化就不至於導致過大的心理壓力。

一般說來,構成心理壓力的事件,多半都是“不好”的事件。但是,由於內心的平衡被打破,好的事件一樣可以變成巨大的壓力。除了外在事件,普通的人際關係也能造成心理壓力。隻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身處其中的人就不可避免地會有壓力,隻不過這種壓力有明顯和不明顯之分。人際間的壓力主要來自這樣幾個方麵:相互競爭,希望自己比別人表現得優異;控製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製;力圖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標準;想取悅別人以便達到某種目的;等等。所有這些,在程度較輕的時候都很正常。但是在程度較重時,就會讓人們感覺到不快。

在一個培訓班上,培訓師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然後問台下的學員:“各位,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有半斤,有人說是一斤。

培訓師則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鍾,誰都能做到;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覺得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著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到最後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應該將承擔的壓力於一段時間後適時地放下並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有些心理壓力則是由內心衝突造成的,這樣的壓力首先在價值觀層麵。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某一些價值觀是和另一些價值觀相互對立的。於是我們的心靈就成了這些價值觀鬥爭的戰場。例如,任何人都可能受過利己和利他的教育,雖然多半通過非主流渠道,但一樣會對人產生重大影響。在某種情形下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候,壓力就產生了。所以一個沒有穩定價值觀的人,他麵對的心理壓力比一個有穩定價值觀的人要大得多。

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光般的花朵。適當的心理壓力對有機體適應環境、應對問題是有利的,理想的生活不是沒有壓力的生活,沒有壓力的生活是索然無味的。我們應該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壓力,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善用各種人際關係化解壓力,早日擺脫壓力,同時注意培養樂觀、堅強、沉著、冷靜和自律自強的良好品質。

調控壓力不是要消滅壓力,而是要把壓力控製在一個適當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既不要讓壓力超過自身承受能力,又要使自己在適度壓力的推動下,精神飽滿地工作和生活。

這裏我們介紹幾個調控壓力的方法。

(1)正確認識心理壓力。把壓力視為人生正常的心理現象,在生活中,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因此,調控壓力不是要最終消除壓力,而是要把壓力保持在適當的狀態。一方麵,保持適度的壓力,激勵和鼓舞自己努力工作、獲取成就;另一方麵,把過高或過於持續的壓力狀態調控到自己可以忍受和調控的範圍內,不使壓力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一個人抱持著消滅壓力的想法來調控壓力,那麼,這種想法就違背了心理壓力的內在規律,最終可能“事與願違”,難以真正調控心理壓力。

(2)培養積極的自我觀念。意識和觀念就像調控壓力的心理窗口,它調控著進入“心理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壓力。

全麵看待自己,肯定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自己要有適當的評價,不過分自我炫耀,也不要過分自責。

(3)適當降低你的期望值。有時,人們的心理壓力來自過高的期望值。當現實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不能滿足人們過高的期望值時,無形中就會增加心理壓力,增加消極情緒。因此,我們對待人、事、人際關係等不要期望太多,這樣有利於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當外部環境、其他人和事情沒有如自己所願時,我們就能夠理智而平靜地對待,而不至於心理失衡。

(4)適當調整你的性格。有研究指出,個性急躁、急於求成,競爭取勝心過強的性格容易導致心理壓力。因此,有以下的行為表現的人要注意適當調整自己的性格:充滿雄心壯誌;對工作成就不滿足,習慣做艱苦緊張的工作;情緒易激動;思維敏捷、有進取心,好競爭性;常有時間緊迫感與匆忙感;難以自我鬆弛等。

(5)掌握緩解心理壓力的基本要點,並堅持進行練習。世上沒有那麼多路需要時刻都繃緊了神經匆匆忙忙地趕,如果你永不停息地向前奔跑,那是對自己最殘忍的傷害。隻有那些既懂得為夢想去努力奮鬥,又懂得經常讓自己停下來思考人生、享受閑適的人,才能遊刃有餘地打點好生活中的一切瑣碎事物,充分地享受一個豐碩的人生。

忙中偷閑,放飛緊張感受

在這個追求速成的社會中,似乎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忙碌。為了追逐夢想,人們不停地踩著腳踏車匆忙趕路,不僅忽視了路邊旖旎的風景,甚至忘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閑時光。

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而趕路的人們無可厚非,隻是如果我們過分地專注於趕路,就會忽視身邊的快樂。在匆忙的生命中耗盡了精力,使得自己的努力非但沒有換來輕鬆的感受,反而在殘酷的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中日趨變得緊張、麻木甚至崩潰,這自然就會有點得不償失了。

非洲草原上,當一輪太陽冉冉升起之時,一頭獅子對自己說:“為了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為了不至於被餓死,我必須努力奔跑。”而羚羊也對自己說:“我必須讓自己保持在奔跑的狀態中,這樣才不會變成獅子的腹中之物。”

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都和這些獅子與羚羊一樣,整天都會為了這樣那樣的理由而“奔跑”。當然,不能完全否定這些為了奮鬥而“奔跑”的正麵作用,假使沒有這樣的動力和信念,生活也會變得索然無味,社會也就沒有了進步可言。但是很多人都是在無休止地奔跑,並且一邊“奔跑”,一邊被疲憊感、挫折感、危機感和失落感所糾纏。

奔跑的意義是為了最終的享受,那麼,這樣疲累的我們還有什麼享受可言,人生的樂趣又在哪裏?難道就是像獅子與羚羊那樣一輩子在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難道我們的終極理想就是在氣喘籲籲的奔波勞苦中攫取獵物或保存性命嗎?

