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國語》,齊許申呂由太薑
紀
向
州
萊 萊在顧棟高《春秋大事年表》中列外薑姓,然此說實可疑。其言曰:“《襄二年》傳:‘齊侯使諸薑宗婦來送葬,召萊子,萊子不會。’是萊亦齊同姓國也。”案:萊子非宗婦,何以召及萊子,而萊子必會?或因萊子夫人是薑姓,故萊子必會乎?(惟“宗婦”尋常之解並不如是耳)此說若確,則萊非薑姓。又,《史記》:“萊人,夷也,與齊爭國。”然則果是薑姓。亦當是後來齊國所分植。
以上五國皆在山東境,紀州萊皆環齊,為之鄰者。
薑 據古本《竹書紀年》宣王時戎人滅薑侯之邑,引見《後漢書·西羌傳》。準以羋曹等皆為先代國名後代姓號之例,薑之為姓必原是國名,惟此薑侯是否薑姓,或是他族封建於其地者,則不可考。
綜合上舉《國語》《左傳》之記載,知薑之所在有兩個區域。一再今河南西境,所謂四嶽之後者,一在今山東東境。然河南西境必是四嶽之本土,此可以“齊許申呂由太薑”,及“太公封於營邱,比及五世,皆返葬於周”諸說證之。齊本是由四嶽國裏出來的,望伋兩代仍用呂稱(《書·顧命》齊侯呂伋)。若齊旁諸薑,當是齊之宗姓分封者,薑之先世為四嶽,四嶽之地如可確定,則薑為何處的民族,可以無疑問了。
有把四嶽當作人的,例如戰國、秦漢間之《堯典》;又有把四嶽當作岱宗等四山的,例如杜預注《左傳》。但四嶽實是嶽山脈中的四座大山,四嶽之國便是這些山裏的部落。《詩·大雅》:“崧高維嶽,峻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毛雲:“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嶽,四嶽也。”那麼,申甫一帶的山即是四嶽了。同篇下文說:“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這是說申境向南移。其向南移的地方在謝,其差在北的地方可以推想。又《詩·王風·揚之水》說: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如此看來,申、甫、許在一塊兒。許之稱至今未改,申又可知其後來在謝,則申許呂之地望大致可知了。《鄭語》,史伯曰:“當成周者,南有申呂。”可知《漢書·地理誌》“南陽郡縣故申伯國”,《水經注》“宛西呂城,四嶽受封於呂”諸說,當不誤。
然薑之大原實在許謝迤西大山所謂“九州”之中。《鄭語》:“謝西之九州何如?”可知謝西之域名九州。《左傳》昭四年:“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杜注,三塗在陸渾縣南(今嵩縣);陽城在陽城縣(今登封縣)東北;大室在河南陽城縣西北;荊山在新城沶鄉縣(今湖北鄖陽一帶與河南之界)南;中南在始平武功縣(今武功縣)西。然則九州誌區域正是現在豫西渭南群山中,四嶽亦在此九州內,並非岱宗等四山。
又據上文所引,《左傳》襄十四年薑戎一段,知九州之一名瓜州,其地鄰秦,其人為薑姓,其類則戎。雖則為戎,不失其為四嶽之後。四嶽之後,有文物之大國齊,又有戎者,可以女真為例。建州女真征服中夏之後,所謂滿洲八旗者盡染華風,而在混同江上之女真部落,至今日仍保其漁獵生活,不與文化之數。但借此可知薑本西戎,與周密邇,又為姻戚,惟並不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