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17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發布《東征宣言》,並隨即派主力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紅軍在汾河河穀擊敗閻錫山的堵截,逼近同蒲鐵路,積極準備東出河北、察哈爾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戰。蔣介石對毛澤東親自率紅軍渡河東征甚為懼怕,慌忙下令從洛陽、徐州等地,調遣10個師的兵力配合晉綏軍攔截紅軍去路;同時,又令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進攻西北紅軍後方。為了粉碎蔣介石的陰謀,黨中央命令劉誌丹和宋任窮率領紅28軍擔任側翼,其任務是從佳縣以北渡黃河,插入晉西北地區,配合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隊迅速打通通往抗日前線的道路。
劉誌丹和宋任窮率領紅28軍揮戈東征,抵禦日寇的侵略,一路向黃河岸邊挺進,在行軍途中,受到了西北根據地群眾的熱烈歡迎。當地的老百姓聽說劉誌丹帶著紅軍回來了,都是夾道歡迎,有的人甚至專程從幾十裏外跑來看望,部隊的宿營地經常擠滿了親切慰問的群眾。一次在神木縣境,一位70多歲雙目失明的老大娘也拄著拐棍,顫巍巍地趕來探望,眾人笑著說:“大娘,你怎能看見老劉啊!”
她說:“看不見,我還摸不著嗎?”
劉誌丹立即站到老人家麵前,拉著她的手,親切地說:“大娘,我就是劉誌丹。”
老人家把劉誌丹從頭摸到腳,又從腳摸到頭,激動地流著熱淚說:“好哇!……好哇,你真是咱們老百姓的好人啊!”在場的群眾大多感動得流下了熱淚,這充分反映了劉誌丹和廣大勞苦群眾的血肉聯係。
3月,紅28軍打下神木沙峁鎮後,在賀家川一帶進行緊張的渡河準備。劉誌丹在廣大群眾的幫助下,經過晝夜不停地詳細調查研究,最後選定在通往山西興縣的神木縣賀家川山坡渡口灣渡河。黃河岸邊三月底的夜晚,浪高風黑,怒吼的濤聲裏不時傳來沙岸崩塌的沉悶聲響。臨出發前,劉誌丹平端一隻粗瓷海碗,滿斟烈酒,敬給那些船工們,鼓勵他們不畏艱險,幫助紅軍快速衝過河去。
3月31日,在一片風聲、浪聲、槍炮聲中,紅28軍在劉誌丹的指揮下,勝利渡過了黃河。渡河後紅軍立即投入戰鬥,一舉突破閻錫山的河東防線,殲敵兩個營,占領羅峪口,摧毀了羅峪口敵軍指揮部,隨即向興縣黑峪口、康寧鎮一路橫掃過去,自北向南,接連打敗了6股來犯之敵,所向披靡,勝利進入山西興縣白文鎮。
193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劉誌丹為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就在這時,部隊接到中央軍委急電:“為了配合紅軍進逼汾陽,威脅太原,並打通前方與陝北之聯係,保證紅軍背靠老蘇區,著令28軍即刻向離石以南黃河沿岸地區進擊,並可相機攻占中陽三交鎮,牽製和調動敵人。”劉誌丹接到命令後,率領部隊立即向西南進軍,經過激烈戰鬥,按時於1936年4月13日到達山西中陽縣西部渡口三交鎮。
1936年4月13日,毛澤東同彭德懷聯名致電劉誌丹、宋任窮:“28軍有相機消滅三交鎮、轉角、辛關、義牒一帶之敵,恢複黃河交通之任務。”接到中央命令攻打三交鎮電報的當天,劉誌丹把團以上幹部召集到一起向大家傳達,說:“越向南走,離中央總部越近,所以一定要打好三交鎮這一仗,打通山西前線和陝甘蘇區的聯係。”
三交鎮是山西省中陽縣(今柳林縣)通往陝北綏德根據地的一個重要渡口。敵人在三交鎮周圍設有堅固工事,並有一個團的敵人防守。劉誌丹非常明白打下三交鎮的分量,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該鎮南北環山,西麵臨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打好這一仗,劉誌丹親自勘察地形,仔細分析敵情,研究作戰方案,嚴密部署戰鬥。到了山上,劉誌丹拿著望遠鏡,對三交鎮周圍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條道路、每一個村莊,都詳細地觀察,並且一一作了記錄,而且對每一點情況,他都要進行反複地觀察。觀察後,他又找來當地群眾,進行詳細地調查了解。為了打好這一仗、他連著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雙眼充滿了血絲。警衛員幾次給他送來飯,他都忘記了吃。經過幾天緊張的工作,他才把攻占三交鎮的戰鬥方案部署好。對著沉沉夜空,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說:“我們快要見到毛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