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絞痛患者如何自我診斷是否得了急性心肌梗死?(2 / 3)

7.其他治療①促進心肌代謝藥物,如維生素C、輔酶A、細胞色素C、維生素B6等。②極化液療法,由氯化鉀、胰島素、葡萄糖配製而成,可促進心肌攝取和代謝葡萄糖。③右旋糖酐40或澱粉代血漿。④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對前壁心肌梗死伴交感神經亢進有效,可防止梗阻範圍擴大。⑤抗凝療法,同時監測凝血酶原時間。

8.恢複期處理恢複後,進行康複治療,逐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9.並發症的處理

(1)栓塞:溶解血栓,抗凝。

(2)心室壁瘤:手術切除或同時做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即冠狀動脈搭橋術)。

(3)心髒破裂和乳頭肌功能失調:手術治療。

(4)心肌梗死後綜合征:使用糖皮質激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處理①低血壓無左心衰竭時宜擴張血容量,無效時用正性肌力藥。②不宜用利尿劑。③房室傳導阻滯需臨時起搏。

11.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處理無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住院期病死率較低,但再梗死率、心絞痛再發生率和遠期病死率則較高。治療措施與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所區別。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是非Q波性,此類患者不宜溶栓治療。其中低危險組(無合並症、血流動力學穩定、不伴反複胸痛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療為主;中危險組(伴持續或反複胸痛,心電圖無變化或ST段壓低1毫米上下者)和高危險組(並發心源性休克、肺水腫或持續低血壓)則以介入治療為首選。其餘治療原則同上。

心肌梗死患者的非藥物療法有哪些?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就是我們大家通常所熟悉的支架置入術,在血管狹窄的部位放置一個支架,將狹窄冠狀動脈血管撐開,使血液能夠順利地通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即取自身的血管(如大隱靜脈、橈動脈),在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堵塞病變之間架起1條或2~3條新的血管通道,使主動脈的血液通過移植血管供應到冠狀動脈遠端以恢複梗死心肌的血液供應,以改善心肌缺血,但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其適應證和優缺點。此外還有幹細胞移植術,這種方法大家一般都不熟悉,在臨床上應用較少,目前對它的認識也不充分,正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

冠心病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1.普通心電圖檢查心絞痛患者在勞累或運動時出現胸部疼痛、緊縮或壓迫的感覺,在休息的時候可緩解,應該想到冠心病的可能,應到醫院進行檢查並治療。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心電圖檢查,一般我們去醫院看病,隻要說心髒部位不適,醫生就會建議你做一個心電圖,許多患者不理解,還以為是多餘的檢查。其實,心電圖是最簡單、最方便、價格最便宜的檢查,通過心電圖,醫生可以了解很多與冠心病有關的情況,進而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起到指導作用。盡管心電圖檢查被廣泛應用於冠心病的診斷,但其對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診斷的陽性率僅為40%左右,約50%以上的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心電圖檢查可以顯示為正常。相反,心電圖檢查即便出現心肌缺血改變,也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因為還有許多疾病雖然不是冠心病,但心電圖顯示與冠心病是一樣的。

2.運動試驗方法即讓患者在跑步機上跑步,通過觀察心電圖看有沒有心肌缺血表現。此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且無創傷性,但其在診斷冠心病方麵也存在不足之處,即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從而影響了對冠心病的判斷。

3.超聲心動圖(心髒彩超)該檢查不能直接顯示冠狀動脈的病變情況,隻能對心髒的大小及結構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對冠心病的診斷也隻能起到輔助診斷作用,而不能作為主要的診斷方法。由此可見,超聲心動圖對冠心病的診斷隻能起到輔助作用,對冠狀動脈病變情況的判斷價值非常有限,進一步診斷時就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

4.64排CT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64排CT出現了,它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有著較好的價值,在許多醫院都有此設備,但是還有一些患者做64排CT沒有顯示出嚴重狹窄。

5.冠狀動脈造影術即使臨床上心絞痛的症狀非常典型,也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來進一步明確病變情況。此外有一點要告訴大家,冠狀動脈造影技術是成熟的,不是在初級階段。總之,凡是有冠心病家族史,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紊亂和吸煙等,臨床上出現冠心病病症如不明原因胸痛、心律失常、不能解釋的心功能不全,或高度疑診冠心病的患者,經常規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64排CT等方法難以確定冠心病者;已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已出現其並發症如室壁瘤;冠心病行外科手術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前;中老年非冠心病的其他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心髒病患者,為了解冠狀動脈情況,評估心髒的複跳情況和術中術後是否可能發生冠心病的嚴重並發症等,均是行該項檢查的適應證,都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