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丹與紅42師黨委在分析敵情後,製定了以第三路遊擊總指揮牽製和襲擊南線之敵,紅42師到外線打擊敵人的戰略方針。2月,紅軍主力從耀縣出發,相繼攻打了瑤曲、宜君石板、五裏鎮,中部店頭等地,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3月上旬,劉誌丹采用聲東擊西戰術,襲擊了保安藺家砭,消滅敵軍一個營,接著又奔襲慶陽元城、高橋、趙梁子的國民黨軍與民團,打破了敵人的軍事封鎖。4月2日,劉誌丹又率部在合水西華池抓住有利戰機,全殲“圍剿”的主力王子義團兩個營及一個機炮連,殲敵700餘人。
從1933年冬到1935年春,在劉誌丹的正確領導下,紅26軍主力和遊擊隊配合作戰,從南到北,大小戰鬥30餘次,殲敵3000餘人,解放了陝甘邊地區10多個縣的廣大農村,拔掉敵人上百個據點,摧毀了國民黨的地方保甲製度,建立了大片地區的工農兵政權和十多個遊擊(支)隊,並進行了土地分配。先後建立了陝甘邊南區及華池、赤安、慶北、安塞、赤淳、富西、富甘、合水、中宜、寧縣、正寧等11個蘇維埃縣政權。
1934年4月上旬,中共陝北特委在佳縣神堂溝召開黨團特委擴大會議,決定普遍組織革命武裝,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建立遊擊隊總指揮部,擴充一師紅軍,成立陝北省工農民主政府,使各個遊擊區連成一片。
1934年4月11日,紅26軍42師在劉誌丹、楊林等同誌的領導下,主動出擊,先發製人,首先消滅了姚渠、五裏鎮等處反動武裝,然後揮師北上,向保安方向運動,虛張聲勢要打保安縣城。兵達保安後,駐守該縣的國民黨聞風喪膽,緊閉城門,準備對峙。紅軍卻突然揮師西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三道川一帶一舉消滅了地方武裝張廷芝的一個連,並摧毀了其兵器修械所以及很多後方機關。緊接著,紅軍又翻山越嶺襲擊了譚世麟的老巢——元城子,在城外李家梁殲滅敵人一個騎兵連,然後穿過悅樂到達合水舊縣城附近的趙家原,擺出攻打合水縣城的架勢。敵人一看紅軍兵臨城下,萬分危急,趕忙向慶陽縣城駐軍求援。慶陽國民黨駐軍王子義團聞訊後,連夜出動兩個步兵營和一個機槍連的兵力,殺氣騰騰地向合水增援。
就在敵人窮凶極惡地撲向合水之時,紅軍卻在第二天早晨主動離開了趙家原,於中午進抵合水重鎮——西華池。敵人趕了八九十裏路來到合水縣城,結果撲了個空。軍事上的失誤,精力上的消耗,使敵人惱羞成怒,又人不離鞍、馬不停蹄地掉頭向西華池追來。
西華池,舊名金櫃鎮,古樂蟠縣曾設置於此。它東西兩麵臨溝,隻有一條大道可通南北,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當年,這裏也是陝甘寧邊區比較繁華的咽喉要塞。於是,一場惡戰就在西華池拉開了序幕。
慶陽的王子義團,是1932年秋天紅軍打下敵趙文智團之後,新調來換防的一個正規團。他們沒有和紅軍較量過,不知道紅軍的厲害,隻憑他們“正規軍”的牌子驕橫自負、膽大妄為。在馳援合水時,敵由一個副團長指揮,王子義也欺騙部下說:“紅軍都是土匪,身上有銀元和大煙土,但是沒有鋼槍,盡是些大刀長矛,抓住後拿繩子一捆就行了。”因此敵人的騎兵都在每匹馬的鞍後拴著一條繩子,就是準備捆綁紅軍用的。
紅軍原準備用調虎離山計,巧取慶陽城。但是,由於慶陽敵軍主力部隊已被我軍連續行軍拖得疲憊不堪了,我軍就幹脆乘慶陽城防空虛之機,一鼓作氣拿下慶陽城。
當天下午三時左右,紅軍在西華池稍事休息後,立即為夜襲慶陽縣城作準備,劉誌丹等部隊領導同誌開會研究攻城部署。這時,接到二路遊擊隊指揮部的情報,才知道敵人正規部隊追來了。敵人已經送食到口邊,豈能坐失良機?根據新的部署,劉誌丹指揮騎兵迂回到敵人背後,截斷敵人歸路,再進行猛烈的衝鋒,直搗敵軍指揮部,又把敵軍的機槍連給衝散了。王世泰則率領兩個連,在北門外一條橫溝渠的塄坎下埋伏,等敵人靠近後,彈無虛發,將來犯之敵全部消滅。還有一支少年先鋒連在北城牆上登城射擊,轉移敵人視線,掩護部隊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