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東征抗日,遭不測英勇獻身(1)(1 / 3)

劉誌丹和毛澤東、彭德懷聯合署名發表《告陝甘蘇區工農勞苦群眾書》,任北路軍總指揮打擊橫山地區來犯之敵保衛蘇區;任紅28軍軍長同政委宋任窮率師揮戈東征渡河抵禦日寇,激戰三交鎮不幸中彈身亡年僅33歲;毛澤東親筆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短暫人生書寫了一段輝煌傳奇。

1935年華北事變後,全國抗日形勢迅速高漲。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吞並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11月28日,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的名義發布《抗日救國宣言》。12月8日,毛澤東還同彭德懷、劉誌丹共同署名發布《告陝甘蘇區工農勞苦群眾書》,號召“用一切力量來保護我們的土地和自由,保衛我們的蘇維埃政權”。公告發布後,軍民振奮。

毛澤東、彭德懷、劉誌丹聯合署名發表的《告陝甘蘇區工農勞苦群眾書》,指出亡國滅種的大禍已迫在眉睫,揭露蔣介石圍攻革命根據地,實際上是要“把我們陝甘的土地、人民賣給日本帝國主義,要使我們做亡國奴”。號召勞苦群眾爭當紅軍,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宰割,“和萬惡的敵人血戰!”“來保衛我們神聖的蘇區!”

1935年12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以紅15軍團第78師和軍委騎兵團組成北路軍,任命劉誌丹為總指揮,打擊橫山地區來犯之敵,保衛蘇區。12月中旬,劉誌丹率紅26軍的兩個團和78師的三個營,從瓦窯堡出發,經三眼泉、石窯溝和韓岔,於農曆臘月十五日到達距橫山城七八裏的地方駐紮下來,當晚就派出偵察員到縣城周圍實地偵察敵情。

第二天清晨,劉誌丹派78師的二營前去橫山城附近的龍鳳山,消滅那裏的國民黨守軍。誰知那些敵人聞訊後,不放一槍一彈,就倉皇出逃,渡過瀘河向西逃竄。中午,紅軍大隊直抵橫山城下,將縣城包圍起來,佯做攻城態勢。下午3時,戰鬥打響,紅軍從三麵合圍,首先向李家、五裏墩等城外守軍發起進攻。不到半小時,縣城外圍據點全部被紅軍占領,部分守軍被殲,部分逃回城內。紅軍迅速將縣城團團包圍。

紅軍此次作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牽製外線國民黨軍隊力量,因而采取圍而不打的戰術。圍城5天後,劉誌丹就率部撤圍南下,回到瓦窯堡做東征的準備。這次戰鬥,在北線上造成了很大的聲勢,有效地牽製了國民黨大軍,從而為紅軍後來東渡黃河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5年年底,黨中央又決定把陝北當地的地方遊擊隊組建成紅28軍。紅28軍下轄三個團,綏德、吳堡戰鬥團編為一團,米脂西遊擊師編為二團,清澗紅四團為三團,共1200餘人。任命劉誌丹為軍長,宋任窮為政委。劉誌丹的名聲大,又比宋任窮大兩歲,但是兩人卻能彼此推心置腹,在工作中相處得很融洽。於是,從1935年12月中旬至1936年1月,劉誌丹和宋任窮率領由第78師、軍委騎兵團及紅28軍組成的北路軍奮戰在北線,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軍第86師。

1936年1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劉誌丹等20位紅軍將領發表《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同月,中共中央決定,為適應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組織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實行東征抗日。1936年2月,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甘蘇區新的“圍剿”,鞏固和擴大陝甘蘇區,配合北平“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和全國反內戰高潮,壯大自己的力量,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