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怎樣急救溺水的兒童
小兒溺水後,大量的水經口、鼻灌入呼吸道和肺,或因水的刺激引起喉頭痙攣狹窄,致使氧氣不能吸入,發生窒息和昏迷。溺水時間短的,可有口唇發紫;溺水時間長者,麵色青紫、肢體冰冷,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必須現場急救。原則是迅速將孩子打撈上岸,盡量減少溺水時間。救上岸後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水、泥等汙物,恢複呼吸道通暢。其次是將肺及胃內的水倒出來,方法是:解開孩子的衣領,使小兒俯臥,急救者托起小兒腰部,使小兒頭向下,不斷拍其後背,促使肺及胃內的水排出。急救時應注意保暖,若小兒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不可因倒水而耽誤搶救時機,同時盡快送醫院搶救。
9小兒燒燙傷以後怎麼辦
兒童既好奇又缺乏經驗,常常因用手觸摸熱的固體物如熱鍋、飯盒、電爐或因扒翻盛熱水、滾油的鍋碗等造成燒傷或燙傷。燒傷按其深度分為三度:Ⅰ度燒傷為局部出現紅斑、疼痛;Ⅱ度有水皰;Ⅲ度燒傷創麵有焦痂形成。孩子燒傷應請醫生治療,但在就醫前需給予必要的處理。火焰燒傷時,應迅速脫去著火的衣服,來不及脫時,可讓孩子就地打滾壓滅火焰,或往身上澆水或把孩子抱入水中,切勿用手拍火或抱著孩子奔跑去醫院,以免火借風勢,加重燒傷;若固體、液體、強酸、強堿燒燙傷時,就應該迅速脫去衣服,然後立即用水衝洗,或把傷處浸於水中,這既可冷卻皮膚並衝淨傷處殘留的熱液,又能減輕疼痛和清潔受傷部位。
如果皮膚上起了水皰,小水皰可讓其自行吸收,若沒有無菌消毒條件,不要把大水皰弄破,有條件者可用無菌針頭刺破水皰,放出皰液,皰皮留在原位;水皰已破且有明顯汙染者,可將皰皮剪除。小麵積燒傷經過上述處理後,局部可外塗京萬紅燒傷膏或濕潤燒傷膏或獾油即可,通常不需要包紮傷處。大麵積嚴重燒傷,除上述處理外,可用消毒紗布、繃帶或潔淨的布塊、手帕包紮患處,以保護創麵,同時迅速將孩子送醫院處理。對燒傷麵積大、程度重者,除局部處理外,可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如阿莫西林、頭孢類等;燒傷創麵已被汙染者,應該去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另外特別提醒家長,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之前必須做皮膚過敏試驗。
10怎樣搶救電擊的孩子
電擊包括觸電和雷擊。孩子遭受電擊後常常立即失去知覺,觸電部位發生灼傷。發現孩子觸電時,要首先使孩子脫離電源,如關閉電源開關,拔掉保險絲插座,使其不再繼續遭受電流損傷。若電源開關不在附近無法切斷電源時,可用手邊的竹竿、扁擔或幹木棒等不導電的物品將電線從孩子身上挑開,或用穿膠鞋的腳將孩子蹬開,或用毛毯或棉被包住孩子將他拉開,切勿用手直接接觸孩子,以免自身觸電。
隻有使孩子脫離電源後,才能進行其他搶救措施。孩子脫離電源後,首先要檢查他是否有呼吸及心跳(或脈搏)。如果有心跳無呼吸,要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既沒有心跳又沒有呼吸,最好是兩個人配合進行心肺複蘇搶救。即一個人做人工呼吸,另一個人作胸外心髒按壓,一般是連著按壓心髒30次,再向病人口裏連吹2次氣。按壓心髒的頻率每分鍾100次。
心髒按壓的方法是:讓患兒仰臥在硬板床上或地上,操作者把雙手拇指或一手掌根部放在小兒兩個乳頭連線以下的胸骨上,然後以臂力有節律地、衝擊式向患兒脊柱方向垂直向下按壓,按壓深度為2厘米左右,達到按壓深度後迅速抬手,使胸骨上升複位,但手不離開胸部。按壓有效的標誌是出現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通過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如果麵色好轉,心跳呼吸基本恢複,說明小兒已經複蘇,但要嚴密觀察,如果心跳呼吸還不能自己維持,應該繼續進行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直到完全恢複正常。總之,孩子觸電以後應在現場就地搶救。如果交通方便,條件具備,在送醫院的途中也應該進行心肺複蘇的搶救,以爭取搶救時機,使孩子盡快脫離危險。
11小兒吞入毒物怎麼辦
不論是否明確吞服了有毒之物,隻要是懷疑吞服了毒物,都應該到醫院去請醫生診治。因為有些對成人無害的東西,如藥物,卻會使孩子中毒。家長切不可因為小兒外表正常,采取等等看的態度而失去搶救時機,因為許多毒物往往是在幾小時以後才發揮毒性的。發現小兒吞服毒物(藥物、農藥等)以後,最好在送醫院之前給予催吐、洗胃等急救措施。
催吐和洗胃是排除在胃內尚沒有吸收的毒物最簡便、最好的辦法。小兒吃了安眠藥、砷劑(砒霜)、治心髒病藥、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敵敵畏等時,則應設法使孩子嘔吐。但是當小兒服了強酸、強堿、煤油、汽油或抽風、昏迷時,則不宜催吐。催吐時,讓小兒伏在大人膝上,頭朝下,張開嘴巴,可用手指或雞毛等物刺激小兒咽部,即可引起嘔吐。一次不易吐淨,可讓小兒喝些溫開水或淡鹽水後再催吐。這樣反複進行,直到嘔吐物無異味為止。一般在吞入毒物後4~6小時內均應催吐,且越早越好。同時別忘了取些嘔吐物樣品,以及把裝毒物或藥物的瓶子一起帶到醫院,以便醫生確定毒物的種類,利於搶救治療。對於昏迷、抽搐或吞服有機磷農藥中毒的小兒,應迅速送醫院采用胃管或洗胃機進行洗胃。但如果是誤服強酸強堿會引起口腔、食道及胃腐蝕破潰,要禁止洗胃,可以口服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等,雞蛋清、米湯、牛奶也有保護消化道黏膜的作用。誤服強酸的,可給予碳酸氫鈉溶液或淡堿水;誤服強堿的,可給弱酸,如食醋,使其中和。
