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病害
1.櫻桃褐斑病,也稱葉片穿孔病
櫻桃褐斑病是比較常見的病種,其症狀和發生規律是:發病初期形成針頭大的紫色小斑點,以後逐步擴大,進而有的相互接合連結,成較圓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點粒,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此後病斑幹縮,脫落穿孔。子囊殼在被危害葉片上越冬,第二年孢子飛散侵染。大部分在5-6月發病,7-8月是發病高峰期。嚴重的可造成早期落葉和頂芽萌發,影響花芽分化和發育,削弱樹勢,導致減產。
大櫻桃褐斑病,在樹弱或果園立地低窪,排水通風不良,樹冠鬱閉以及氮肥使用過多的果園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加強大櫻桃園綜合管理,增強樹勢,多施有機肥,控製氮肥使用量,在整形和修剪中,要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要清除落葉,進行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病原。根據降雨的早晚和多與小,分別在謝花後至采果前噴1-2次70%代森錳鋅600倍液,采果後噴2-3次180-200倍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注意:在噴代森錳鋅的時間最低應掌握在采果前10天進行。
2.細菌穿孔病
細菌穿孔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枝梢和果實。
症狀與發病規律:葉片受害後,初呈半透明水漬狀淡褐色小點;後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紫褐色或黑褐色,周圍有一淡黃色暈圈,之後病斑幹枯,易脫落穿孔。
病菌在落葉和枝梢上越冬。病原細菌借風雨及昆蟲傳播侵染至發病的長短與氣溫高低、樹勢強弱有關:氣溫25-26℃時為4-5天,20℃時為9天。樹勢強的潛育期(即細菌侵染後到有明顯發病症狀的時間)有的長達40天。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可參照櫻桃褐斑病。藥劑防治采用發芽前噴一次5度石硫合劑,噴施時間在3月下旬末或4月上旬的前期,噴施的準確時間根據芽的萌動情況和氣溫而定,如果氣溫回升的早而高,芽萌動的較大,便在3月下旬末噴施,反之在4月上旬前期噴施,總之應在花芽沒“分辨”之前進行,過早藥力效果低,過晚易對花芽等造成藥害。石硫合劑既可起到殺菌的作用,也對桑白介殼蟲有滅殺作用。
謝花後至新梢生長期可噴77%可殺得101可溫性粉劑80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200單位,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 枝幹幹腐病
症狀與發病規律,多發生在主幹和大枝上。發病初期,病斑暗褐色,形狀不規則,病皮堅硬,常出現黃褐色粘液,後病部幹縮凹陷,周緣開裂,表麵密生小黑點,即為分生孢子器與子囊殼。嚴重的能引起全樹枯死。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枝上越冬。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5-10月發病,前期為重。樹勢弱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提升抗病能力,減少、避免機械損傷、凍傷、蟲傷,及時剪除枯弱枝等,發現病斑及時刮治,用石硫合劑原液消毒,刮下的病皮要徹底燒毀,早春發芽前噴施5度石硫合劑,在生長期使用防病藥劑注意把枝幹也都噴布,減少和防止病菌侵染。
4. 流膠病
症狀與發病規律:流膠病是大櫻桃樹上最常見的病害之一。在春夏季發生較多。多發生在枝幹傷口處以及枝杈夾皮死組織處。流膠後,病部稍腫,皮層及本質部變褐腐朽,並腐生其它雜菌。流膠病能造成樹勢衰弱枝幹枯死,嚴重的能致使成株枯死。
關於流膠病的發病機理,在諸多相關文獻中,尚無清楚表述。目前,認為是一種生理病害。此病與樹勢強弱傷口多少,土壤通氣狀況,以及激素應用等有關。樹勢虛旺或偏弱,傷口多,土壤透氣性差,連陰天和降雨量大,乙烯利使用濃度過高等,發病便重;反之發病就輕或不發病。枝幹凍害,日灼,病蟲傷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修剪不當,都是誘發流膠病的重要因素。
本編者認為,大櫻桃樹體內,或多或少都含有膠汁,也是引發部分大櫻桃樹流膠病的一個重要客觀條件。
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料,健壯樹勢,增強抗病力,防治旱澇和凍害。樹幹冬天塗白,預防日燒,加強病蟲防治,特別是蛀幹害蟲的防治,避免蟲口造成的流膠,適時修剪(3月中旬前後)。修剪時減少傷口,避免機械損傷,對發病的枝幹及時、徹底刮治。傷口可用生石灰1.5千克,0.5千克硫酸銅,5千克水,0.25千克食用油(動物、植物油均可)塗抹。塗抹時不要把流膠刮下,否則會加重病情。近些年,經多次試驗,可用重量各是一半的生石灰和黃粘土麵,加適量的水後將二者混在一起調成糊狀灰泥乳,往流膠處塗抹,塗膜厚度7毫米左右,防治效果也很好。
5.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種比較頑固難治的世界難題,編者曾和一些果農朋友一起,對一些病毒危害較重的大櫻桃樹進行高接換頭,雖然部分樹產量比原先有所提高,但葉子等仍帶有病毒病的特征,有的幾年之後又恢複到原來的症狀。也曾用10千克水和1斤食用鹽同時放到鍋中燒開,冷卻後刷在病株枝幹上,每隔半個月刷一次,共刷三次(此法必須在櫻桃休眠期進行)刷後效果也不理想。實踐證明樹的病菌類病較好治,而病毒類病難治。
據報導,目前世界上已報告的大櫻桃病毒已有40多種。現就中國果樹研究所搜集的國外有關資料,認為地理分布廣,危害損失較大的部分病毒病介紹如下;以供果農朋友們參考識別和防治。
1) 櫻桃黑色潰瘍病
症狀特點:典型症狀是在骨幹枝上形成黑色潰瘍狀病斑,發病初期,樹皮有腫脹,不久後樹皮便縱向開裂。裂口不斷加大寬、延長,變成潰瘍斑。潰瘍斑圍繞大枝一周後,其上端便枯死。若潰瘍斑呈帶狀,病樹長勢逐漸衰弱。果實和葉無症狀。此病毒主要 通過嫁接傳染,潛育期2-5年。
2) 櫻桃烈性潰瘍病
症狀特點:病樹各部分都有症狀。因葉片中斷和主脈壞死,葉片明顯向一側或下方扭曲,葉柄和葉中脈也扭曲。葉部症狀在春天最顯著,尤其春天剛展開的葉片。有些枝梢也發生壞死,並從壞死部分弓形彎曲。新梢有時回枯,促進側芽萌發。病樹花梗短,有的發生扭曲或壞死,由於大量花授不上粉等,座果量便減少。果實症狀因品種不同而異,大多數品種的果實,因產生下陷的圓形斑而變畸形。由中心為壞死的斑組成的片狀斑紋,大小為1-2毫米,邊緣有一或二層同心環紋,果肉下的凹陷斑成壞死狀。95%的種子發育不全,病果變型並有斑點,大致5%-30%的病果失去食用價值。新梢早期生長極短,病樹呈叢生狀。有些新梢壞死,致使生長呈獨特彎曲狀,並產生流膠,枝條的木質部變脆容易折斷,病樹長勢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