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冠心病患者應如何進行運動?(3 / 3)

冠心病患者如何飲茶?

科學、合理的飲茶對身體有益,而不合理的飲茶方式和習慣對冠心病是有害的。現已知茶葉中含有350多種化學物質,如鞣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等。飲茶可補充人體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經研究表明,飲茶可降低人體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減少毛細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以及降低血清膽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並有抗衰老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飲茶有延緩和防止血管內膜脂質斑塊形成,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心率一般在每分鍾60次以下的患者,應該多喝一些茶,不僅無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藥物治療的作用。與此相反,對於心率過快、早搏或心房纖顫的冠心病患者,因茶中的咖啡堿、茶堿能增強心髒的機能,大量喝濃茶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會導致其發病或加重病情,因此這類患者隻能喝一些淡茶。為了養生保健、防治疾病,飲茶應淡茶溫飲。淡溫茶清香養人,淡茶溫飲能夠養心養身。

冠心病患者家中應常備哪些急救藥物?

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是家中必備之品。這些藥物通過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等作用可緩解心絞痛發作。與硝酸甘油相比,優勢在於易於保存,有效期長,藥效持久,且無硝酸甘油所致的低血壓、頭痛等副作用。一般用於因活動或情緒波動引起的冠心病發作。有些患者在安靜或休息狀態下也會發作冠心病,有的時候在深夜或淩晨突然發生。可以選用速效救心丸。急性發作時每次服10~15粒,胸痛緩解後,每日3次,每次4~6粒。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病,所以在沒有發作的情況下也可以預防。首選藥物為阿司匹林,每日維持量75~100毫克頓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刺激,因此,需晚餐後立即服下。胃潰瘍患者要慎用。心肌梗死後可以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50~100毫克/日),阿替洛爾(25~50毫克/日)。如果能配合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患者有哮喘或慢性支氣管炎,β受體阻滯劑就不能用。可選用鈣通道阻滯劑:如拜心同(30毫克/日),絡活喜(5毫克/日)。平時也可堅持長期服用複方丹參片、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藥。

心肌梗死患者為什麼飲食不宜過量?

進餐過量會使人體血液重新分配,尤其是進食大量難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後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血流相對減少,加之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易誘發心律紊亂、加重心肌梗死程度,嚴重的還會引起猝死。所以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應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則,盡量多吃些低脂易消化食物,並注意進食後不要進行劇烈體力活動。

心肌梗死患者應怎樣調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度過危險期後,除心情舒暢,注意適當休息,還應注意日常飲食的調養。

(1)控製熱量的攝入:心肌梗死患者若身體超重的較多,過多脂肪包繞心髒,壓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進一步減弱。因此,要限製飲食總熱量,以控製體重。

(2)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既有加強血管彈性、韌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有促進創麵愈合的作用。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獼猴桃、草莓、新鮮大棗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鎂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可減少膽固醇和鈣鹽在血管壁內的沉積,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食物中的魚、蝦、蟹、海帶、海蜇、紫菜等含碘量均較多,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可以提高心肌的興奮性,若體內缺鎂,會出現心律紊亂、胸悶氣短,並影響冠狀動脈血流,進一步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對於已受損的心肌更加不利。

(3)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日常飲食應盡量以植物油作烹調用油,因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應多吃豆製品,少食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髒。每日膽固醇的總攝入量應控製在300毫克以下。

(4)限製食鹽攝入量:食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鈉攝入過多,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此外,鈉還能使血管外的水分轉移到血管內,從而使血容量增加,直接加重心髒負擔。1克食鹽可攜帶200~250毫升水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心肌梗死患者每日食鹽量應少於5克,其他含鹽多的食物如鹹菜、醬豆腐、鹹臘肉等以不吃為佳。

(5)少食多餐,食物細軟:由於心肌梗死患者常有胃腸黏膜淤血,功能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因此,平時要吃半流食、軟食,如脫脂牛奶、酸奶、大米粥、小米紅棗粥、掛麵、薄麵片、餛飩、軟米飯、小籠包子、麵包等。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多,一日進餐四五次即可。

此外,還要適當吃些粗、雜糧、薯類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入,增加糞便體積,鬆軟大便,促進腸蠕動,預防大便幹結,防止便秘對心髒產生的不良影響。一切刺激性食物及吸煙均屬禁忌。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什麼?

(1)飲食宜清淡:提倡以素食為主,素食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即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肉、雞肉等,少食油膩、過甜、刺激性食物。

(2)減少食鹽攝入量:控製食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克,可使收縮壓降低4~6毫米汞柱;反之,平均每日攝入食鹽增加2克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升高2.0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所以,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入每日應少於6克。

(3)戒煙、戒酒:吸煙、喝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患者也應限製飲酒,如男性每日飲酒量應少於20~30克,女性少於10~15克。

(4)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每日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毫升,高蛋白食物適量。

(5)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係。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等。

哪些食物有降壓作用?

大致概括起來,有這麼幾類:

(1)蔬菜:大蒜、海帶、黑木耳、芹菜、洋蔥、番茄、山藥、薺菜、冬瓜、藕。

(2)水果:橘子、蘋果、山楂、香蕉、西瓜、柿子。

(3)水產:海參、牡蠣、蝦皮。

(4)豆類及豆製品:綠豆、豌豆、腐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