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小兒中暑怎麼辦
孩子長時間暴露於烈日下或處於高熱而潮濕的環境中,會出現麵紅、身熱、頭暈、大汗、昏迷、抽風等中暑表現。發現小兒中暑,應使其迅速脫離高熱環境,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扣和腰帶,可用風扇或空調幫助降溫,並給清涼飲料,如淡鹽水、綠豆湯、淡茶水等。對高熱者可用溫水(34~36℃)擦浴全身,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幫助散熱。頭部可用冷敷或冰枕,以保護大腦。因冷水浴能使皮膚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故不宜用冷水浴。昏迷時除保護呼吸道通暢外,應立即送醫院搶救。預防中暑應避免讓太陽直射時間過久,夏天常用淡鹽水當茶飲,外出時,宜穿白色或淺色衣服,戴草帽或太陽帽。
17被動物咬傷、蜇傷怎麼辦
(1)毒蟲咬蜇傷:常見的毒蟲有蜈蚣、蠍子、毒蜘蛛和各種蜂。被毒蟲咬傷、蜇傷後,皮膚局部腫脹、疼痛並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血、發熱、昏迷和過敏等表現。還可根據以下兩點來判斷蟲咬傷:一是可發現微小刺眼或腫塊;二是傷口多位於皮膚袒露部位。發現傷口處有蟲刺或毒針時,應立即拔除。局部可用清水、肥皂水或5%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必要時在傷口上方紮止血帶,避免毒液吸收入血,每15~30分鍾鬆開止血帶1~2分鍾,防止肢體缺血壞死,同時立即將病人送醫院搶救。一般毒蟲,如蚊子叮咬,局部癢痛時,可塗爐甘石洗劑、止癢液或風油精;被蜜蜂蜇傷,拔出毒刺後,局部可塗些堿性液,如碳酸氫鈉溶液;被馬蜂或大黃蜂蜇傷,塗些淡醋液效果較好。
(2)毒蛇咬傷:兒童被毒蛇咬傷後,主要應防止蛇毒入血,可在傷口上方紮止血帶。還可以用吸奶器或火罐對傷口進拔吸、衝洗,盡量將毒液吸出或稀釋,防止毒素擴散吸收。同時將孩子急送醫院搶救。
(3)貓狗咬傷:被貓狗咬傷一般的處理原則不外乎是清潔傷口、止血、預防感染。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咬人的貓或狗是否患有狂犬病。患病的貓狗多驚恐不安,見人就咬,一般在10天之內死亡。如果被這些可疑的貓狗咬傷或抓傷,應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衝洗傷口,不必縫合,盡快到醫院處理,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注射狂犬病疫苗。
18小兒為何鼻子經常出血?怎樣止血
小兒鼻出血相當常見,特別是在春季和秋冬季節發生率特別高。有的孩子偶爾出幾次,有的孩子反複多次出血,而且量很多,往往引起孩子的恐慌和家長的擔心。小兒的鼻腔黏膜特別薄,隻有成年人的1/10,而且孩子喜歡挖鼻,揉鼻子,所以較成人更容易出血。小兒鼻出血的常見原因是鼻部受到撞擊、摳鼻子、鼻黏膜幹燥、感冒發熱或其他感染,也見於劇烈運動之後。
