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是導致心髒驟停猝死最常見的原因。室速常發生於那些本來就有器質性心髒病的患者。其中最常見的是冠心病,特別是曾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偶爾也可見於正常人。室速可分為非持續性室速和持續性室速。非持續性室速,顧名思義,發作的時間比較短,通常不超過半分鍾,且能自行終止。而持續性室速,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惡性室速,發作時間長,超過半分鍾,需要藥物或電複律才能終止。惡性室速常伴有低血壓、少尿、暈厥、氣促、心絞痛等症狀。
室速的治療在臨床上一般遵循的原則是,有器質性心髒病或有明確誘因首先給予針對性治療。無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發生非持續性短暫室速,如無症狀,可不必藥物治療。若症狀明顯,可給予相應藥物治療,如β受體阻滯劑、美西律、利多卡因等。
若為惡性室速,不主張患者擅自用藥,應盡快撥打120急救。臨床多采用胺碘酮、索他洛爾等靜脈滴注治療,或采用電複律。建議患者實施導管射頻消融術,置入心髒複律除顫器等治療。
如何識別藥源性心律失常?
少數藥源性心律失常發生時可無自覺症狀,而多數患者則出現頭昏、暈厥、虛脫、心律紊亂、心悸等症狀。若患者存在易感因素,又服用某種藥物後發生上述症狀,則需高度警惕藥源性心律失常。藥源性心律失常,常存在以下易感因素:潛在的心律紊亂(尤其是竇性心動過速或心房纖顫);左心室功能不全;心髒病前期;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和低鎂血症)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血漿水平過高。
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見藥物有:
1.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索他洛爾、奎尼丁、丙吡胺。
2.抗感染藥紅黴素、氯喹、噴他脒。
3.抗組胺藥特非那定、阿司咪唑。
4.抗精神病藥三環類抗抑鬱劑、氯丙嗪、氟呱啶醇、碳酸鋰、硫利噠嗪等。
5.其他藥西沙必利、普羅布考、羅特地林和他克莫司。能增加血濃度的藥物大環內酯類、阿唑類抗真菌劑。
心房顫動患者在什麼情況下不需要用藥物複律?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按病因分為瓣膜性心房顫動、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和孤立性心房顫動;按其發作持續時間和複律效果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持續性心房顫動、永久性心房顫動三種。
一般來說,心房顫動伴有明顯臨床表現或血壓偏低等情況時,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如采取一些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但對有些心房顫動,如初發性心房顫動和陣發性心房顫動,特別是以往發作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患者目前生命體征無異常者,可不用藥物複律治療,必要時適當給予適量鎮靜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有助於竇性心律的恢複。對一些永久性、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藥物複律難以維持竇性心律,這樣的患者不適合藥物複律,當酌用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控製心室率。有研究表明,維持竇性心律和控製心室率在死亡率和生活質量方麵二者沒有明顯差別。
什麼是室性心律失常?
當身體發生體內環境失調或者心髒發生病變時,可能會發生心律失常,當心律失常的激動點來源於心室的時候,醫學上便稱其為室性心律失常。它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等。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室性早搏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一般來說不需要進行醫療幹預。當頻繁發作,或者室性早搏來源不一的情況下,或者存在其他的高危因素情況,如基礎心髒病發作、加重等,則需要到醫院尋求專業的診治。
發生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室性早博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約70%的正常人在其動態心電圖中可發現室性早搏,其發生概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猶如正常人偶爾會咳嗽一樣,心髒會偶爾發生一次室性早搏。當然,有一些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也可發生室性早搏,這些人則要進行正規的治療。所以,如果心電圖發現了室性早搏,一定要到醫院找心髒科醫生進行診治,以便早期發現心髒病或者排除心髒風險。精神緊張,過量吸煙、飲酒、喝咖啡,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均可誘發室性早搏;藥物過量或副作用(如洋地黃、奎尼丁、三環類抗抑鬱藥)及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可發生室性早搏;各種類型的器質性心髒病(缺血性心髒病、二尖瓣脫垂、風濕性心髒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缺氧、麻醉、手術、左室假腱索等均易發生室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