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朱由校睡了個懶覺,直到快九點就才和張嫣一起更衣起床。之後二人一起吃過飯後,張嫣留在坤寧宮等著一些外朝王公大臣們的請安,朱由校則回了乾清宮做日常批閱奏折。
朱由校在乾清宮批閱奏折的時候,一本奏折引起了他的主意。兵部尚書王象乾和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聯名請求他允許幾個人在後日的早朝之上覲見。朱由校起初並沒有在意,因為類似這樣的事情其實經常發生。
沒資格參加早朝的官員隻能在朔望大朝的時候,才能當麵見到皇上並上疏。但是朔望大朝十五天才有一次,而早朝基本三天就有一次,所以一些低級官員想當麵覲見皇上,就要提前經過皇上的特許得以參加早朝。
其實以前大臣想要當麵見皇上,還有別的途徑,既然是不在早朝時刻,也可以通過雲台召見等形式見到皇上,好當麵陳情。但是經曆了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和更過分連大臣都很久不接見的萬曆皇帝,這些規矩和慣例早已經不存在了。
不過等朱由校聽到曹化淳念到想要覲見兩人名字的時候,引起了朱由校的主意。因為這兩個人都姓戚,而且名字也幾乎一樣,應該是兄弟。
“你等下,再念下這兩個請求後日早朝覲見的人的名字。”朱由校說到。
“回稟皇上,這兩個人是戚祚國和戚昌國。”曹化淳說道。
“是戚繼光將軍的兩個兒子?”朱由校聽到這兩個名字,想起了之前孫承宗在十幾天前給他奏折中提到戚家軍時,他還專門讓曹化淳查了檔案。
“皇上說的沒錯,上次奴婢查的檔案,還有印象。”曹化淳也想了起來。
“派人去通知他們幾人,告訴他們朕今天下午就接見他們。”朱由校確定就是戚繼光的兒子後就立刻興奮下令到。
戚繼光和戚家軍對朱由校來說,那真是如雷貫耳。可惜在抗倭戰鬥取得輝煌勝利的戚家軍之後就聲名不顯了。他穿越前看曆史有點納悶呢,等他穿越後才大概了解到是怎麼回事。尤其是孫承宗的那本奏折提到渾河大戰中,戚金率領的浙兵前身就是戚家軍的時候,朱由校還專門去查閱了資料進行了解。
原來取得抗倭勝利後,戚家軍和戚繼光因為張居正的關係,一起到了北方薊鎮抗擊蒙古。十幾年中,戚繼光和戚家軍在抗擊蒙古中也打了不少的勝仗。不過隨著戚繼光的後台張居正去世,萬曆對張居正的清算,戚繼光也被人彈劾,先降職調到廣東,沒多久就被徹底免職,其後戚繼光也鬱鬱而終。
就這樣戚家軍也成了沒娘的孩子,直到後來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在抗日援朝中率領其參戰,才重新煥發了青春。之後又屢次參加在對女真的戰爭,直到在渾河大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既然知道是什麼情況了,朱由校當然想重建戚家軍這一勁旅了。可是重建卻遇到了麻煩,畢竟戚繼光在東南抗倭已經是五十年多值錢的事情了,戚家軍訓練之法已經很少有人掌握了。之前之所以是戚金這個戚繼光的侄子率領戚家軍,也是因為戚金從小就跟著戚繼光抗倭,耳濡目染了解戚家軍。
而戚繼光的幾個兒子全部是抗倭勝利後,因為他無後而續娶的小妾生下的,所以這些兒子並沒有完全沒有跟著他參加過抗倭的戰鬥。渾河大戰中,戚家軍又幾乎全軍覆沒,隻有三百多人隨著白杆兵突圍出來,總算為了戚家軍還保留了一些種子。不過主將選誰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惱著朱由校。
重組戚家軍,換個和戚繼光完全的將領做主將,那還是戚家軍麼?自己之所以想重建戚家軍,不就是為了戚家軍抗倭的輝煌曆史和傳承麼?
雖然他也了解到了戚繼光的幾個兒子其實並沒有跟著戚繼光打仗的經曆,但是想來戚繼光應該有教自己兒子領兵之法吧。於是,他在五月十七日接到孫承宗後,就下旨給兵部讓其了解下戚繼光的幾個兒子,推薦一個負責重建戚家軍。現在兵部和錦衣衛聯合進言請求接見這兩個人,看來這兩個人就是他們推薦的人選了。
朱由校派人去給幾人下旨後,繼續在乾清宮批閱奏折。批閱了近一個上午後,才把奏折批閱完畢。吃了午飯後,他就稍微休息了後,就準備接見戚繼光的兩個兒子。可是在哪裏召見他們呢?朱由校稍微有點猶豫,這個時候並沒有平台召見這個規矩。
朱由校好好的想了一會,確定在武英殿召見他們幾人。之前雖然沒有雲台召見,可是朱由校去文華殿日講之時,趁機召見過一些大臣,一些大臣也接著日講的時候,專門在皇上陳情上疏。當然參加日講的大臣基本都是文官,而這次朱由校接見的都算是武官,所以他把接見的地點選在了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