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重返照金,根據地人強馬壯(2)(2 / 2)

回到照金後,劉誌丹一邊進行重建工作,一邊認真總結紅26軍南下失敗的教訓。他對習仲勳說:“這次我們又上了機會主義的大當,又吃了一次大虧!”當習仲勳向他彙報了陳家坡會議的情況後,劉誌丹興奮地說:“這就好了!陳家坡會議總算清算了‘左’傾錯誤,回到正確路線上來了。現在需要把部隊集中起來,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我們重新幹起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由於紅軍集中指揮,運用靈活的鬥爭策略,很快就取得了一係列勝利。紅軍的勝利,使國民黨陝西當局十分驚慌,急調四個正規團和三原、耀縣、淳化等6個縣民團共6000餘人,發起對照金根據地的進攻。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分析敵情,認為敵人“進剿”兵力較大,不宜在狹小的根據地內與其周旋,要粉碎進攻,必須轉移到外線作戰,深入敵後打擊敵人。於是決定留遊擊隊堅持內線鬥爭,主力紅軍北上。10月12日,劉誌丹和王泰吉率紅軍北上。主力紅軍北上後,在叛徒陳克敏的帶領下,楊虎城部特務團攻克薛家寨,照金蘇區陷落。18日,主力紅軍在遊擊隊的配合下,一舉攻克敵人守備薄弱的甘肅合水縣城,斃俘200餘人。

10月下旬,劉誌丹、王泰吉率主力紅軍在慶陽三十裏鋪消滅了當地民團,接著在合水毛家溝門,擊潰國民黨軍趙文治部,殲敵200餘人。三戰三捷,重挫了敵人的銳氣,大振了紅軍聲威。此後,部隊繼續在合水、慶陽一帶遊擊,接連獲得勝利。

11月上旬,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甘邊區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合水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根據劉誌丹的建議,總結了以往武裝鬥爭的經驗,並討論了部隊改編、根據地建設和行動方針等問題,決定撤銷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恢複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先成立紅42師,王泰吉任師長,劉誌丹任參謀長,高崗任政委,黃子文任政治部主任。42師下轄第三團和騎兵團,全師人槍500餘。並決定建立師黨委,書記楊森。會議鑒於紅軍暫時撤離照金根據地,部隊在無後方的情況下,連續作戰十分不利,為堅持和發展革命武裝,決定開辟以南梁為中心的新的革命根據地,同時建立三路遊擊區,成立第一、二、三路遊擊總指揮部(第一路以安定為中心;第二路以南梁為中心;第三路以照金為中心),紅26軍居中策應。

南梁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慶陽境內,地處橋山山脈中段大梁山麓,方圓百餘裏,境內山巒起伏,森林茂密,溝壑縱橫,地形複雜,便於開展遊擊戰爭。同時,這一帶也是劉誌丹、謝子長早期從事兵運活動的地方,群眾基礎很好。境內之敵多為小股地主武裝,戰鬥力較弱,有著開展遊擊戰爭、建立根據地的有利條件。會後,劉誌丹和王泰吉為完成建立以南梁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的計劃,分兵兩路積極掃蕩反動民團。

11月中旬,紅42師揮師南下,在宜君楊家店子殲滅國民黨86師511團一個連,擊斃連長李文傑。下旬消滅了荔園堡張廷芝部新兵營60餘人,擊斃營長梁邦棟,接著又在二將川消滅了趙富奎民團。12月中旬,紅3團和騎兵團再次南下,占領正寧南邑後溝,收繳了民團部分槍支。此次行動為建立南梁根據地打下初步基礎。隨後,部隊利用戰鬥空隙,分兵發動群眾,以連為單位,分別到平正川、太白川、白馬廟川、二將川一帶,打土豪分糧食,在南梁附近農村相繼建立起農會組織,並建立了1000餘人的赤衛隊。

1934年1月上旬,紅42師返回合水連家砭。因王泰吉請求去豫陝邊做兵運工作,師黨委決定劉誌丹任師長,楊森任政委。2月25日,新的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成立。紅軍和根據地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極大震驚。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轉移到南梁地區後,國民黨對陝甘邊根據地的“圍剿”重點也由南向北轉移,多次發動對南梁蘇區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