要知道,我們的人生並不是那個你死我活的戰場,所以我們也不必總是懷著那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來刁難自己。俗話說“偷得浮生半日閑”,有空閑有享受的生活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美好生活。即使你想要奔跑,也應該像阿甘那樣:“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於是我就跑了起來。”不要為了奔跑去奔跑。如果我們奮鬥終生就隻是像獅子一樣為了找口飯吃,就是為了能夠吃到更多的美味,住進更寬敞的房子,那人生未免也顯得太過乏味了。

上帝曾向三個人提問:“你們是為了什麼而來到人間的?”

第一個人回答說:“我是為了承受痛苦而到這裏來。”

第二個人回答:“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享受生活。”

第三個人的回答是:“我來到這裏的目的,是既要體驗生活所帶給我的磨難,又要充分享受生活賜予我的幸福。”結果,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都隻從上帝那裏得到了50分,而第三個人則拿到了滿分。

人不應該隻為了奔波或者享受而在世上生活,兩者兼而有之才是最理想的狀態。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經營事業和生活,更應該學會怎樣忙裏偷閑,享受歡愉。即使再匆忙,也不要忘記領取上帝的恩賜。

上帝在命令人類必須工作時,並沒有忘記賜給人類工作後的悠閑。所以世上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輕鬆,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哪怕是那些感到十分空虛和無聊的人,也有想要休息的欲望。在這種自然休息之後繼續進行的有益活動,往往能給人帶來更多的幸福慰藉。

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了一次電信行業高峰會議,電信業的巨頭幾乎都參與了這項活動。會議議程排得比較滿,每到休息時間,大多數公司的老總都會返回自己的房間,不是研究其他企業的情況,就是和助手一起製定策劃方案,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這其中有一個人卻令所有人都感到驚奇,他就是環球電信的老總亨得利先生。一到會議休息時間,亨得利總是會邁出會議室,既不返回住所,也不約見任何人,而是獨自一人饒有興致地到附近的公園裏去欣賞那些奇花異草,或者是沿著度假村的忘憂湖散步。

當大家發現了這個情況後,一開始,很多參加會議的老總還以為要麼是亨得利不重視這次峰會,要麼就是太過貪戀美景,而忽略了自己公司發展的大事。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每次會議上發言時,亨得利都表現得精力充沛,侃侃而談,而且思路相當敏捷。幾次會議下來,他儼然已經成了一個焦點人物。

麵對這樣的狀況,很多人都感到十分驚奇,有位老總忍不住問他:“平時看你那麼喜歡外出遊玩,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可一到開會發言時,你就精神百倍,咄咄逼人,你是不是有什麼獨門秘方啊?”

亨得利說:“不錯,我的確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秘方,那就是忙中偷閑,去賞花,去散步。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的大腦得到了足夠充分的休息,它歇夠了,開會時才會變得那麼精神啊!”

這個世界很忙碌,而不斷地強調自己忙碌也成了人們日常的習慣,甚至是自以為豪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覺得如果自己不夠忙,那就表明自己是對這個社會沒有價值的人。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價值標準了。

所以,當你遇到朋友的邀請時,就算你當時有一段空閑的時光,你也許還是會多半向他表示你很忙碌。即使你確實公務纏身而無法赴約,那處於這種生活狀態的你也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忙碌沒錯,但是你的生活中不能光有這樣匆匆行走的步伐,也應該有其他興趣與愛好。過度的忙和別有用意的忙,除了傷身害體外,別無益處可言,絕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端

生活就是一出戲,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個角色,社會的慣性觀念要求扮演者的行為舉止應和角色相符,否則就會遭到排斥或者譏笑。於是,作為扮演者的我們便隻好努力地去迎合劇情、取悅別人,希望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卻唯獨忘記了自己的內心。

對別人展現大肚能容的氣魄,固然是一種值得令人刮目相看的特質。然而,是否能對自己大度一點,似乎要比前者來得更有意義,也更困難些。對自己寬容,首先要看你是否有能力將自己與他人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要看得起自己;然後要看你是否能在對他人和對自己的態度上找到一個平衡點——要認清楚自己;最後還要看你是否對寬容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和闡釋——要相信自己,什麼是寬容,什麼是縱容,必須分清楚才行。

許多家長很喜歡拿自己的小孩做比較,你的比較漂亮,我的比較聰明,他的比較調皮;許多職場人比較喜歡拿薪資水平做比較,你是藍領,我是白領,他是金領……

人們總是在不斷的比較中原諒他人,苛求自己,甚至自家的垃圾筒沒有鄰家的好看都能讓人傷心好一陣子,這不是氣量小是什麼?

