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大兵壓境,謝子長不幸遇難(2)(1 / 2)

戰鬥越打越激烈,敵人困獸猶鬥,想尋找一條逃跑的出路,試圖逃掉。就在這時,隻見塵煙翻滾處,斜刺裏又殺出了劉誌丹所率領的騎兵隊,直搗敵指揮機關和重火力陣地。敵軍一見,已經無心再戰了,隻有抱頭鼠竄,自相踩死踏傷的不計其數。陣地上那些迫擊炮、重機槍頓時變成了啞巴。這時,二路遊擊隊也急速包抄過來,開始捕捉疲於奔命的俘虜。

正麵進攻的敵人這時已經衝到離紅3團五十來米的地方,一陣排子槍過後,敵人像掃落葉一樣應聲倒地,王世泰命令號兵吹起衝鋒號,指揮紅3團衝鋒。戰士們跳出工事,一字兒排開,向北進攻。騎兵團縱馬橫刀向南衝擊,二路遊擊隊又從東溝畔衝上,展開了三麵夾攻之勢。驚魂未定的敵人逃跑心切,無意戀戰,隻是招架,無力還擊。這時城牆上的先鋒連戰士,奮不顧身,跳下城來,向敵人衝殺過去,展開了白刃拚搏。

敵人在我軍各路人馬的合力夾擊下,失去了控製,亂作一團,無力抵抗,大部分繳械投降,少數逃到西溝畔,跳下溝企圖逃脫,張秀山急速帶領一隊騎兵,繞過西溝畔堵住了敵人逃跑的溝口,其他紅軍戰士也跑下溝坡,緊追不舍,進退無路的敵人隻好繳械投降,一個個變成俘虜。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進犯西華池的敵人全部被紅軍消滅。這一仗,紅軍共繳獲敵人步槍600餘支,迫擊炮兩門,重機槍兩挺,俘敵700多人。這是陝甘邊工農紅軍第一次步、騎配合作戰,一次戰鬥全殲兩個多營的敵人,獲得全麵勝利的一次光輝戰例。

西華池戰鬥結束後,紅42師又揮師南下,支援第三路遊擊總指揮部作戰,先後取得了三裏原、和尚原、瓦子川戰鬥的勝利,迫使竄入南梁的仇良民團和譚世麟部狼狽退出。從此,照金根據地軍民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根據當時對敵鬥爭的需要,中國工農紅軍陝北遊擊隊總指揮部在安定縣陽道峁成立。謝子長任總指揮,郭洪濤任政委,賀晉年任參謀長。謝子長隨後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區的閻家窪子與陝甘邊軍委主席劉誌丹率領的紅26軍42師勝利會合。

1934年7月28日,謝子長等帶領陝北遊擊隊來到陝甘邊根據地,參加了中共陝甘邊特委和中共陝北特委在閻家窪子召開的紅26軍和陝北遊擊隊幹部聯席會議。劉誌丹、謝子長這兩個親密戰友久別重逢,促膝交談,就陝北和陝甘邊根據地的發展交換意見。兩位領導意見相投,兩軍指戰員更是情緒激昂,上下一片歡騰。最後決定由劉誌丹繼續擔任紅26軍42師師長,謝子長兼任紅26軍42師政委。這次會合及領導層的相互調任,充分體現了兩支紅軍的團結友愛,這也是劉誌丹和謝子長之間偉大友誼的體現。謝子長和劉誌丹領導的兩支紅軍的會合,給陝北和陝甘邊人民帶來了勝利的希望。

在這次聯席會議上,宣讀了上海臨時中央局、中共北方代表的兩封信。因受當時“左”傾錯誤的影響,指示信不顧客觀事實,否定了紅26軍開創陝甘邊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鬥爭,也有個別人對紅26軍不負責任地進行指責。但劉誌丹忍辱負重,考慮到粉碎敵人“圍剿”陝北根據地的大局,沒有爭辯,並順利通過了紅42師3團北上陝北,配合陝北遊擊隊粉碎國民黨陝北當局對陝北根據地的“圍剿”的決定。會後,在中共陝甘邊特委和劉誌丹的支持下,撥給陝北遊擊隊100支槍和數百枚銀元。

8月15日,謝子長和王世泰率領紅42師第三團和陝北一、二、五支隊由南梁到達安定地區,從8月17日起,在景武家塌及綏德張家圪台的幾次戰鬥中連連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

1934年8月下旬,謝子長等人決定攻打河口,26日晚戰鬥打響。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工事負隅頑抗,紅軍連攻數次,直到天明仍未攻克。這時,謝子長親自到前線指揮,重新組織力量,予敵以重大殺傷,迫使敵人不得不放棄該據點逃往清澗縣城。在這次戰鬥中,謝子長不幸中彈,但他繼續指揮戰鬥,直到勝利,戰後不顧重傷在身,又率師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擊潰敵人一個營,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

1934年9月15日,謝子長仍然帶傷指揮部隊,經過周密的偵察和部署,攻入安定縣城,擊斃團總李丕成,救出被捕的中共黨員和群眾,並收編了李丕成的民團。9月18日,部隊轉至安定崔窯溝,根據中共陝北特委神堂溝會議精神,陝北遊擊隊一、八支隊共200餘人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一團。由於連續奔襲作戰,謝子長傷勢愈加嚴重,最後不得不離開部隊養傷。

1934年10月,劉誌丹率紅2團北上,到達安定縣水晶溝後看望了正在養傷的謝子長。此後一段時間,謝子長為躲避敵人搜捕,曾輾轉多處養傷,劉誌丹也多次探望。他們從不爭高論低,而是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都能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