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照金再度打出紅26軍戰旗,外有敵軍“圍剿”內要路線鬥爭,到底還是打出了一片麵積達兩千多平方公裏的根據地,不料又得而複失,兵敗藍田全軍覆滅,藏身子午嶺深山老林九死一生;兩個月後重新歸隊根據地又是兵強馬壯,成立紅42師後再遭敵軍圍困。
紅軍第26軍第2團成立後,決定開辟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因為照金位於旬邑、淳化、三原、耀縣、宜君五縣交界處,北連橋山,南接渭北平原,其間山嶽連綿,便於紅軍活動。同時,這裏曾是陝甘遊擊隊與渭北遊擊隊的老遊擊區,群眾基礎好,居民大多是外來災戶,有土地革命的迫切要求。這裏雖然有幾個民團,但人數不多,居住分散,其中廟灣夏玉山民團又和紅軍遊擊隊有統戰關係,加上習仲勳、李妙齋等率領的遊擊隊一直在此活動,有一定群眾基礎。可惜這種大好的革命形勢,後來被“左”傾機會主義者斷送了。
紅26軍建立不久,又成立了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甘邊革命委員會,黨政組織都建立起來了,隻要路線政策正確,在這裏是大有發展前途的。但是杜衡堅持推行“左”傾錯誤路線,隻知道一味地搞鬥爭,不知道搞聯合,主張打倒一切。當時敵軍中有些軍官是共產黨員或進步分子,和紅軍幹部有秘密聯係,送槍支彈藥給紅軍,杜衡就罵紅軍幹部勾結軍閥。
當時,杜衡還不顧劉誌丹等人的反對,進攻與紅軍有統戰關係的廟灣夏玉山的民團,這在當地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搞得那一帶所有的民團都聯合起來反對紅軍。後來為了防止國民黨軍隊駐守香山寺,杜衡又下令火燒香山寺,導致1000多名和尚也成了革命的反對者。
敵人越打越多,地盤越打越小,隻剩下一個薛家寨,還處在敵人四麵包圍中,鬧得傷員無處安置,糧食無人供應。在照金站不住腳,杜衡又強令紅軍北上,要打通“國際路線”,結果碰了釘子。
在楊柳坪會議上,杜衡又提出紅軍南下渭華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說什麼那裏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秦嶺山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但劉誌丹堅決反對南下,他說:“渭華暴動失敗後,那裏的群眾受到極大摧殘,有失敗情緒。我們費盡心血,才搞起這一塊根據地,哪能輕易放棄!隻要我們堅持創造和發展陝甘邊蘇區,形勢是會好轉的!紅軍脫離根據地,就是自己毀滅自己。”
1933年2月上旬,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劉誌丹率紅2團北上正寧,在三嘉原、湫頭一帶開展遊擊活動,並在湫頭石炭溝口設伏,全殲王郎坡寨子民團,擊斃團頭趙世坤。3月下旬,紅2團又轉入外線作戰,攻克同官金鎖關,消滅民團30餘人,掃除了當地的反革命武裝勢力,使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能順利形成。當時,整個照金根據地麵積達兩千多平方公裏,建有照金、金盆、韓家山、芋園、香山、七界石、老爺嶺、桃渠河等區、鄉、村革命委員會,與渭北蘇區遙相呼應。
1933年6月17日,紅2團完成外線作戰任務,返回照金根據地。中共陝甘邊特委和紅二團領導在北梁召開聯席會議,討論邊區工作和紅2團行動計劃。在這次大會上,杜衡再一次粗暴地否定了劉誌丹等人以橋山山脈中段為依托,發展和鞏固陝甘邊根據地的正確意見,主張放棄金照,強令紅2團南下渭(南)華(縣)藍(田)洛(南),重新開辟根據地。
劉誌丹堅決反對南下。他氣憤地說:“我們費盡心血,才搞起這麼一塊根據地,哪能輕易放棄!紅軍脫離根據地,就是自行毀滅。”
但是,杜衡不但不聽,反而拿大帽子壓人,誣蔑劉誌丹是“老右傾機會主義”,嚇得有不同意見的人也不敢說話了。杜衡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強令部隊南下,結果使部隊陷入險境,造成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麵。
6月22日,紅2團在三原二台子和渭北遊擊隊會合。渭北遊擊隊負責人也堅決支持劉誌丹的意見,和劉誌丹保持一致,再次對紅2團南下表示反對,但是杜衡就是拒不接受意見,強令部隊盡快南渡渭河。23日拂曉,紅2團在三原長坳配合渭北遊擊隊襲擊了富平張德潤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