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H值:青春期後由於卵巢性激素的刺激,使黏膜上皮細胞內含有豐富的動物澱粉,經陰道杆菌分解作用後變成乳酸,以致陰道內分泌物呈弱酸性,可防止致病菌在陰道內繁殖,這是陰道的自淨作用。化驗時常用pH值來表示酸堿度,正常時pH為4.5,患有滴蟲陰道炎或細菌性陰道炎時白帶的pH值上升,可大於5。
(2)陰道清潔度:可分為4級。Ⅰ度是顯微鏡下見到大量陰道上皮細胞和大量陰道杆菌。Ⅱ度是鏡下見有陰道上皮細胞,少量白細胞,有部分陰道杆菌,可有少許雜菌或膿細胞。Ⅲ度是鏡下見有少量陰道杆菌,有大量膿細胞與雜菌。Ⅳ度是鏡下未見到陰道杆菌,除少量上皮細胞外主要是膿細胞與雜菌。Ⅰ~Ⅱ度屬正常,Ⅲ~Ⅳ度為異常白帶,表示陰道炎症。
(3)黴菌與滴蟲:白帶經過處理後在顯微鏡下可以根據其形態發現有無滴蟲或黴菌,如存在滴蟲或黴菌不論其數量多寡均用“+”來表示,“+”這一符號隻說明該婦女感染了滴蟲或黴菌,並不說明其感染的嚴重程度。
13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陰道炎
陰道炎是陰道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症,是婦科常見疾病。臨床上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瘙癢灼痛為主要臨床特點,也可見性交痛;感染累及尿道時,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狀。懷疑自己患了陰道炎的女性,可以根據以下常見症狀先做一下初步自診,然後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黴菌性陰道炎是感染黴菌引起,醫學上把黴菌稱為白色念珠菌,因此黴菌性陰道炎也叫念珠菌性陰道炎,症見帶下量多,呈豆腐渣樣,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化驗可找到黴菌。
●滴蟲陰道炎是由感染陰道毛滴蟲所致,症狀為帶下量多,黃稠臭穢,帶有泡沫;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等,檢查分泌物可找到毛滴蟲。
●細菌性陰道炎病因大多為感染了厭氧菌,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黃色,稀薄,時常有惡臭味,顯微鏡下可找到較多的線索細胞。
●老年性陰道炎是由於缺乏雌激素,陰道抵抗力降低,引起病原體感染所致,症見小便不適,外陰瘙癢、灼痛,多因毛滴蟲、黴菌、細菌、支原體感染所致。如果出現了以上表現,很可能您已經患上了陰道炎,最好找醫生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14發現患有陰道炎還應做什麼檢查
一旦發現患上陰道炎,在正規治療前還要做以下檢查以明確病因後方能正確有效地選用治療措施:
(1)婦科檢查:通過常規婦科檢查,初步篩選可能性疾病,並取分泌物標本做必要的檢查。
(2)陰道分泌物檢查:檢查陰道清潔度,是否有黴菌、毛滴蟲、細菌(線索細胞、膿細胞)感染。
(3)陰道分泌物培養:檢查是由哪種病原菌感染,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4)藥物敏感試驗:檢測病原菌對哪種藥物敏感,可以針對性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5)電子陰道鏡檢查:可放大50倍準確、清晰地觀察陰道、宮頸等部位的有關病變,並準確選擇可疑部位做活體檢查,對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有相當高的價值。
15什麼是外陰白色病變?要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外陰白色病變,是一種較難醫治的婦科病,是指女性外陰皮膚、黏膜因營養障礙而引起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性疾病。多年以來,婦科臨床醫生常把外陰皮膚或黏膜變白、角化、萎縮等病變統稱為“外陰白斑”,主要表現為外陰出現白色斑塊樣病變,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症狀,現在把這樣的病變稱為“外陰白色病變”。本病臨床分增生型、萎縮型及混合型三型。外陰白色病變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硬化萎縮性苔蘚:是一種全身性皮膚病變,可發生於軀幹、頸、腋窩、乳房,但最常發於外陰,多見於絕經後婦女。外陰部皮損為邊界清楚的白色斑片,周圍有淺紅色水腫區,發亮發硬。會陰及肛周皮損形成特殊的8字形或蝴蝶形。
