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武裝割據,根據地建在南梁(3)(2 / 2)

大會由謝子長主持,中共陝西省委代表榮子卿宣布正式成立“西北反帝同盟軍”,舉行了授旗儀式,並宣讀了中共陝西省委對西北反帝同盟軍領導人的任命名單。任命謝子長擔任西北反帝同盟軍總指揮,劉誌丹任副總指揮,楊重遠任參謀長。西北反帝同盟軍下轄兩個支隊,師儲傑任第一支隊隊長,劉誌丹兼任第二支隊隊長。當時還在同盟軍中成立了黨委會,由謝子長任書記,劉誌丹和榮子卿為委員。

西北反帝同盟軍成立於“九一八”事變發生的三個月以後,是西北地區亮出的第一麵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武裝旗幟,有力地策應了正在全國掀起的抗日救國熱潮,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有了根據地,拉起了隊伍,劉誌丹首先要麵對的是幾百人的生存問題,當時遊擊隊沒有給養,處境相當困難。1931年春節前夕,劉誌丹決定派遊擊隊去搞點經費,讓根據地的戰士和老百姓過一個像樣的春節。於是就命令警衛隊隊長趙連璧和第一中隊隊長王世泰帶領幾名戰士,去耀縣附近的生義堡摸摸情況,到那裏去打土豪。

趙連璧和王世泰帶著戰士們化裝成老百姓,拿著籃子什麼的,裝成去生義堡辦年貨的樣子。生義堡是當地一個比較大、也比較富裕的鎮子。鎮子裏的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的家丁和槍支,鎮子上還築了碉堡,鎮子外麵還有一座吊橋。進了那個莊子後,把吊橋一拉起來,別人就進不去了。但是趙連璧和王世泰帶著戰士們到了生義堡,三下兩下就混了進去,把生義堡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回來一報告,劉誌丹覺得可以行動,於是就親自帶著一支幾十個人的隊伍出發了。

第二天,劉誌丹隊伍趕到了生義堡,由趙連璧和王世泰帶著戰士們先混進去,劉誌丹帶著人馬在後麵接應。趙連璧和王世泰因為熟悉情況,帶著戰士們很快就進去了。他們進去以後,馬上就從衣服裏頭拔出槍來,撂倒了幾個團丁,很快就控製了吊橋,後麵的大部隊就打了進去,消滅了生義堡的地主武裝,攻占了地主的莊園,遊擊隊就搞到了一大批年貨,還搞來了棉衣棉被。遊擊隊馬上把這些東西進行處理,分給當地的老百姓一部分之外,其餘的就拉回了南梁根據地,讓根據地的老百姓和遊擊隊的戰士們,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個肥年。當地群眾高興地唱道:

正月裏來是新年,

陝北出了個劉誌丹。

劉誌丹來真勇敢,

他帶上隊伍上橫山,

一心要共產……

南梁遊擊隊劫富濟貧的故事在民間不脛而走。很多青年慕名而來,要求加入遊擊隊,有一個叫劉懋功的小戰士當時還隻有17歲,就參加了遊擊隊,他一到部隊,就跟著指導員楊占敖去打土豪。經過這次打土豪,劉懋功的膽子大了許多,他後來成為劉誌丹的貼身警衛員之一。

劉誌丹在艱苦卓絕的兵運工作中,麵對千變萬化的複雜形勢,出生入死,表現了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膽略,在陝北一帶一直被當做傳奇式的英雄人物。他雖屢經挫折卻從不氣餒,並善於從實踐鬥爭中不斷總結經驗,終於探索出了一條創建革命根據地、進行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

但是,這條道路並不平坦。

這一年的春節剛過,也就是在1932年農曆大年初一,南梁根據地就發生了讓人意料不到的“三嘉原整編”事件。這次事件的發生,不僅是陝甘紅軍發展曆程當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劉誌丹政治生命中的又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