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電學治療對個別藥物療效不佳者,可考慮用直流電同步電擊轉律。有條件者,可使用經食管心房調搏術終止室上性心動過速。
3.介入治療射頻消融術是目前根治室上性心動過速的首選方法,具有成功率高,複發率低,創傷小等優點,在藥物治療無效,發作頻繁,逆傳型房室折返型可考慮使用此方法。
什麼是預激綜合征以及其治療方法?
預激綜合征是一個先天性疾病,預激是一種房室傳導的異常現象,衝動經附加通道下傳,提早興奮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動。有預激現象者稱為預激綜合征或WPW綜合征,常合並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發作。預激是一種較少見的心律失常,主要依靠心電圖診斷。顯性預激患者心電圖可以很清楚地顯示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動產生的預激波,QRS波變寬。有時預激波可間歇性出現,稱為間歇性預激。預激綜合征多可導致陣發性室上速,患者突感心悸、胸悶不適,有時伴惡心,甚至出現頭暈或暈厥。對於發現預激的患者,出現過心動過速病史,建議及早治療,尤其對於特殊職業者,如飛行員、司機或從事高空作業者。
預激的藥物治療效果差且患者依從性差,射頻消融治療已經成為根治預激綜合征的首選治療,創傷小,成功率高,且複發率低。
心房顫動的病因是什麼?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作為常見的慢性持續性心律失常的一種,在國內的發生率持續上升,這也與我國人口老齡化有一定的關係,心房顫動發生率隨年齡增長明顯增加,80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生率高達9%。那麼心房顫動的病因大家了解多少呢?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心房顫動患者呢?
目前將心房顫動的病因分為兩類,一類是最常見的也是發病率較高的由心髒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另外一類就是非心髒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具體病因如下:
1.心髒原因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冠狀動脈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及其他(如腫瘤、心包炎等)。既往由於我國衛生條件落後,風濕性心髒病約占心房顫動病因的33.7%,常見於年輕患者。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提高,風濕性心髒病的發病率逐漸降低,高血壓、冠心病成為現在心房顫動的主要病因。由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房纖顫多見於40~45歲患者。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其他心髒病如肺源性心髒病、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髒病等也可引起心房顫動。
2.非心髒原因家族性心房顫動、預激綜合征、心髒手術和外傷、電解質紊亂以及其他疾病可引起心房顫動。另外,嗜酒、迷走神經刺激也可引起心房顫動。預激並發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1.5%~39%。預激綜合征並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分以上,嚴重影響心髒的排血量。
心房顫動發生率持續升高不僅會對自身健康帶來危害,更嚴重的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心房顫動最主要並發症是血管栓塞,腦卒中最為常見,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因此,大家要對有關心房顫動的知識有所了解,做到防患於未然。
心房顫動的臨床表現和體征有哪些?
心房顫動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室率(律)異常是產生症狀的主要原因,心悸、胸悶、運動耐力降低、勞力型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對於無明顯器質性心髒病或心功能正常的初發或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心室率(律)異常是產生心悸最主要的原因,持續性心房顫動則多為運動耐力降低。心房顫動發生後,心房的輔助泵功能喪失,可使心室每搏輸出量降低25%以上。因此,對於存在器質性心髒病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擴張型心肌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風濕性瓣膜病等,影響更為明顯。心房顫動伴快速心室率時可以誘發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二尖瓣狹窄患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心功能不全患者發生急性心力衰竭。
心房顫動引起心室停搏可導致腦供血不足而發生黑朦、暈厥。部分患者因暈厥摔倒而發生腦意外或骨折。
心房顫動並發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起動脈栓塞、腦栓塞最常見,是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心房顫動患者聽診時可發現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心律絕對不規整,脈搏率小於心室率(脈搏短絀)。
心房顫動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病外,我們必須掌握以下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