(2)慢性增生性外陰炎:主要表現是大陰唇內側、小陰唇及陰唇溝,有時累及會陰後聯合及肛周雙側,病損呈紅色,潮濕劇癢,後期轉為慢性呈白色斑塊,輕度隆起,邊界清楚,皮膚粗糙,由於搔抓可出現淺潰瘍。
(3)白癜風:好發於任何年齡,可見於麵、頸、生殖器周圍。無自覺症狀,損害表麵光滑,無增殖等改變,常波及外陰以外的皮膚。
(4)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主要表現為瘙癢,好發於30~40歲,呈白色硬皮樣白斑,搔抓可呈淺潰瘍,極易誤診或漏診。因而對白色病損要高度警惕惡性變可能,應多點活檢排除浸潤癌。總之,外陰白色病變是一種難治性疾病,一旦發現要盡快到醫院診斷治療,不能因為無痛不癢而耽誤治療時機,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疾病發生。
16黴菌性陰道炎多由什麼原因引起
黴菌性陰道炎是婦科最常見的女性陰道炎症,其典型症狀是陰道瘙癢,白帶量多味臭,呈豆腐渣樣。為什麼女性易患本病呢?本病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以下因素導致了本病的發生:
(1)抵抗力下降:毒菌可潛伏在人體的腸道、口咽、陰道黏膜及皮膚上,平時不會發病,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或缺乏B族維生素及長期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或免疫抑製劑時,患上黴菌性陰道炎的概率會成倍增加。
(2)不良生活習慣:襪子與內褲同洗,與黴菌性陰道炎患者同用一個浴盆,有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有些女性過度講究衛生,每天要清洗外陰2~3次,每次都用衝洗器或手清潔陰道,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陰道內自然環境呈弱酸性,又有許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間的相互製約作用能抑製某種菌屬過度生長而致病,這是人體的一種自然防禦係統,過度清洗陰道無疑將陰道的弱酸環境和菌屬間的相互製約關係破壞了,使陰道上皮的抵抗力下降,引起黴菌或其他細菌所致的陰道炎。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不正確的衛生習慣,如大便後衛生紙從肛門往尿道方向擦,會將腸道的細菌帶到外陰,經陰道上傳引起炎症。
(3)長期使用抗生素:人類體內的細菌與黴菌存在一個平衡製約的關係,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細菌數量大幅度減少,改變了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製約平衡,反而容易使黴菌得以繁殖從而引起感染。
(4)穿緊身牛仔褲或不透氣的尼龍褲等:穿緊身牛仔褲、不透氣的褲子容易引起外陰溫度和濕度升高,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導致陰道炎的發生。另外,洗過的內褲如果掛在陰暗潮濕處等均有誘發黴菌性陰道炎的可能。
(5)不潔性生活:不潔的性生活會破壞陰道的內部環境,如配偶包皮過長容易滋生黴菌,可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女方,從而導致陰道炎發生。故建議包皮過長的男性應做到每天清洗外生殖器,積極治療包皮龜頭炎,有條件的最好行包皮環切術,這樣將大大減少女方陰道炎的發病率。
17陰道炎患者日常應注意什麼