鼻出血90%以上由單側鼻孔流出,部位多在鼻腔前部的鼻中隔上。因此,用拇指和食指將鼻子下端捏住,保持10分鍾,即可初步止血,但鬆手時動作要慢。若同時用冷水毛巾或冰袋冷敷小兒頭部,如前額、鼻部或後頸部,均可使血管收縮,減少鼻部血液供應,促使止血。另一種簡便的止血法是用潔淨的紗布或布條塞入鼻孔,幾分鍾即可止血。若在棉球上滴少許縮血管藥則更好,如0.1%腎上腺素或2%麻黃素液,止血作用更快。用這種填塞法仍不能止血多是因為紗布填塞太淺,沒有壓迫住出血點,應取出重新填塞。鼻出血時應讓孩子低著頭,以防血液經後鼻孔吞入胃內,莫讓孩子擤鼻子或用手帕揉搓鼻子,否則會加重損傷,以致流血不止。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10分鍾後仍出血不止,應立即將孩子送醫院處理。若孩子經常不明原因鼻出血,應請醫生檢查,找出原因。預防鼻出血,首先應避免引起鼻出血的誘因,如鼻外傷、摳鼻子和感冒發熱。鼻腔幹燥時可用薄荷石蠟油(醫院有售)點鼻。再就是不要過食辛辣易“上火”的食物,應多吃些蔬菜水果。
19小兒眼睛裏有異物如何處理
小兒眼內異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迷到眼皮(眼瞼)裏的異物,另一種是鑽入眼球裏的異物。眼瞼異物:兒童大多好奇又缺乏防護知識,常睜大眼睛到處看到處跑,各種異物很容易飛入眼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迷著眼睛了。迷著眼後的表現有多淚、不敢睜眼和眼內異物感。常見的異物有灰塵、沙粒、穀殼、花毛或小昆蟲等。異物飛入眼內應盡快清除,切忌用手亂揉眼睛,以免加重損傷。可把眼皮微閉起來,用手輕輕地將上眼皮向前拉起來,使眼皮和眼球之間有一道空隙,眼睛流淚時,異物會隨著淚水一起流出來。如果這個辦法不行,再讓孩子抬起頭,閉上眼,眼珠向下轉(讓孩子看自己的腳尖),隻有這樣大人才能容易地翻開小兒的上眼皮,仔細檢查。這種異物一般不大,有時像針尖一樣大小。發現異物後,可用浸過生理鹽水或自來水的棉簽或潔淨的手帕輕輕擦掉即可。
異物取出後,若孩子還說眼睛磨得厲害、有異物感,這是由於異物損傷了眼結膜所致,隻要點些紅黴素眼膏或氯黴素眼藥水,預防感染就行了。若遇到以下3種情況,應請醫生處理,不要自己動手。①找不到異物且小兒眼痛不止。②異物黏在眼球上。③半小時後,異物仍未取出者(幾個小時後就會發生感染)。懷疑眼球內有異物應立即到醫院,請眼科醫生處理。
20蟲子鑽進耳朵裏怎麼辦
夏秋季節,家長常帶著小孩子到室外乘涼,年長兒喜歡躲在昆蟲較多的草叢或暗旮旯裏捉迷藏。因此,小蟲子鑽進耳朵裏的現象很容易發生。一般以蚊蟲、小甲蟲多見。蟲子進入耳道內刺激耳鼓膜產生巨響,引起耳痛和恐懼。這時可用酒精或食用油滴耳,殺死小昆蟲,然後用鑷子將其夾出或用生理鹽水將蟲子衝出來即可。
21如何去除進入外耳道或鼻腔裏的異物
小孩子常出於好奇或在玩耍中不慎將豆子、花生米、果核、橡皮、紙團等物塞入鼻腔或耳朵裏,這些孩子多因懼怕挨吵又不敢告訴家長,時間一長,當異物膨脹而產生疼痛或發生感染時才被發現。年長兒的鼻腔異物,可靠其自身努力把它擤出來。更有把握些是先用0.5%呋麻液滴鼻,它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縮,使鼻腔增大;然後再滴入幾滴香油,最後堵住另一側鼻孔用力向外擤,大多數人都可以擤出來。
