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整形與修剪(1 / 3)

大櫻桃的樹體結構,關係到幼樹早結果、早期豐產和盛果期的年限。當前在整形修剪方麵,到底采用哪種樹形最好,眾說不一。從理論上講,各種樹形各有所長,應根據大櫻桃的生長習性,結合品種特性等情況,選用合理適用的樹形。

在以往較長時間內,采用開心自然形、改良紡錘形等樹形較多。具體修剪方法如下:

1.開心自然形 整形容易無中央領導幹,幹高20-40厘米,全樹3-4個主枝,開張角度30-40度,具有明顯的層次;每個主枝上留4-6個背斜或部分背後側枝,插空排列,開張角度70-80度;多單軸延伸,其上著生結果枝組。此樹形的特點是:樹冠開張,風光條件好,結果較早,冠內結果枝長勢好,壽命長。

開心自然形的要點是:定幹高度30-40厘米,在定幹後,新梢長到40厘米左右時,留30-35厘米進行摘心促發分枝。當年摘心1-2次,定殖後第一年春剪,主枝延長枝留40-50厘米短截,側枝和其他枝條緩放或去頂芽。主枝角度調整至30-40度,側枝70-80度。第二個生長季修剪,主枝延長枝繼續摘心加速培養背斜或背後側枝,競爭枝和背上強旺枝輕摘心並扭梢控製,培養枝組。第二年冬剪參照第一年冬剪進行。這樣用三年時間樹形基本形成,此後全樹可基本不剪,僅疏梢或枝調整枝條密度。

2.改良紡錘形 幹高50-60厘米,中心領導幹保持優勢生長,下層3個主枝,每個主枝配有2個側枝。中幹上配有6-10個單軸延伸主枝,可以分層,也可以不分層而螺旋著生,主枝角度近水平,在主枝上著生大量結果枝組。在樹高3米左右時落頭開心。這種樹形,在整形時一定要及時開張主枝角度,使各主枝近於水平,防止上強。

改良紡錘形的優點是:樹體結構簡單,級次少,整形較容易,樹體光照好,易成花,果品質量好等。

整形的要點是:定幹高度65厘米,當年主枝新梢長至40厘米,留30-35厘米摘心,夏剪主要對選留的主枝開角至70-80度;中幹延長枝旺盛時可摘心,不旺盛的枝不摘,競爭枝和其他長枝重摘心控製。第一年春剪時,中幹延長枝剪留50厘米左右,具體剪留長度根據下部選留的主枝數量而定。下部主枝多,剪留可長;下部主枝少,剪留宜短。在適當部位的芽前刻芽,促發分枝,增加選留主枝的機會。對選留的主枝緩放或去頂,不進行短截。第二年生長季節修剪,中幹延長枝和競爭枝處理同第一年;對當年選留的主枝開角,對上年選留的主枝,背上強旺枝重接心處理;對主枝先端萌發的新梢平均留1.5個頭延伸,餘者采用重摘或扭梢加以控製,防止多頭延伸,促使中後部萌發中短枝,疏去競爭枝經過3個春夏兩季修剪,整形基本完成。主枝選足後,在最頂部枝條分叉處落頭開心。

3.拉枝 拉枝是大櫻桃整形的一個很重要環節,拉枝與否差別很大,未經拉枝的樹,樹姿直立,開張角度很少,頂端優勢明顯,中後部易光禿,造成結果部位外移,采用拉枝的方法使枝條開張到60-80度,可平衡樹勢、增加枝量、使中短枝成倍增長(明顯多於不拉枝),早期產量高。對於同一樹齡和品種,拉枝樹的花芽數量是不拉枝的2倍以上,幼樹期最為明顯,有的可達5倍以上。

拉枝多在栽植後2-3年春萌發前進行。拉枝過早,樹液流動量少,枝條較硬,工作難度較大,拉枝時容易部分枝破裂;拉枝過晚,5月中旬以後,阻礙大櫻桃當年花的形成。

關於大櫻桃整形修剪及其管理技術,作者在近20年的實踐和總結推廣證明,采用改良疏層形的樹形效果好,此樹形空間利用率高,產量高,明顯優於其他樹形,已被大多數果農采用。《北方果樹》在2007年2月刊登了本作者的《大櫻桃整形修剪及其管理技術》,並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現代雜誌社》擬定入選。現將此文轉載如下(較原文略有改動):

(1) 修剪的目的

通過修剪達到合理結構,做到低幹矮冠,層次分明,充分利用空間,調整樹勢,平衡各骨幹枝的長勢,使營養枝和結果枝排列有序,花量充足,連年豐產、穩產、優質。

大櫻桃修剪與整形分為短截、緩放、縮減、疏枝、摘心、拉枝、刻芽、抹芽、扭枝、落頭縮冠等10個方麵。其中,短截依據程度不同,分為輕短截、中短截、重短截、極重短截四種。根據大櫻桃的生長結果習性,結合品種特性,對不同樹齡的果樹進行合理修剪,可使全樹的枝條總長度、結果枝總量、花量及產量達到適宜程度,使幼樹早結果,盛果期的樹連年豐產、延緩衰老。

(2) 樹形的選擇

以往幾十年的生產中,大櫻桃的樹形多種多樣。近20年來,隨著大櫻桃管理技術的不斷提高,大多采用改良疏層形。所謂改良疏層形,以株行距3×4米為例,第一層枝留4個左右的主枝,在這4個主枝上再著生6個左右的側枝;第二層留3-4個主枝,這些主枝上著生4個左右的側枝,沒有培養側枝的主枝進行單軸延伸。如果株行距比3×4米大的,可留三層主枝,第一層和第二層同上,第三層留2-3個主枝,其上共著生3個左右側枝。

株行距較大的,樹冠大,修剪量較大,管理不方便,幼樹結果晚,前期產量低,抗風能力弱,易倒伏,近些年來已很少采用。大多數采用株行距為3×4米或更密一些的。

(3) 適宜枝量、花量的調查研究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調查,進入盛果期的紅燈等品種,每畝的產量以1600千克左右為宜,平均單果重9.2克,重的達12克以上。

2006年調查了兩塊地,麵積均為一畝,品種相同,修剪和肥水管理等條件相同,立地條件基本相同。主栽品種是紅燈,授粉樹是那翁,樹齡都是9年,均采用改良疏層形樹形。不同之處是:枝條總長和花芽總量。

地塊一:紅燈38株,產量1026千克,平均株產27千克,平均單果重9.4克,最重16克;那翁18株,產量522千克,平均株產29千克,平均單果重6.8克,最重9克。每株那翁的平均花量比紅燈多42%。在此地塊上,每株紅燈的主枝和側枝平均總長度為42.8米(與那翁基本相當),平均每株花芽1950個,共開花5261個,平均每個花芽開花2.7個,平均每株坐果2873個,坐果率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