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重返照金,根據地人強馬壯(2)(1 / 2)

這些日子,天一直綿綿不斷地下著雨,那些搜山的敵軍見這些日子一直沒有動靜,就真的撤了。劉誌丹已經聽不到山下的槍聲,晚上也沒有火把的亮光,知道敵人真的是撤了,就在一個下雨的晚上,走出了自己藏身的那個山洞,向山下走去。誰知因為這些日子一直在山上,挨餓淋雨,體力已經嚴重透支,身子虛弱得幾乎站都站不起來。但是,他還是在黑暗中,一個人摸索著朝山下走去,結果腳下一滑,就從一個險峻的高崖上滑了下去,摔成了重傷。幸好在滑下去的時候,被懸崖上的一棵大樹擋住了,要是直接摔到了懸崖下麵,他就沒命了。

劉誌丹痛苦地躺在那棵大樹邊,一邊喝著山上衝下來的雨水,一邊在原地休息。等到雨停了的時候,他又漸漸地恢複了力氣,才艱難地沿著懸崖爬了上去,又繼續往山下走。就在這時,劉誌丹終於遇到了一個紅2團的戰士,才被他攙扶著下了山,在一個山村裏,和失散的王世泰、曹士榮等人會合了。原來那個戰士就是王世泰等人派到山上,尋找那些失散的紅軍戰士的。劉誌丹這時才知道,那些隨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士,差不多全部犧牲了。

後來在渭南、華縣黨組織的幫助下,劉誌丹化裝成遊鄉小販,擔著一副貨郎擔子,渡過渭河,爬山越嶺,一直向陝甘邊根據地走去。一路和劉誌丹做伴和照應他的,就是原來那支晉西遊擊隊的政委黃子文,和黃子文那個在北平搞地下工作的妻子李勝雲。黃子文夫婦在北平獲救後,黨組織又把他們派到了陝北工作,於是他們就和劉誌丹一同回照金根據地去。

劉誌丹和黃子文夫婦等人一同回照金時,一路上真是把頭提在手裏走,隨時都有被敵人抓走、掉腦袋的危險。但是劉誌丹等人一路上始終堅持不丟掉武器。他們把貨郎擔子分做兩層,上層放貨物,下層放武器,隻要一遇到情況,他們就隨時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曆盡艱難險阻,劉誌丹他們終於在1933年10月4日,帶著幾支駁殼槍回到了照金根據地。這一次經曆,讓劉誌丹進一步認識到,路線鬥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

就在1933年夏天杜衡命令劉誌丹和紅26軍紅2團南下的時候,全國的革命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宣告成立。這時,江西的中央紅軍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四次“圍剿”,川陝的紅四方麵軍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還有紅25軍也在陝南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全國的革命勢力在日益壯大。

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和各路紅軍取得的勝利,推動了陝甘邊革命鬥爭的發展。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1933年7月21日,楊虎城部騎兵團團長王泰吉(中共早期黨員)率部在耀縣通電起義,成立“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起義軍受挫後,又與新成立的耀縣遊擊隊和其他的一部分農民武裝會合起來,也先後來到了照金根據地,從而壯大了在艱苦環境中堅持鬥爭的照金根據地的武裝力量。

1933年8月14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陳家坡召開黨政軍聯席會議,批判了分散紅軍的錯誤主張,通過了成立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統一指揮革命武裝力量,深入陝甘邊地區活動的方針。會議任命王泰吉為總指揮。指揮部下轄紅四團(原渭北遊擊隊一大隊)、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耀縣三支隊。從此,照金革命根據地開始擺脫“左”的路線,回到正確的革命路線上來,根據地也在進一步地發展壯大。

兩個月以後的10月4日,九死一生的劉誌丹終於曆盡艱辛,從南山脫險回到照金革命根據地。劉誌丹回到照金後,馬上被任命為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參謀長。他雖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更沒有產生怨恨情緒,而是一切從革命的大局出發,立即開始了紅26軍的重建和恢複工作。劉誌丹為了革命事業,從來都是任勞任怨,忍辱負重,千方百計地維護黨內的團結,從而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對人民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極強的黨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