但對嬰幼兒則不能用此法,因為他不會配合,你叫他擤,他反會向裏吸。有時猛地打一個噴嚏,異物也能出來。有困難時,可到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會用專業的鑷子將異物取出。如果患兒不配合,可以將患兒鎮靜後再取出。對於外耳道或鼻腔淺處的毛狀異物可用鑷子夾出;對於堅硬又光滑的異物,不要強行掏取,有時異物會越捅越深,還會損傷耳或鼻黏膜,引起感染,最好到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處理。
22魚刺卡在喉嚨裏怎麼辦
小兒喜歡吃魚但又不會吐刺,又因倉促進食,使魚刺或其他小骨刺卡在喉嚨裏,引起局部刺痛和異物感。這時家長應讓小兒張大嘴巴,用手電筒照亮咽部,用勺柄或筷子將舌根壓低,仔細觀看咽部,若發現魚刺用鑷子輕輕取出即可。如果看不見魚刺,說明位置比較深,確有把握魚刺很小時,可用食醋慢慢含服使魚刺軟化,再讓孩子吃幾口饅頭或米飯,把魚刺帶入胃裏。但此方法不見效後,應采取別的方法。
對於難以取出或不易帶下去的魚刺,可用中藥威靈仙、白糖各15克煎水,再加少許黃酒慢慢含服,即可收效。有時魚刺已經咽下去了,刺痛症狀好多了,但喉嚨還有點痛及異物感,這主要是魚刺對咽喉黏膜的損傷所致,過不了多久就好了。
23孩子吞入異物怎麼辦
樊女士家的寶寶2歲了,會走路了,總是喜歡把東西放在嘴裏。樊女士很著急,想知道如果寶寶把異物吞下去怎麼辦?有什麼急救措施呢?無論啥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往嘴裏塞,或把小東西含在嘴裏玩,一不留神就會把它吞到肚裏。這種情況多見於1~5歲的小兒,常見的異物有果核、硬幣、扣子等,危害最大的是釘子、縫衣針之類的銳利物品。如果吞下的物質較圓滑,如梅核、衣扣,就不必著急,讓孩子吃些食物,如麵包、蔬菜或不切斷的生韭菜,這樣會把異物帶下去。
也可以少喝一些食用油(10~20毫升),一般2~3天,最長不超過10天,異物就會從糞便中排出。家長隻要仔細檢查糞便,注意異物是否排出就行了。如果2~3日內異物仍未排出,則需用X線透視一下,了解異物在胃腸道的行蹤。如果異物過長(超過3厘米),卡在食道或腸道內,引起哽噎、疼痛、嘔吐;或吞入大頭針之類的銳器固定在一處超過3~5日;或異物6~7天尚未排出且出現嚴重腹痛時,應立即到醫院外科診治。
24異物吸入氣管怎麼辦
1~5歲的兒童呼吸與吞咽的協調功能差,故小兒在進食或口裏噙著玩具時,可因哭笑、講話、追逐、跌倒或驚嚇(家長打罵),將食物或玩具吸入氣管。最常見的吸入異物有花生米、瓜子、小紐扣、藥片,危害最大的是果凍,它黏在氣管壁上很難咯出來,即便使用器械也很難將其夾出來。異物吸入氣管的突出表現是:孩子突然劇烈嗆咳,接著因異物固定下來而嗆咳減輕,此後以陣發性咳嗽為主,可有口唇青紫、嘔吐及呼吸困難等表現。
異物卡在喉部時咳嗽呈哮吼性,可致聲音嘶啞、失聲、青紫及呼吸困難,如不及時搶救,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此時,可根據孩子能否說話來判定氣道是否完全阻塞。如果還能說話,咳嗽很有力,也能充分呼吸,就不必采取特殊措施,隻需把手拱起來叩擊小兒背部,協助孩子努力把異物咯出來。如果小兒不能說話,用手抓住自己的喉部,咳嗽聲微弱並在努力吸氣時發出高調雞鳴聲,說明氣管已經完全堵塞。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應先將小兒頭朝下豎起,用手掌根部用力猛擊小兒後背,一般連擊四五下,異物會從口中滑出。如果不奏效,應迅速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