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強調動靜結合根據心髒功能情況,適當進行運動和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堅持每日午休1小時左右。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活動,一方麵可避免形成褥瘡和靜脈血栓,另一方麵可提高心功能儲備力,增強抗病能力,減少感染,因為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運動時,患者應掌握“度”,以活動時不感到疲乏、活動時最高心率每分鍾不超過100次為度,如心功能Ⅰ級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極拳、做操。心功能Ⅱ級、Ⅲ級患者,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
3.保持室內溫度,維持相對恒定冬季室溫最好控製在20℃左右,夏季需使用電扇,但應避免直接吹風,使用空調時要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4.室內通風冬季室內每日至少通風兩次,每次半小時,但患者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空氣對流時引起感冒。
5.預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誘發心功能不全,外出時應根據季節增減衣服,同時要注意口腔衛生。
6.飲食的調理食物應選擇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魚等,還要低熱量飲食。避免飲用刺激性的飲料,如濃茶、咖啡、汽水等,同時戒煙戒酒。控製鹽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克,可以多做一些糖醋和醋餾口味的菜肴,注意避免隱性高鹽食品,如皮蛋、醬菜、醃肉等。勿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吃過飽,以免增加心髒負擔。
7.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時過度用力。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日常調護和掌握活動量?
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動和生活都比較受限,但是心力衰竭患者一定需要保持良好的休息環境和適當的活動量。
首先,保持室內環境安靜、舒適整齊、空氣新鮮,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氧療可改善機體缺氧,促進組織代謝,維持生命活動,是心功能不全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給氧應從小流量開始,待患者適應後根據需要調節流量。心功能不全患者,應根據心功能不全程度,采取適當體位配合治療。
一般患者應采取高枕位睡眠;較重者采取半臥位或坐位,可以減少夜間氣短、喘憋等呼吸困難症狀。嚴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者,應采取端坐位,同時雙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減少,膈肌下降,胸腔容積擴大,肺活量增加,可緩解呼吸困難。對於輕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體力活動,如允許可限於日常活動。對於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增加臥床休息,避免激烈運動項目,較適於散步一類輕活動,出現心功能不全症狀即止。對於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後,根據病情恢複情況盡早活動,以防止長期臥床而導致肌肉萎縮、消化功能減退、靜脈血栓形成等,活動應注意循序漸進。
患者在家突發心力衰竭應怎樣救助?
第一,要將患者扶起,背後墊些衣物,呈半臥位或端坐位,這樣可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有利於減輕患者肺部水腫,有助於減輕呼吸困難。此時不要慌忙地把患者往醫院送,也不要隨意搬動患者,因為搬運和送醫院途中的顛簸,可以增加心髒負擔,使心力衰竭進一步加重,易並發或加重肺水腫,甚至會因此而造成患者的死亡。
第二,家中如備有氧氣,可立即給患者吸入氧氣。
第三,患者往往神情緊張、煩躁不安,可口服小劑量鎮靜劑,如安定等,以減輕患者焦慮。
第四,可給患者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以擴張血管,減輕心髒負荷,必要時間隔3~5分鍾可重複給藥1次。
第五,病情穩定後,應將患者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轉送時仍應取半臥位,動作宜輕巧平穩,避免大幅度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