12什麼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於吃了含有毒素或病菌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各種食物中毒的症狀表現基本相同,都具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脫水或發熱等急性胃腸炎症狀;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在吃了不清潔的食物以後的短時間內(大多在0.5~24小時),凡吃過同一種可疑食物的人(包括大人)同時都會發病。食物中毒可分為細菌性與非細菌性食物中毒兩大類。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生在細菌繁殖活躍的夏秋季節,是由於吃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這些食物可能變了味,也可能未變味,但食物不新鮮、不清潔是肯定的。發現細菌性食物中毒應立即就醫,處理原則主要是多飲淡鹽水或輸液,防止脫水,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應由醫生決定。
非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吃了有毒的東西引起的,包括吃了黴菌性毒物(毒蕈、黴變甘蔗)、植物性毒物(杏仁、白果、蓖麻子、蘋果子、發芽的馬鈴薯、未炒熟的四季豆,還有夾竹桃等)以及動物性毒物(河豚、魚膽)。處理方法主要是催吐和洗胃。為預防食物中毒,不要給孩子吃腐爛或不新鮮、不清潔的食物和瓜果,不喝生水,勤洗手,把好病從口入關。
13怎樣衝洗皮膚上或眼睛裏的毒物
小兒容易扒翻這個碰倒那個,使液狀或粉狀的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質粘在皮膚上或濺入眼內。為了防止毒物繼續吸收,首先應脫去被毒物汙染的衣服。皮膚上的毒物可用大量清水、流動自來水或肥皂水衝洗幹淨,絕不可用熱水或酒精擦洗,以免加速毒物吸收。濺入眼內的任何毒物都可以用清水洗,要反複洗徹底洗,且越早越好。接觸強酸強堿後,先用幹布輕輕擦幹後再衝洗。對於皮膚上粘的強酸或有機磷農藥,可用淡肥皂水衝洗;對於強堿,用稀釋的食醋衝洗,兼有中和毒物的作用。
14小兒煤氣中毒如何處理
煤氣中毒醫學上稱一氧化碳中毒。煤燃燒不完全時就產生一氧化碳氣體,它對人的最大危害就是使重要的髒器尤其是大腦缺氧。小兒大腦處於發育時期,代謝旺盛,需氧量相對多於大人。因此,雖然大人、小兒接觸煤氣的時間、環境相同,但小兒的中毒程度相對較深。所以,搶救時盡可能先搶救小兒,搶救及時可以完全恢複,昏迷的時間越長,遺留神經方麵後遺症的可能性越大。煤氣中毒多見於冬季,一般是用無煙筒的煤爐或木炭取暖引起。中毒早期表現為頭痛、頭暈、乏力、惡心、嘔吐;中毒繼續加深就會神誌不清而危及生命。
發現小兒煤氣中毒,應立即將小兒移出煤氣現場,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服扣子及腰帶,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者給予氧氣吸入並急送醫院搶救。最好送到有高壓氧艙的醫院,因為高壓氧治療效果最好。如果孩子出現呼吸或心跳停止,應該立即實施心肺複蘇術。家長往往怕孩子受冷,冬天生爐子取暖。但用煤球爐取暖要警惕煤氣中毒,特別是當孩子出現頭痛、頭暈、嘔吐、哭鬧時應首先想到煤氣中毒的可能。為避免煤氣中毒,爐子要安煙筒並經常檢查煙筒,防止堵塞。
15如何防治凍傷
小兒凍傷之所以多見,是因為小兒皮膚比較薄,血管多,散熱快,保暖能力差;孩子生性愛玩,又不注意保暖;寒冷時因為血管收縮,皮膚供血減少,加上保暖較差,故易發生凍傷。凍傷好發於身體暴露或血液循環的終末部位,如手、足、耳郭、麵頰等。初起時局部出現如蠶豆大的紅斑,腫脹發硬,伴有脹痛、瘙癢、灼熱及麻木感,遇暖時痛癢更明顯。此時若注意保暖,腫脹發硬的紅斑數日即可消退;若繼續加重,則在紅斑的基礎上發生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凍瘡。
發生凍瘡後,在沒有潰破之前,局部可用凍瘡膏或綠藥膏揉搽,每日4~6次。注意凍傷部位不要用雪擦、用手搓、用火烤及用熱水燙,以免皮膚潰破。如果有水皰,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後用消毒的針頭刺破水皰,放出皰液;有潰瘍時可外用些50%硼酸或10%魚石脂軟膏。凍傷的預防很重要。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可戴帽子、手套,穿棉鞋,保護頭、麵、手、足。這些易凍部位可經常塗些甘油或油脂類化妝品,對潮濕的鞋襪、手套要及時更換或烤幹,鞋襪不可過小過緊。每晚睡前可用溫熱水浸泡手足,以改善血液循環。平時應加強營養,供應足夠的熱量,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