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的綜合治療方案中,運動是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易被患者忽視的環節之一。之所以被忽視,一是對運動能否改善病情持懷疑態度;二是在運動中偶爾發生心絞痛或心律紊亂後,便對運動心存顧慮;三是患者不知采用何種運動方式能改善冠心病,隻好不了了之。
眾所周知,導致冠心病發生與發展的危險因素較多,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情緒、高血脂等,而運動恰能調整,從而有利於改善病情。運動鍛煉後,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血壓較鍛煉前有所下降,而且體育鍛煉可改善骨骼肌的代謝,減少運動時的熱能需求,從而可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冠狀動脈血液循環的儲備增加。適量運動還能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和開放,把不缺血區域血液引入缺血區域,有利於缺血的改善。
那麼,冠心病患者如何開展適宜的運動呢?一般來說,隻要病情穩定、無心力衰竭表現的患者均可開展運動鍛煉,運動量和方式可按照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傳統醫療運動有太極、氣功等;現代有氧運動項目有醫療體操、步行、慢跑等。運動的時間每次應不少於30分鍾,每日1~2次。強度為中小強度,運動後以心率小於130次/分,不出現頭暈、胸痛、麵色蒼白、出汗虛脫及明顯的心律失常表現為宜;反之,則表明運動強度過大,應加以限製。每次運動鍛煉都要做好準備運動和恢複運動。未經準備運動突然進行大運動量的活動,容易引起心絞痛;未經恢複運動就突然停止活動,也易引起心髒不適,甚至暈厥。若能很好地把握運動項目的選擇、運動時間和強度,並能持之以恒的話,大多數病情可以得到改善和穩定。當然,針對冠心病的防治除運動外,還應包括合理飲食、精神調理及必要的藥物治療,這幾個方麵均應重視,不可偏廢。
為什麼冠心病患者不宜早晨和上午進行鍛煉?
大多數人鍛煉身體多是選擇在早晨和上午,而一些患有冠心病的人也多是在早晨、上午參加身體鍛煉,這對冠心病很不適宜,容易導致發病,出現生命危險。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發作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上午9點發病率最高。這時冠心病發病概率比晚上11點高3倍,人們稱之為冠心病發作的“清晨峰”。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冠心病患者在剛起床的幾小時內特別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狀動脈栓塞。因為早上血液凝結力增加,胰島素分泌過多,加之因上午血壓升高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沉積物及結構的變化,而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在早晨和上午最多隻能做些輕微的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體操等柔和輕微活動,避免劇烈運動,並注意自我保健,以免發生意外。
哪些冠心病患者不宜進行體育鍛煉?
(1)發生急性心肌梗死6個月以內暫不進行體育鍛煉,必須經過醫生檢查,確定病情穩定後才可考慮。
(2)在休息時也有心絞痛發作的或近1周內發生過心絞痛的,應經過適當治療,病情穩定且無心電圖改變的才可考慮。
(3)如果輕微活動後就有心慌、氣喘或有尿少、水腫等心功能不全症狀的,不宜運動,運動後會加重病情。
(4)有嚴重心律不齊的,如有頻繁的早搏出現,或運動後早搏次數增多,或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特別是運動後心率次數不能隨著體力活動增加而增快的患者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冠心病患者怎樣減少冬季發病?
冬季是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寒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興奮的交感神經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髒本身的血液供應。此外,寒冷的季節還易發生感冒和支氣管炎等疾患,這一切都對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常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誘因。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的自身嗬護就顯得尤其重要,盡量減少外出活動,謹防感冒。
冠心病患者夏天應注意什麼?
1.晨起一杯水,日小便量1500毫升清晨醒來時,是全天血液濃度最高的時候,一杯溫水淡茶,十分有利血液循環。老年人或心腦血管患者血黏度偏高,夏天出汗多,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一般來說,隻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尿量,就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如果尿少色黃,則表示需補充水分。
2.順應生物鍾,三個半小時上午6~11點是心腦血管病全天發病的高峰,有人稱之為“魔鬼時間”,患者應防止過分活動。傍晚時分是心血管功能最穩定的時間,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對一般人來說,保持早晨散步半小時,晚上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的習慣,對心髒健康十分有益。午睡的人冠心病發病率可減少1/3。
3.勿暢飲冰飲,室溫不宜過低試驗證明:飲一大杯冰水,可使正常人心電圖立即出現缺血性改變。冠心病患者尤其應注意不能暢飲各種冰涼飲料,因為食道及胃底位置與心髒的後下壁相毗鄰,很容易誘發心髒猝變,發生心肌梗死。
4.防止腰帶漸長“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這句古老的諺語蘊涵著深刻的真理。如果說肥胖是衰老的象征,那麼,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腹部肥胖是疾病的象征。夏天是減肥的好季節,登高臨水,素食布衣,清清淡淡,七八分飽。
5.心靜自然涼,心態最重要身處高溫時,機體為了散熱,心跳加快,循環加速,心肌耗氧增多,對冠心病患者不利。天熱時,心情一定不能煩躁,要以平靜的心態進行“心理降溫”。心情寧靜了,交感神經張力就會下降。血壓、心率、代謝、體溫也隨之下降,就能起到極為顯著的穩定和調節作用。
怎樣才能減少季節交換時冠心病的發病率?
心肌梗死每年有兩個發病高峰,即3~4月(冬春之交)和11月至翌年1月(冬季),這與當時氣溫低、風速高、空氣濕度低及日變差(相鄰兩日平均氣溫之差)大有關。
在季節變化明顯時,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並減少外出。飲食方麵,患者應適當控製食鹽和脂肪的攝入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疲勞和情緒波動,盡量少參加社會活動和長途旅行。同時,患者還應保持足夠的睡眠,臨睡前不宜吃夜宵,喝濃茶、咖啡及抽煙,這均易引起血管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導致心髒負擔過重,引起發病。除了注意休息、飲食的攝入、情緒的變化之外,進行必要的藥物預防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冠心病是一個慢性而需要長期關注的疾病,因此患者要適當地了解相關的養生調護,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防止冠心病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心絞痛患者,應盡可能避免與糾正一切能誘發或加重心絞痛的因素,設法改善冠狀動脈循環,從而防止心絞痛發作,為此,預防心絞痛發作應采取以下措施:
(1)飲食調養:平日飲食宜清淡,盡量少食或避免食入高動物性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豬油、動物內髒、蛋黃、乳酪、黃油等;平日燒菜盡可能用植物油,食鹽宜少吃,糖也少吃;以素食及豆製品為主,即多食蔬菜、水果、豆製品等;蛋白質的補充可通過食用瘦肉、魚肉等補給。
(2)生活調理:要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起居應有規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穩,切勿大喜大悲、憂愁鬱悶,培養樂觀情緒。
(3)在日溫差變化大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寒冷刺激。具體事項:①每年的11月至翌年3~4月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病高峰期。②惡劣天氣時,盡量減少外出。冷天應注意衣著保暖,避免冷空氣刺激,必須外出時,適當做好保暖措施,出發前應準備好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以備應急服用。也可事先服用速效救心丸,避免心絞痛發作。冬季戶外鍛煉,以陽光充足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