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疾病,該病發病率高,易反複,給患者帶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和身體上的痛苦。陰道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不要過度使用消毒水或清潔劑清潔陰道,否則會破壞陰道內環境造成陰道損傷。建議平時用溫水清洗陰道。勤換內褲,而且最好穿寬鬆的棉質內褲,以保持陰道透氣、幹燥。避免不潔性生活,以免造成意外的病原體感染。
●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茴香、花椒、八角、洋蔥,及油條、烤羊肉、電烤雞、油炸鵪鶉、炸豬排、油炸雞翅等;還應禁止抽煙、喝酒、食用海鮮等發物和甜膩厚味等食物;以防加重對黏膜的刺激、增強腺體的分泌而導致陰道充血滲出,加重炎症症狀。平時應多喝水,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
(3)切勿濫用藥物,如細胞毒類藥物,抗生素,激素,免疫抑製劑等,否則將造成人體內生態平衡破壞,導致免疫力低下從而誘發陰道炎症。
(4)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愉快,生活作息有規律將有助於人體正氣水平的提高,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
(5)注意性生活衛生。保持固定的性夥伴。性生活前後雙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若男方包皮過長建議盡早行包皮環切術。防止性生活時男女雙方的交叉感染。如果能夠做到以上注意事項,將有助於陰道炎早日康複並能避免其反複發作。
18黴菌性陰道炎是性病嗎
婷婷年輕漂亮,性格活潑,酷愛戶外運動和遊泳,是一個陽光女孩。可是這幾天她有些苦惱,原來是不知怎麼患上了黴菌性陰道炎。上網一查,該病還屬於性病範疇。回想自己並沒有高危性行為,哪裏來的性傳播疾病呢?帶著這個疑問婷婷谘詢了婦科醫生,醫生在檢查和聆聽症狀後的一番解釋化解了婷婷的疑惑。
由於成熟女性的陰道與外界相通,陰道內並不是一個絕對無菌的世界,平時有包括黴菌在內的很多病原菌,但是它們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勢均力敵,相互製約,故也相安無事。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或者抗生素使用過多的時候,細菌等一些微生物被殺死,黴菌失去了製約,就肆無忌憚地開始大量繁殖為所欲為了,進而導致陰道炎症的出現。黴菌性陰道炎的傳播和複發確實與性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從廣義上講,它也屬於性傳播疾病之一。
一旦性伴侶生殖器官存在黴菌,很容易通過性交方式把黴菌帶入女方生殖道,由於女性陰道濕潤溫暖的環境更為適宜黴菌的生長、繁殖,使得陰道炎症的發病率增高。所以在確診為黴菌性陰道炎後,不僅自己要治療,丈夫亦應治療,以徹底殺滅病原菌。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某些抗黴菌類的藥物,女方還可通過陰道塞藥方法增強療效。
治療期間應暫停性生活,恢複性生活時,丈夫應戴避孕套,直到妻子白帶化驗結果呈陰性為止。但是應該知道黴菌性陰道炎不僅能通過性生活直接傳染上的,也有可能通過公共浴室,馬桶坐墊,被褥間接傳染上的,故平時應該注意做好防護,盡量不去公共浴室洗澡,不用公共坐便,不與他人共用衛生用品,這樣就能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機會,從而有效杜絕該病的發生。
19陰道炎為什麼要夫妻同治
陰道炎為什麼要夫妻同治?因為有的陰道炎的致病菌是可以通過性渠道傳播的,不僅會在女性的陰道內存活,在男性的龜頭、包皮內、尿道等部位也可以存活。如果僅女方用藥而男方不治療,病菌會通過性生活再次傳染給女方。這樣,病菌會在雙方之間反複發作,醫學上稱為“打乒乓球”現象。資料表明,當女性與有炎症感染的男性發生性接觸時,約1/2的人會被感染。也就是說,陰道炎可以通過性行為傳播,這就是女方患陰道炎時,其配偶也要同時接受治療的原因。
專家建議為徹底殺滅病菌,避免陰道炎反複發作,丈夫在妻子治療陰道炎期間,也應積極配合用藥。女性在使用常規藥物治療陰道炎時,丈夫也應服用相同的藥物,並且服用劑量和次數都要和女性一樣。夫婦同治是最有效防止陰道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