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是心血管神經症?(1 / 3)

心血管神經症又稱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大多發生在青壯年,以20~40歲者最多見。患者發病後常常以為自己得了心髒病或肺病,很擔心地告訴醫生自己的心跳很不規律、心髒跳動力度很大,或是呼吸費力。患者常訴胸痛,或呈短暫(幾秒)的刺痛,或持久(幾小時)的隱痛。胸痛部位多在左乳房下心尖部附近,但經常變動。這種疼痛無規律性,一般多在勞累之後出現,而不出現在勞作時,做輕度體力活動反覺舒適,有時可耐受較重的體力活動而不發生胸痛和胸悶。心情不舒暢或情緒抑鬱時疼痛可加重,常出現歎息樣呼吸。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或在10多分鍾後才“見效”。心髒神經官能症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所致,往往伴有心慌、疲乏、多汗、精神抑鬱和其他神經衰弱症狀。

心血管神經症應和哪些疾病相鑒別?

心血管神經症病程大多持續遷延或呈發作性,常會與一些疾病相混淆。體格檢查缺乏有重要病理意義的陽性體征,可發現心率增快,可有早搏,血壓輕度升高,腱反射較活躍,心髒檢查無異常。心電圖可顯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早搏和伴非特異性ST T波改變。主要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心絞痛心絞痛患者年齡一般較大,多為男性,多數有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煙史。心絞痛主要發生在體力活動、運動或情緒激動過程中,疼痛部位較固定,多為胸骨後,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5分鍾,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如果僅從症狀表現難以鑒別時,可做運動心電圖等檢查,也可做冠狀動脈造影。

2.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典型表現有甲狀腺腫大、頸部血管雜音、伸舌和雙手向前平舉時可見細微震顫、突眼、怕熱與消瘦等,易鑒別。不典型表現時與心髒神經官能症較難鑒別,測定血清T3、T4可做出診斷。

3.心肌炎心肌炎患者常有胸悶、心慌以及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等,與本症不易鑒別。但心肌炎通常起病前有明確感染(病毒或細菌)病史,典型表現有心髒擴大、心音減弱、奔馬律、心電圖PR間期延長,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可能有心功能減低、心室增大等。

4.焦慮症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誘發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雖然也有心慌、氣短、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脹便秘、出汗、肢體震顫、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等症狀,但與神經官能症不同的是病史比較短,可以詢問出導致焦慮的原因。

5.其他二尖瓣脫垂可以有很多症狀酷似心髒神經官能症,而且在以往被診斷為心髒神經官能症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是二尖瓣脫垂而被誤診。仔細聽診時,二尖瓣脫垂常可聽到收縮期喀喇音和收縮期雜音,超聲心動圖檢查可做出確切診斷。

如何治療心血管神經症?

本症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1.心理治療首先醫生應耐心傾聽患者敘述病史,盡可能多了解可能的發病原因和有關因素,做仔細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然後通俗易懂地講解該病的相關知識,要讓患者了解這種疾病並不是真正的心髒病,可以用一些暗示性語言幫助患者解除顧慮;鼓勵患者自我調整心態,適量進行文娛、旅遊和體育活動;過度換氣患者可輔導其采用腹式呼吸鬆弛療法。

2.藥物對症治療如鎮靜劑、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給予抗抑鬱劑等。

什麼是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正常成人收縮壓應≤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如果成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3次非同日血壓值達到或超過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可確診為有高血壓病。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需隨訪觀察。

高血壓的最初症狀多為疲乏,時有頭暈,記憶力減退,休息後可消失。血壓明顯升高時,可出現頭暈加重,頭痛甚至惡心、嘔吐。尤其在勞累或情緒激動等引起血壓迅速升高時,症狀明顯。但絕大部分患者即使血壓很高也沒有症狀表現,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在30%~40%的原因。對多數患者而言,高血壓是無聲無息的疾病,很多患者患病多年仍未察覺,往往是到了嚴重的情況才引起重視。

高血壓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類。

原發性高血壓: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壓,占總發病率的90%以上。目前尚難根治但能被控製。

繼發性高血壓:血壓升高有明確的病因,占總發病率的5%~10%。這種高血壓可能是由腎髒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原因導致。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高血壓早期可無明顯不適感,直到發生嚴重並發症,如心血管意外和腦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壓可被稱為無聲殺手。經過調查發現,高血壓的發生與如下危險因素有關:

1.遺傳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可能會被遺傳因素影響,但這些遺傳因素關鍵還是要通過環境因素才起作用,因此,高血壓隻能說是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家族中有多人發病,往往是因為一個家族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的緣故。

2.肥胖體重指數增加是高血壓危險因素之一。肥胖不僅引起動脈硬化,還因脂肪組織內微血管增多,造成血流總量增加,易產生高血壓。

3.飲食攝入過多食鹽可導致高血壓。專家建議,成人每天攝鹽量不宜超過5克。此外,鉀和鈣攝入過低,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不足,也被認為是血壓升高的因素之一。

4.年齡年齡與高血壓關係也很大。就總人群來說,年齡每增加10歲,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9.3%~42.5%。

5.精神緊張長期精神緊張、脾氣暴躁、煩惱、環境的惡性刺激(如噪聲)等,都可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6.職業工作緊張,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缺少體力活動的職業,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7.嗜酒嗜酒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專家主張,人們可以喝點紅葡萄酒,因為紅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有益於心血管。但嗜酒尤其是經常飲白酒,飲酒量又較大肯定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