對自己寬容一點,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不要拿別人的長處來苛求自己。肚子足夠大能撐別人的船,固然驕傲;但肚子大到能將自己包容進去,那就更不容易了。能在自己的思想裏自在漂流,那應該叫做——戰勝自己。

西方有兩句這樣的格言:

“我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真實本質。”

“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端。”

全麵接受你自己是很重要的,其原因之一便是這樣可使你更安心地對待自己,更具同情心。當你表現得或感覺到無保障時,不要假裝“並無不妥”,你可坦然麵對這一現實並對你自己說:“我覺得害怕,但沒關係。”如果你感到有點忌妒、貪婪或氣憤,不要否認或掩飾你的感覺,你可坦然麵對它們,這可幫你迅速擺脫並遠離它們。當你不再把你的消極情緒看得過重,或當做可怕的事時,你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被它們嚇倒。當你接受自己的一切時,你就不再需要去假裝生活是完美的,或希望如此。相反你會接受自己的現狀,也就是現在。

當你接受自己不夠完美的那些部分時,奇跡便會出現。伴隨著心態的轉變,你也將開始注意到積極的方麵,你自己身上那些極出色的、你也許從未認為自己所具有的或甚至從未意識到的方麵。當你有時在心裏對自己表現出興趣時,或當你令人難以置信地無私時,你可能就會注意到它們。有時你可能會覺得無保障或害怕,但更多的時候你是勇敢的。盡管有時你肯定會焦慮不安,但你也能非常放鬆。

當然原諒自己,寬容自己,並不等於縱容或者放縱自己,嬌慣自己。而是讓自己身上的壞習慣、不良的思想意識,得到限製糾正;讓自己扭曲的人格人品、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得以轉變。寬容自己,並不是不吸取教訓,去做同樣的蠢事、犯同樣的錯誤,而是走出困境的一種積極的途徑,是一種理性的提升和肯定,是給自己創造出站在困境之上的另一個新的生活起點,是給受傷和絕望的心靈,重新注入光明、希望和信心。

著名作家奧格·曼狄諾指出:接受你自己的一切,就像是在對你自己說:“我也許不完美,但我就是我,這沒有關係。”當消極思想出現時,你可開始將它們看做是整體中的一小部分,始終以善意和寬容來對待你自己。

笑對人生,泰然處事

活在世上,不僅要為了生計奔波勞累,要接觸各色人物,應對各種事情,還要不斷提升自己,擔心趕不上時代的步伐……生活的含義實在太過廣泛也太過複雜,所以,總會聽到有人忍不住大呼:“生活真累!”感到自己被生活的煩惱所包圍。其實,生活本身並不累,隻是我們自己活得太累!而這些所謂的勞累和疲憊多半都是自己找的。

一個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太過疲累,於是,便四處去尋找解脫負累和恢複輕鬆的秘訣。

第一天,他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河邊有一位白發老翁正坐在那裏垂釣,看起來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年輕人走上前去,向老翁請教:“老人家,看您生活得這麼悠閑,您能告訴我讓生活解脫負累的方法嗎?”

老翁笑眯眯地看著他說:“孩子,來跟我一起釣魚吧!安安靜靜地坐在這裏,保證你不覺得累。”

於是,年輕人便按照老翁的話試了試,結果,沒有一會兒他就覺得腰酸背痛,十分疲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年輕人便告別了老翁,繼續往前走。

第二天,他在一片樹林裏遇到了一位牧童。牧童騎在牛背上,逍遙自在地吹著笛子,臉上掛著快樂的笑容。

年輕人走上前去詢問:“你看起來多麼快活啊!能教給我擺脫負累的方法嗎?”

牧童說:“我一直都在放牛,從來都沒有感到累過,我吹著笛子跟我的牛兒們在一起,別提有多愜意了。”

年輕人試了試牧童的生活,還是覺得不夠輕鬆,而且不一會兒便覺得無聊至極。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

第三天,他在一個山洞裏遇到了一位打坐的老人,從這位老人的神態和裝束來看,年輕人覺得他一定是位高人。便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問道:“師傅,您能救救我嗎?”

“你希望我怎麼救你?”老人捋著自己的長髯問道。

“您能幫我從負累中解脫出來嗎?”年輕人問。

老人微笑著問:“現在有誰將你捆住了嗎?”

“沒有啊!”年輕人迷茫地答道。

“既然沒有人將你捆住,又談何解脫呢?”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累,正是因為自己捆住了自己。

活得太累的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對別人的期望值太高,另一種是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