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在文華殿接見,武官就在武英殿接見,朱由校想讓武英殿變的名副其實起來。武英殿之前也不像文華殿那樣有專門的用途,比如之前皇上接見一些待詔,皇後接受百官命婦朝賀的時候,都是在武英殿進行的。在武英殿接見這幾個人隻是他的第一步,他要讓武英殿一步步變的重要起來。
決定好後,當即派人去通知幾人自己要在武英殿接見他們,吩咐完畢後他自己則先離開乾清宮趕往武英殿。
兵部尚書王象乾、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尤其戚祚國和戚昌國借到皇上讓他們下午就趕往武英殿接見他們的聖旨時,他們很是不敢相信真的有點受寵若驚。他們本來隻想在後日早朝上二人覲見的,沒想到皇上看到奏折之後,直接在當天接見他們。要知道從萬曆皇帝中年開始,一般情況下很少在不是朝會的時候接見大臣了。
朱由校來到武英殿後,他們幾人已經先到了。因為他們接到讓他們去武英殿接受接見時,他們已經在午門外候著了。
幾人給皇上見禮完畢後,兵部尚書王象乾站了出來,“啟奏皇上,五月日十七日皇上交代給兵部的事情,臣在駱大人的幫助下已經有了結果。經過臣等從各方了解,臣推薦戚祚國和戚昌國二人,從二人中選一最合適之人來負責主持重建戚家軍。”
“王尚書所言,的確是老臣謀國之言。他們兩人的情況如何?”朱由校向王象乾問到。
“回皇上,戚祚國是戚將軍長子,之前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現已經升濟南府掌印都司。戚昌國是戚將軍三子,中乙未(1595年)武舉,現在錦衣衛同知。戚將軍還有戚報國和戚興國兩子,臣等認為還是戚祚國和戚昌國更為合適。”王象乾大概介紹了下。
“你認為二人誰更合適?”朱由校直接開門見山問道。
“這個,臣認為戚昌國更合適些,不但得到了家傳兵法,更是中過武舉。”王象乾稍微猶豫了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他之前打算想隻推薦戚昌國一人,因為據他所了解這個兩兄弟都不曾經見過戚繼光練兵和作戰,但是戚昌國畢竟是中過武舉,就算除去戚家軍的家傳兵法,也應該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將軍。
“臣認為,戚祚國為長子,負責來重建戚家軍更名正言順些。”張鶴鳴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兩人說的還都有道理,中國很講名正言順這個問題,那麼作為戚祚國的長子想來,再去浙江義烏再次招兵時,亮出自己是戚繼光長子的身份應該會容易很多。可是戚昌國中過武舉,就算是真的一點戚家軍兵法都沒,也有成為一個合格將領的潛質。的確都有道理,朱由校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臣認為刻意讓二人一起來負責此事,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子弟兵。”駱思恭直接和稀泥到,他是錦衣衛指揮使,二人現在都算是錦衣衛之人,而且他看到皇上沉吟之色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就以駱愛卿所言。你們兄弟二人一起負責重建戚家軍。你們二人一定要讓戚家軍這次有輝煌曆史的軍隊,快點重建起來,好殺敵報國再立新功。”朱由校直接接受了駱思恭的主意。
“臣等一定不負皇上所托,盡快把戚家軍重建起來。”戚祚國和戚昌國二人一起激動的回答到。
“之前在渾河大戰中陣亡的戚家軍將士的撫恤金,就由你們二人負責發放,一定要把撫恤金放到陣亡將士家屬手中。王尚書,回去你把戚家軍那部分的撫恤金給二人。”朱由校下令到。
“臣等遵旨。”三人一起回答到。
“至於這次招兵的規模,原來定的是三千人,朕現在讓你們招兵五千人。至於招兵所需餉銀,朕直接會直接從內帑中拿出錢來給你們。不過現在內帑中存銀不夠,三天後朕會把餉銀給你們。”朱由校直接讓招兵規模擴大五千人。
“謝謝皇上聖恩,從內帑拿出錢,讓臣等重建戚家軍。”幾人聽到皇上說又要從內帑拿出錢做餉銀之時,心中頗為激動。因為他們都聽說了昨天早朝的事情,也知道現在朝廷沒錢,內帑也沒錢了。
“啟稟皇上,戚家軍是以火器見長。要是能讓戚家軍用上更好的鳥統和火炮,戰鬥力會增長很多,臣想請工部為戚家軍製造更好的鳥統和火炮。”戚昌國說道。
朱由校本來說重建戚家軍的事情定了下來,就他們各自回去辦差呢,聽了戚昌國的話後,他才意識到鳥統和大炮等火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