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大櫻桃園管理的重要管理技術之一,主要包括土壤翻新、中耕除草、果園間作等內容。
1. 土壤翻新
大櫻桃園的土壤翻新,有利加強根係分布和促發新根,從幼樹期開始,每年都應進行。翻刨的適宜時間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經過此時期翻刨的大櫻桃園,經過冬天雨雪,能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還可消滅在土壤中越冬的部分害蟲,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於斷根的及早愈合及產生多處新根。
土壤翻刨,從樹幹向外,由淺到深,靠近樹幹周圍1.5米左右,深度掌握在8-10厘米,其他範圍掌握在11-16厘米,翻刨時同時進行地麵平整,使株距間的地麵高於行間地麵15厘米左右,並整好澆水用的水盆,做到旱能澆,澇能排的流暢園地比降。
2. 中耕除草
我們已熟知大櫻桃對土壤水分狀況很敏感,根係呼吸強度大,要求有較好的土壤透氣條件,因此要進行中耕除草(俗稱“鋤地”)。
大櫻桃園土壤的中耕除草一般在澆水或雨後進行,進入雨季後,出現連續降雨和大雨,由於土壤含水量高,處於飽和狀態,土壤中氧含量減少,大櫻桃的白色吸收嫩根往往向土壤表層生長,在地表濕潤較長時間時,有的甚至裸露在地表上。經過中耕後,一方麵切斷土壤毛細管,保蓄土壤水分;另一方麵,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係生長活動,擴大生長範圍,同時清除雜草,減少對養分的爭奪。
一年中,中耕除草的次數要根據降雨澆水和雜草生長狀況而定,不使用除草劑的大櫻桃園,每年一般需中耕除草5次以上,總之要保持土壤疏鬆、沒有雜草叢生。
3. 果園間作
大櫻桃幼樹期間,在株行距間合理間作糧油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間作的作物種類,要根據農作物生長特性,以不影響大櫻桃生長為原則,盡量減少間作的作物與大櫻桃生長旺盛的共生期,要種植矮杆作物,如花生、豌豆等。不能間作地瓜、小麥、玉米等,因為此類作物與櫻桃樹爭肥爭水情況嚴重,影響大櫻桃的通風采光,不但嚴重影響果樹的長勢和結果,還能導致大櫻桃樹“不老先衰”,甚至導致果樹死亡。大櫻桃園如果多年栽種地瓜,土壤中的紫紋羽和白紋羽病原菌量增多,會使衰弱的大櫻桃樹染病死亡。
4. 大櫻桃園的覆草
大櫻桃園的覆草對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等,有明顯效果。覆草最適宜的地片是丘陵地,尤其是旱薄地,對保水耐旱的效果顯著。覆草的大櫻桃樹能提高坐果率,增加單果重,盡可能多的形成花芽等。
大櫻桃園覆草後,花期比相同立地條件下未覆草的園片早1-2天,但對於遇到霜凍的年份,相比之下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在一些粘土土質的櫻桃園,以及一些地片較大土地比降又小的大櫻桃園,不宜覆草。主要原因是此類大櫻桃園土壤透氣性差,覆草會導致雨季排水不暢而使樹澇死。
覆草種類有麥秸、豆秸、玉米秸稈、稻草或還未產生種子的各種野草均可,覆草數量每畝2000-2500千克(幹草重)左右。
(二) 大櫻桃的合理施肥
大櫻桃的早熟品種,一般從開花到果實成熟僅需45天左右,其他品種需60天左右。開花到果實成熟期間的特點是:生長發育快,需肥集中。從展葉、抽梢、開花到果實成熟都集中在生長的前段時期,花芽分化在果實采收後一個半月內就基本完成,生長發育階段性明顯。從展葉到果實成熟前,需肥量最大;采果後,花芽分化時期需肥量次之;其餘時間所吸收肥料量,主要是用來充實樹體所需,時間也較長,吸收較慢,需求量較少。在生產中,必須抓好冬前、花期前後及果實采收後的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