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勝利會師,戰勞山大顯身手(2)(2 / 2)

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在西北被蔣介石推上“剿共”前線後,還沒有與紅軍真正交過手,也並沒有把這些看起來土裏土氣的“共匪”放在眼裏。針對東北軍態度狂傲、氣焰囂張的特點,紅15軍團確定了佯攻甘泉、圍城打援、將其殲滅的作戰方針。在什麼地方殲滅敵人呢?身為參謀長的劉誌丹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伏擊地區——離甘泉北30裏的勞山。

勞山是延安到甘泉的必經之地,這裏群山聳立,樹林茂密,地勢險要,十分有利於部隊隱蔽。於是軍團領導就果斷決定,在勞山擺下一個“口袋陣”,“口袋口”設在勞山以北的九沿山。為了保證“口袋”有足夠的空間,決定將“口袋底”選在甘泉城北側的1170高地上(當地群眾叫清涼山)。這樣,口袋的長度達到40華裏。即使這樣還擔心敵人裝不完。

軍團又規定負責紮口袋口的是由紅25軍改編的紅75師。還規定敵人後衛沒有完全通過九沿山不準打,隻有等到敵人全部通過九沿山了,75師才紮死口袋口,並向北派出強有力的警戒部隊,迂回到敵人後麵跟進進攻。以口袋底打響為號,前堵後截,把敵人向中間趕,左右夾擊,把敵人消滅在口袋陣中。巧設口袋陣和部隊的具體部署,是徐海東、劉誌丹等同誌共同商定的。

9月28日,由紅27軍改編的紅81師234團首先包圍甘泉縣城。第二天清早,伏擊部隊進入陣地,軍團部規定每人帶三天幹糧。進入伏擊地區後不準生火,不準暴露目標,沒有指揮部的命令,任何人不準開槍。

指揮所設在口袋底1170高地上,南距甘泉縣城約一公裏,可以俯視觀察到整個戰場,便於指揮全局。這裏是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勞山伏擊戰的關鍵點。埋伏在1170高地的紅軍戰士在那裏等了兩天兩夜,許多人的眼睛都熬紅了。就在大家焦急和不安中,敵軍110師在師長何立中率領下,在第三天終於出現了。他們從延安出發,沿公路向甘泉縣城增援。何立中在三十裏鋪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作為接應,命令其他兩個團沿公路向南搜索前進。

敵人以為紅軍會在地勢險要的九沿山打伏擊。但是,紅軍隻派了少數部隊在九沿山放了幾槍就跑了。敵人以為我軍被趕跑了,在周圍隨便搜索一下就放心前進了。過了九沿山,何立中以為已經闖過了龍潭虎穴,就把兩路縱隊變成四路縱隊,行軍速度加快了,隊形也縮短了。公路上黑壓壓擠滿了敵人,一副來勢洶洶的樣子。

敵人為解甘泉縣城之圍,在其前衛距離甘泉兩公裏處,就派出尖兵搶占右側高地。當敵尖兵距離我指揮部埋伏的山頭隻有20米的時候,徐海東同誌才下令“開火!”。紅軍戰士的一排手榴彈就把敵人打下去了。紅81師師長賀晉年英勇果斷,有手槍不用,端起一支帶刺刀的步槍,帶頭衝入敵群,追得敵人直往山下跑。

我軍已經堵住了敵人前進的道路。紅75師的223團、225團,紅78師和騎兵團從埋伏在公路兩側的陣地向敵群發起猛烈進攻,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打得敵人暈頭轉向、亂成一團。敵人被分割在榆林溝口和小勞山。

劉誌丹同誌的指揮所和紅78師在一起,他一直在前線指揮戰鬥。戰鬥從10月1日下午兩點打響,到晚上8點才勝利結束,全殲敵軍110師兩個團及師直屬隊,繳獲各種火炮12門,輕重機槍180多挺,長短槍三千多支。敵軍110師參謀長裴煥彩被擊斃,師長何立中負重傷,自己化裝成馬夫,雇人抬到甘泉城,幾天以後就死了。甘泉守軍看到師長被打死、參謀長被活捉,就軍心動搖,鬥誌渙散了。

勞山伏擊戰是紅15軍團成立後的第一仗,它成功地運用了圍城打援的戰法。我軍準確地分析判斷了敵情,巧妙地選擇了陣地,周密地部署了兵力,適時地予敵以勇猛的打擊,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較大的勝利。它對陝甘根據地軍民是一個強烈的振奮,對我軍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同時也大大改善了我軍的裝備。勞山戰役的勝利,對國民黨當局產生了極大的震動,瓦窯堡守敵84師所部連夜棄城逃往綏德,紅軍乘勝追擊,拔除了瓦窯堡周圍敵人的全部據點。

10月5日,西北根據地首府遷駐瓦窯堡。這時中共中央及中央紅軍已進入了甘肅通渭、靜寧地區,國民黨“西北剿總”一麵急調大軍阻擊,一麵電令董英斌、王以哲、孫楚等部,立即在陝北“聚殲”劉誌丹和徐海東的部隊,“不準與毛、周靠攏”,第三次反“圍剿”鬥爭進入緊張階段。

正當西北紅軍取得勞山戰役勝利,在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圍剿”的關鍵時期,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卻在西北根據地惡性發展,在西北黨內、軍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肅反”運動。

劉誌丹和西北紅軍的領導人再一次麵臨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