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洋地黃類藥物治療心力衰竭的適應證有哪些?(2 / 3)

服用利尿劑應注意什麼?

利尿劑在心力衰竭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能夠迅速緩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狀,使肺水腫和外周水腫在數小時或數天內消退,並且能夠有效控製體液瀦留。但應合理應用利尿劑,以達到相應療效。

(1)小劑量開始。如氫氯噻嗪每日25毫克,口服,而後根據水腫消退情況增加劑量,但每日不宜超過100毫克,否則無益。

(2)不要立即停藥。當水腫消退後不能立即停藥,應以最小有效量長期維持,並在維持治療的過程中,根據體重變化及體液瀦留情況調整劑量,如3日內體重增加2千克時要考慮液體瀦留,需要加大利尿劑劑量。

(3)注意聯合用藥。一般是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或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即使心力衰竭症狀被控製,也不要單一應用利尿劑治療。

(4)適當補充鉀。在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期間要適當補鉀,或多吃一些含鉀食物,如海帶、紫菜、菠菜、香菜、油菜及香蕉等,合用ACEI或保鉀利尿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血鉀的丟失。

(5)監測腎功能。除應注意血鉀監測外,還要注意血壓及腎功能監測,根據血壓及氮質血症情況適時調整利尿劑的用量,以免因利尿過度引起血容量減少,防止發生低血壓和氮質血症,減少利尿劑的不良反應。

非洋地黃類藥物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利弊有哪些?

非洋地黃正性肌力藥物通常用於心力衰竭的嚴重階段或作為心力衰竭終末期等待心髒移植的過渡治療。例如,適量多巴胺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血管擴張特別是腎小動脈擴張,心率加快不明顯,這些都是治療心力衰竭所需的作用,但是大劑量則不利於心力衰竭治療作用。磷酸二酯酶抑製劑米力農等短期應用對改善心力衰竭症狀的效果是肯定的,但長期應用治療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出現並發症,其對預後的影響也不明確,反複或長期應用可以增加死亡率。所以,不主張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長期、間歇靜脈滴注此類正性肌力藥。對心髒移植前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心髒手術後心肌抑製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以及難治性心力衰竭可考慮短期支持應用3~5日。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控製鈉鹽攝入量?

對於心力衰竭患者來說,飲食治療是心力衰竭治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控製飲食,控製心力衰竭患者體內的鈉和水,減輕心髒負荷,緩解症狀,是臨床治療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措施之一。如何既能保證心力衰竭患者的所需,又能達到控製病情,促進康複的目的呢?一般來說,輕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氯化鈉攝入量應控製在5克左右,中度心力衰竭每患者日氯化鈉攝入量應控製在2.5克左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氯化鈉攝入量應控製在1克左右。故對嚴重心力衰竭患者,應食稀飯、麵條、豆漿、淡水魚、鮮肉等含鹽量低的食物。但是,為保證患者食欲和營養的需要,可以使用低鈉食鹽、無鹽醬油、糖等調味品。另外,在應用利尿藥大量利尿時,因有大量鈉離子丟失,可適量攝入鈉鹽。水分的攝入,一般不作嚴格限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應注意什麼?

1.保持起居有規律做好心理調節、提高自控能力。首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同樣患心功能不全,因精神狀態不同,預後則顯著不同。情緒沉悶,精神壓力過大,可增加心髒負擔,加重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