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術後為什麼不能長期臥床?(3 / 3)

6.控製血脂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血脂異常是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無論哪項異常都伴有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7.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而且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因為糖尿病對全身的血管都有破壞作用,糖尿病患者處於冠心病的高度威脅之中。

8.穩定情緒情緒變化在冠心病發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樂觀、穩定的情緒與心態不僅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長壽的關鍵和秘訣。

9.改善飲用水的水質冠心病與飲用水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定硬度的水(水中碳酸鈣含量在150~450毫克/升)能降低金屬毒性及心血管病的發生率。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就是指對已經發生了冠心病的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的是減輕症狀、防止病情進展、改善預後、防止冠心病複發。冠心病二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兩個:一個是尋找和控製危險因素;另一個是可靠持續的藥物治療。二級預防提倡“雙有效”,即有效藥物、有效劑量。不按時、不按療程服藥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禁忌,不但療效不好,而且更危險。冠心病二級預防一般指的是A、B、C、D、E。

“A”長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前者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減少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後者可改善心髒功能,減少心髒重塑、變形,對合並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者更有幫助。

“B”應用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和控製血壓(Blood Pressure)。目前已證實,心肌梗死發生後的患者若無禁忌證使用β受體阻滯劑,能明顯降低心肌梗死複發率、改善心功能和減少猝死的發生。控製高血壓,對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一般來講,血壓控製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可減少冠心病的急性事件,且可減少高血壓的並發症,如中風、腎功能損害和眼底病變等。

“C”降低膽固醇(Cholesterol)和戒煙(Cigarettes)。眾所周知,膽固醇增高是引起冠心病的罪魁禍首,血清膽固醇增高應通過飲食控製和適當服用降脂藥如他汀類藥,把膽固醇控製在4.6毫摩爾/升(180毫克/分升)以下,這樣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再發率。通過循證醫學研究證實,心肌梗死後的患者即使血清膽固醇數值正常也要服降脂藥,尤其是他汀類藥。因此,凡是心肌梗死患者無論血清膽固醇數值增高還是正常,都要長期服用降脂藥。在預防和治療冠心病中,戒煙是最重要的幹預措施。戒煙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36%,降低風險35%~40%,其作用至少與應用阿司匹林、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ACEI相似。

“D”控製飲食(Diet)和治療糖尿病(Diabetes)。每天進食過多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髒、蛋黃等,是促發冠心病的最大危險因素。因此,心肌梗死後的患者應當遠離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提倡飲食清淡,多吃魚和蔬菜。糖尿病不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而且也是引起脂質紊亂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比血糖正常者要高出2~5倍。

“E”教育(Education)和體育鍛煉(Exercise)。醫生應教授冠心病患者一些有關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如含服硝酸甘油和口服阿司匹林等,別小看這些簡單方法,這可大大減輕病情和降低病死率。心肌梗死後隨著身體逐漸康複,可根據自身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及減肥。這樣不僅可以增強體質,也是減少冠心病再發心肌梗死的重要舉措。

冠心病的急救藥物和預防發作藥物有哪些?

有些冠心病患者認為沒必要到醫院或經常去醫院請醫生開藥治療該病。於是自己到藥店看說明書買藥服用,或者聽病友介紹吃不同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經常換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有些是對症治療,有些是對因治療。對症治療隻是緩解症狀,如大家熟知的硝酸甘油,能迅速擴張血管,改善供氧,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故一般用在急救時,不宜長期服用,因此也稱為“救命藥”。還有一些作用時間較長的控製症狀的藥物,這類藥物一般不用在急救,而作為平時的預防用藥,可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