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安排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製總熱量。經調整膳食3個月後,血脂水平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的特點,選用降血脂藥物。
(3)患者應戒煙。吸煙不僅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後恢複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死發生率大約為不吸煙或吸煙已戒除患者的兩倍。被動吸煙與吸煙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親屬戒煙或患者最好在無煙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狀動脈及側支循環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是易誘發再梗死的原因。
(4)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和鍛煉。可采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
(5)合並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控製。
(6)藥物治療是防治心肌梗死患者複發的重要措施,主要有抗心肌缺血藥和延長生命藥。抗心肌缺血藥有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這些藥物可預防發作,改善症狀,但對患者生存時間延長意義不大。而腸溶阿司匹林、降脂藥(如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和β受體阻滯劑,可使冠心病患者生存時間延長。其他如脂肪酸氧化抑製劑可特異性抑製脂肪酸氧化,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此外,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等對預防再次心肌梗死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藥物治療要因人而異、因病選藥,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服用。
(7)急性心肌梗死恢複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又出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複發。
什麼是血脂?
所謂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質的總稱,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膽固醇酯、磷脂、遊離脂肪酸。我們通常所談及的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異常的朋友一定要清楚:自己是膽固醇升高,還是甘油三酯高,或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正常情況下,脂類在體內的吸收、代謝和轉化維持相對平衡,血脂含量可基本保持穩定。血脂升高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血脂太低可見於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晚期。因此,保障機體正常生理功能,需調節血脂,保持血脂平衡,維持血脂在正常範圍內。
血脂的來源有哪些?
血脂來源不外乎兩條途徑,一是來源於我們吃進的食物,二是來源於我們體內的合成。人體血中甘油三酯、膽固醇主要靠自身合成,但食物的影響不容忽視,畢竟它們是合成血脂所需要的原料。正常情況下,人體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吸收、代謝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甘油三酯主要參與人體能量代謝,可以釋放大量的能量供機體活動所需,而過多的能量可通過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起來。膽固醇則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對於穩定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起關鍵作用。同時,膽固醇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維生素D和膽酸的重要原料。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此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還能使許多促進甘油三酯合成的酶類的生物作用增強,血中的甘油三酯自然增多。大量的試驗證明:過多攝入精製加工後的細糧食物,是明顯升高血漿甘油三酯的主要原因。
人體內的血脂出路在哪裏?
弄清了血脂的來源以後,人們不禁會問:血脂的歸宿怎麼樣?它是如何被利用或排出人體外呢?甘油三酯大部分儲存於腹部、皮下和肌肉間的脂肪組織中,因此表現為“大腹便便”或“將軍肚”;饑餓時甘油三酯從脂肪組織中動員出來,產生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以滿足生命活動和運動的需要。膽固醇遍布全身各處,是所有組織、器官的細胞組成成分。正常情況下,過多的膽固醇可經肝髒代謝,並以膽汁酸的形式排至腸道,最終排出體外。但是,在血脂異常的情況下,過多的膽固醇會沉積在動脈壁,形成粥樣斑塊,堵塞血管使血流不暢,甚至閉塞,形成多種多樣的疾病,如堵塞心髒的血管可產生心絞痛與心肌梗死;阻塞腦血管可導致中風和癡呆;阻塞四肢血管可引起四肢疼痛等。過多的甘油三酯會導致脂肪細胞功能改變和血液黏稠度增加,血中會形成厚厚的一層奶油樣物質,血液會呈乳白色,血流變緩慢,甘油三酯過高還會引起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