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關帝廟,召開了有劉誌丹、吳岱峰、習仲勳、惠子俊、楊森、張秀山、馬文瑞、張邦英、蔡子偉、張策、黃子文、張慶孚等領導人和100多名工農兵代表參加的重要會議。會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土地決議案》《財政決議案》《糧食決議案》等文件和法令。
大會還選舉成立了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陝甘邊赤衛軍總指揮部。在荔園堡正式成立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及陝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由劉誌丹任軍委主席,習仲勳任蘇維埃政府主席,邊金山任副主席,吳岱峰任參謀長,朱誌清任陝甘邊赤衛軍總指揮,鄭德明任副總指揮,梅生貴任副總指揮兼參謀長。
同時,貧農團、農會、赤衛軍、工、青、婦、兒童團等組織也相繼建立。邊區黨政軍發布了一係列政策法令,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到群眾生活都作了明確規定。為了培訓幹部還開辦了軍政幹校,劉誌丹兼校長,習仲勳任政委,吳岱峰任軍事主任,蔡子偉、馬文瑞、張文華等任兼職教員,分批輪訓各級幹部和戰鬥骨幹。各鄉則辦起了列寧小學,發展教育,掃除文盲。陝甘邊銀行還發行了布製貨幣,建立了集市貿易。根據地的經濟、文化日益繁榮和發展起來了。
1934年12月,劉誌丹率紅2團和陝甘邊五、六支隊親赴安定。
1935年1月,經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巡視員黃翰建議,中共陝甘邊特委書記惠子俊、軍委主席劉誌丹等率紅42師第二團北上,並到陝北根據地赤源縣(今子長縣)水晶溝燈盞灣看望了正在養傷的謝子長,就建立陝甘邊和陝北兩塊蘇區的黨政軍的統一領導機構,以及組織第二次反“圍剿”等問題進行了研究,並達成共識。
在謝子長養傷期間,劉誌丹多次前往其住地探望。1935年初,得知謝子長傷勢惡化、病情危急時,劉誌丹多次到紅柳溝、燈盞灣、韓河裏等地探望了正在養傷的老戰友謝子長。兩人就當前形勢、兩地區和兩軍統一領導等問題交換意見,並就西北黨政軍統一領導、統一指揮,陝北和陝甘邊根據地的統一協調,特別是當前反“圍剿”戰鬥中的軍事戰略部署和作戰構思等問題和謝子長進行商討。
1月20日,天剛蒙蒙亮,劉誌丹又一次來到安定縣燈盞灣。一進窯,他就拉著謝子長的雙手,哽咽著說:“老謝,你成這個樣子了,為甚不早給我說……”
謝子長看到劉誌丹,心情很是激動,吃力地捉住劉誌丹的臂膀,好半天才說:“老劉,我早盼著你來哩,我估莫你也快來了!”
劉誌丹埋怨說:“你咋不早點給我來信呢?”
謝子長說:“已派人去給你送信,可至今還沒有回來。”
過了一會,謝子長又一字一板地說:“老劉啊,你來了,我就放心了!打仗你比我強,看樣子我是不行了,陝甘和陝北軍事工作的重擔就要全落在你肩上了,也隻有你的肩膀才有力量挑起這副擔子!”
聽到這裏,劉誌丹又難受又激動地說:“老謝,不要這麼說,你要活著,你的傷能好,一定能好!”
在商議西北軍事委員會主席人選時,劉誌丹提議要謝子長擔任主席,謝子長誠懇地說:“這樣不好,從革命利益考慮,還是你當主席合適,我成了這個樣子,不能到職工作,何必要那個名哩?”
劉誌丹懇切地說:“你是老大哥,還是你掛帥,我協助你完成任務。”
兩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感人肺腑的話,使在場的人深受感動。
劉誌丹臨走時,摸著謝子長蓋的薄被子,關切地說:“你的被子太破了,應當給你換床好的。”
謝子長笑了笑說:“隻要能把傷養好,被子破點沒關係。”
劉誌丹走後,謝子長對身邊的同誌說:“老劉來了就好了。”
1935年2月21日晚,謝子長在燈盞灣逝世,終年39歲。
謝子長逝世後,劉誌丹萬分悲痛。一天,他把26軍二團代理團長楊森叫來說:“你也知道,對老謝的逝世絕對要保密,無論到了哪裏都要打出老謝的旗號,大張旗鼓地說是謝子長的隊伍。這樣,就能給群眾壯膽,使群眾受到鼓舞,同時,反動派一聽老謝還活著,必然聞風喪膽。這麼幹對革命有利。”
遵照北方黨組織的指示,1935年1月30日,陝北各路遊擊隊正式改編為紅27軍84師。紅26軍和紅27軍又在劉誌丹的領導下,為粉碎敵人的第二次“圍剿”秣馬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