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的主要症狀是突發劇烈胸痛或腰背部疼痛,並伴有血壓升高,疼痛的性質為撕裂樣或刀割樣,有的可出現呼吸困難、腹部疼痛等。如果夾層累及頭臂幹血管還會出現頭暈、神誌模糊、暈厥,甚至昏迷。常規的體格檢查,主動脈夾層患者可表現為血壓明顯升高,通常收縮壓可高達160毫米汞柱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現肢體血管搏動減弱或消失,繼而休克。心電圖可示左心室肥大,非特異性STT改變;病變累及冠狀動脈時,可出現心肌急性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改變。心包積血時可出現急性心包炎的心電圖改變。胸部X射線檢查,可發現主動脈影明顯增寬,部分患者可通過超聲檢查明確診斷,如能行主動脈的CT增強掃描檢查,可更好地明確主動脈夾層診斷,為進一步行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提供十分重要的資料。
如何確定主動脈夾層的治療方案?
為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根據主動脈夾層破口的位置和夾層累及的範圍,在臨床上常將主動脈夾層分為Standford A型和Standford B型。A型夾層病變從升主動脈開始,向遠端延伸,直到降主動脈或髂動脈,並常常累及主動脈瓣、冠狀動脈開口和頭臂幹血管,是最危重也是死亡率高的類型。該類患者一旦明確診斷,應盡快外科手術治療。B型夾層病變從降主動脈開始,向遠端延伸,一般病情沒有A型夾層危重,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療。介入治療的方法是從股動脈將大血管支架輸送到內膜破口處,將主動脈內膜破口封閉,阻止血流從破口進入“假腔”,從而達到閉合或修複“假腔”的目的,這彌補了一部分患者行外科手術創傷性大的缺點。
無論是主動脈夾層的內科治療,還是外科或介入治療,都要根據每個患者其發病特點製訂治療方案。有的患者在內科鎮靜、藥物降壓等治療的基礎上,可進行急診、擇期的介入手術或者外科手術,部分患者可同期或分期進行介入和外科相結合的手術治療。
哪些人易患肺動脈栓塞?
肺動脈栓塞簡稱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質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阻斷組織血液供應所引起的病理和臨床狀態。常見的栓子是血栓,其餘為少見的新生物細胞、脂肪滴、氣泡、靜脈輸入的藥物顆粒,甚至導管頭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斷。國外肺栓塞的發病率很高,美國每年發病率約60萬,有1/3死亡。也有報告近年來隨著成人接受抗凝治療的增加,發病率呈減少趨勢。
肥胖者,老年人(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長期臥床、靜坐者,妊娠盆腔血管受壓,從事各種久立職業(如外科大夫、理發師)的人,創傷、手術、慢性心肺疾病、口服避孕藥以及某些血液病患者都易得肺動脈栓塞。
肺栓塞臨床症狀有哪些?
肺栓塞臨床表現可從無症狀到突然死亡。常見的症狀為呼吸困難和胸痛,胸膜性疼痛為鄰近的胸膜纖維素炎症所致,突然發生者常提示肺梗死。膈胸膜受累可向肩或腹部放射。如有胸骨後疼痛,頗似心肌梗死。慢性肺梗死的臨床表現為咯血,患者也可出現焦慮,可能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
肺栓塞常見體征:呼吸係統常見體征為呼吸增快,發紺;肺部濕囉音或哮鳴音,肺野偶可聞及肺血管雜音,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循環係統常見體征為心動過速,血壓有變化,嚴重時可出現血壓下降甚至休克,頸靜脈充盈或異常搏動,少數患者有低至中等度發熱,也有患者早期高熱。
如何治療肺栓塞?
肺栓塞的主要治療措施為對症處理和溶栓治療、抗凝治療。對症處理的目的是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防治休克和心力衰竭,嚴重胸痛者可給予鎮痛劑。
抗凝治療應盡早實施,它雖不能直接溶解血栓,但可以防止血栓進一步發展或再發。常用的藥物是肝素和華法林。建議肝素治療至少5~7日,在給予肝素治療時即可開始應用華法林,需與肝素至少重疊4~5日,當連續兩天測定的國際標準化比值達到2.5(2.0~3.0)時,即可停止使用肝素,單獨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3~6個月。老年人抗凝劑的劑量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給藥時間的延長應有所減少。在急性靜脈血栓栓塞疾病中普通肝素出血發生率稍多。低分子肝素可能比普通肝素更安全和有效。用低分子肝素很少發現有出血,總的死亡率也較普通肝素低。肺栓塞的溶栓治療仍有爭議,但對於發病在5天之內的大塊的肺栓塞或伴明顯低氧血症的肺栓塞若無溶栓禁忌者,多主張行溶栓治療。常用的藥物是尿激酶和重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為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再度造成肺栓塞,可進行外科手術,放置下腔靜脈濾過器。無論是否放置濾過器,應當考慮長期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