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氣候變化和冠心病有關嗎?(2 / 3)

(2)自發性心絞痛:心絞痛發作與心肌耗氧量增加無明顯關係,疼痛程度較重和時間較長,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緩解。心電圖常出現一過性STT波改變,但不伴血清酶變化。

1)臥位型心絞痛:常在半夜熟睡時發生,可能因做夢、夜間血壓波動或平臥位使靜脈回流增加,引起心功能不全,致使冠狀動脈灌注不足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嚴重者可發展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2)變異型心絞痛:通常在晝夜的某一固定時間自發性發作,心前區疼痛,心絞痛程度重,發作時心電圖提示有關導聯ST段抬高及相背導聯ST段壓低,常伴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傳導阻滯。

3)中間綜合征:亦稱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心絞痛狀態或梗死前心絞痛。患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時自發性發作心絞痛,且疼痛嚴重,曆時可長達30分鍾以上,但無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和血清酶變化。

4)梗死後心絞痛: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1~3個月重新出現的自發性心絞痛。通常是與梗死相關的冠狀動脈發生再通(不完全阻塞)或側支循環形成,致使“不完全梗阻”,由尚存活但缺血的心肌導致心絞痛。也可由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引起梗死後心絞痛。

初發型、惡化型和自發性心絞痛統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

(3)混合性心絞痛:休息和勞累時均發生心絞痛,常由於冠狀動脈一處或多處嚴重狹窄,使冠狀動脈血流突然和短暫減少所致。後者可能是由於一大段心外膜冠狀動脈過度敏感、內膜下粥樣硬化斑塊處張力增加、血小板血栓暫時阻塞血管、血管收縮和阻塞並存在和小血管處引起血管張力變化。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為冠心病的嚴重臨床表現類型。其基本病因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發生斑塊破裂、出血,血管痙攣,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參與,致血栓形成和血管腔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性壞死。臨床表現有持久的心前區劇烈疼痛,伴有典型心電圖和血清酶濃度序列改變。根據心電圖表現,可將急性心肌梗死分成穿壁性、Q波心肌梗死和內膜下、非穿壁性、無Q波心肌梗死。前者表現為異常、持久的病理性Q波或QS波以及ST段線性背向上抬高。後者表現為無病理性Q波但有ST段抬高或壓低和T波倒置。臨床上有時心前區疼痛可能很輕微甚至闕如,而以其他症狀為主要表現,如心力衰竭、休克、暈厥、心律失常等。

在急性心肌梗死恢複期,某些患者可呈現自發性胸痛,有時伴有心電圖改變,如伴血清酶再度增高,則可能為急性心肌梗死擴展。如無新的血清酶變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診斷為梗死後綜合征,某些為自發性心絞痛。其他方麵的診斷方法有助於建立確切診斷。心肌梗死急性期抬高的ST段迅速明顯下降或恢複期病理性Q波自行消退,提示梗死有關冠狀動脈再通,心室功能受損較小。相反,急性心肌梗死兩周後ST段抬高常提示梗死區室壁活動嚴重異常或梗死區膨出室壁瘤形成。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又稱心肌硬化型冠心病。本型冠心病是由於心肌壞死或長期供血不足,使纖維組織增生所致。其臨床特點是心髒逐漸增大,發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通常被稱為“缺血性心肌病”。必須指出,絕大多數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有心肌梗死史和心絞痛症狀,說明這些患者存在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僅極少數患者可無明顯的心絞痛症狀或心肌梗死病史,對這些患者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確診。

5.猝死型冠心病指突然發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但多數專家主張定為1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也有人主張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約半數以上心源性猝死是由於冠心病所致。其原因為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或冠狀循環阻塞,導致急性心肌缺血,造成局部心電不穩定和一過性嚴重心律失常(特別是心室顫動)。

心前區不適都是冠心病嗎?

心前區不適不一定都是冠心病,須與諸多疾病相鑒別。

1.帶狀皰疹常沿神經分布發生,如發生於左側肋間神經處,似心絞痛。通常可見局部皮膚病損,但有時不在心前區,而在腋下或肩胛下,有的患者先有局部皮膚感覺過敏、觸痛或麻木感,數日後才出現皰疹,故易漏診。

2.皮下軟組織炎症局部有紅腫、壓痛,腋下淋巴結可腫大、壓痛。

3.肌肉勞損有勞累史,在胸大肌或背闊肌局部有壓痛,引起該肌群收縮使疼痛加重。

4.頸椎病、肩周炎中老年患者、電腦族多見,相關肢體活動受限。

5.肋骨骨炎、骨軟骨關節病變有相關病史、局部壓痛、活動受限、呼吸困難、咳嗽加重。

6.胸膜炎、周邊性肺炎、肺癌、肺栓塞、氣胸疼痛為持續性,伴相關的病史及症狀,無壓痛點,疼痛因呼吸、咳嗽而加重,氣胸為突發性,以憋氣為主。

7.其他心血管病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風濕性瓣膜病、高血壓性心髒病、梅毒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心肌病、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症狀的誘發因素常為勞累、激動,不因局部關節活動或咳嗽而加重,與體位有一些關係(平臥時加重)。

8.肥厚型心肌病服用硝酸酯類藥疼痛不緩解,反而加重。一方麵,由於心肌增厚使冠狀動脈壁內段流程變長,引起終末段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導致心內膜下缺血。另一方麵,由於硝酸酯類藥加速心率和動作電位後,左心室排血阻力升高,使收縮期主動脈根部壓比左心室內壓低得多,進一步減少了冠狀動脈血流。

9.胃或食管病變前者疼痛與進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後者有吞咽困難或吞咽痛。

10.膽道係統疾病疼痛多與進食油膩食物有關,有的也與體力活動有關。

11.神經官能症疼痛與情緒有關,與勞累關係不大,常因歎息或噯氣而暫時緩解,多見於青中年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