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2 / 3)

百日咳發病的前一周和普通的感冒一樣,有輕微流鼻涕和幹咳,幾天後,感冒流鼻涕逐漸消失,到第二周咳嗽反而加劇,夜間長時間咳嗽不止,有時一口氣就咳八九十聲,往往咳嗽得麵紅耳赤、伸舌瞪眼、涕淚交加、口唇發紫,直到咯出痰液或嘔出胃中的食物,才能停咳。咳嗽嚴重時嘔吐和咳後伴有特殊的吸氣性吼鳴聲,是百日咳的主要特征。兒童患感冒頭幾天咳嗽很嚴重,就不一定是百日咳;如果孩子幹咳1個月以上不愈就應懷疑得了百日咳。可以化驗血,做細菌培養和鼻咽部分泌物塗片確定診斷。

對百日咳的患兒應該早期隔離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紅黴素、氨苄青黴素、複方新諾明。在護理上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溫度適宜,避免室內空氣幹燥,適當增加空氣濕度有利於咯痰;保持環境安靜,讓患兒臥床休息,避免不良刺激以減少咳嗽發作;體格健壯的小兒隻要不發熱,可以下床或到戶外做些輕微活動;多吃一些營養豐富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瘦肉及新鮮水果、蔬菜;小孩咳嗽、嘔吐嚴重時,要少吃多餐,一陣嘔吐剛過是患兒進食的最佳時機,因為下次咳嗽、嘔吐要過一陣子才會出現。還可在孩子腹部係上一條帶子(稍緊些),可減輕咳嗽過頻造成的腹肌酸痛。治療百日咳雖然止咳藥不可少,但往往療效不佳。嬰幼兒劇咳時會引起窒息,應注意守護。一般患兒從發病之日算起需隔離7周,待咳嗽、嘔吐完全消失後才能複原。按照計劃免疫程序接種好百日咳疫苗,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10冬春季節如何預防流腦流行性

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細菌引起的、通過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細菌進入人體引起腦膜發炎、化膿。流腦多在冬春季節流行,5歲以下的兒童容易被感染。流腦起病急,開始像感冒,流鼻涕、咽痛、咳嗽、發熱,接著病情加重,發熱達到40℃,出現腦炎的表現,如無法忍受的劇烈頭痛、嘔吐、脖子發硬、頭向後仰,患兒喜側臥位,全身皮膚出現小出血點或大片出血瘀斑,多見於胸、背部。嬰兒患流腦表現與此略有不同,以高熱、抽風、雙目凝視、斜視、前囟飽滿為主要表現,而脖子發硬不明顯。

嚴重者還可有臉色蒼白、四肢發涼、血壓下降、呼吸不均勻、昏迷等危重症狀。在冬春流腦流行季節,若小兒有感冒又有腦炎的某些表現,應高度警惕,立刻請醫生診治,因為早期使用磺胺類藥物或青黴素有特效,治療晚了,可能危及生命或者遺留後遺症。孩子得了流腦,要隔離7天,至症狀完全消失。曾經接觸過流腦病人的小兒,可以口服磺胺類藥物以預防發病。接種流腦疫苗是預防流腦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每年10~11月注射流腦多糖體菌苗。

11夏季如何預防乙腦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夏天(7月、8月、9月三個月)是乙腦流行季節,這個時期蚊子最多,乙腦是通過蚊子作媒介傳播的,也就是說帶有乙腦病毒的蚊子在叮人時,就把病毒種到了人體內。病毒進入人體,使腦組織發炎。

乙腦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發病較急,開始時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容易被誤診為是感冒,但是沒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狀,況且發熱越來越高,很難退熱,精神差,愛睡覺,這也是感冒不常有的,應該提高警惕性。在發病2~3天後,患兒體溫高達39~40℃,同時出現嗜睡、神誌模糊、說胡話、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是乙腦的主要症狀。

昏迷越早、越深、時間越長則病情越重,幾乎與意識障礙的同時或先於意識障礙發生抽風。因此,在夏季發生的高熱不退、劇烈頭痛、頻繁抽風、昏迷不醒,要高度懷疑乙腦,血液化驗、腦脊液檢查及腦電圖可以幫助確診。發現乙腦要立即住院隔離治療。目前還缺乏特效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退熱、控製抽風和搶救呼吸衰竭。本病凶險,病死率高,幸存者7%~20%留下精神或神經方麵後遺症。因此,積極預防乙腦十分重要。

預防乙腦首先是滅蚊,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小兒被蚊子叮咬。隻要沒有蚊子叮咬,就不會得乙腦。其次是注射乙腦疫苗,由於疫苗在人體內需要1個月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所以必須在流行季節前半個月到1個月時注射。乙腦疫苗一般在每年的5~6月進行注射。

12什麼是細菌性痢疾

人們通常所說的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菌痢主要發生在細菌繁殖很快的夏秋季節,通過被痢疾杆菌汙染的手、食物和水,經口吃下去而發病。兒童的衛生習慣差,所以特別容易患菌痢。細菌性痢疾有兩種類型:

(1)普通型:此型發病急,高熱(體溫39℃左右),嚴重者可引起抽風,腹痛、腹瀉並有下墜感。肚子痛以左下腹為主,排便前腹痛加重,腹痛欲便,便後腹痛略減輕,腹瀉次數很多,但每次量很少,總有便意,有排不幹淨又拉不出來的下墜感,糞便中有黏液、有膿有血,具有這些典型的表現,診斷是不困難的。

(2)中毒型: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是傳染病領域中來勢最猛、變化最快的疾病之一。本病多見於2~7歲的兒童,急性發病,突然高熱達39.5℃以上,麵色青灰,四肢發冷,並有明顯的嗜睡、說胡話或煩躁不安,嚴重者可出現抽風、昏迷。中毒性菌痢的嘔吐、腹痛、腹瀉症狀不一定嚴重,患兒大多在抽風、昏迷之前尚無大便,故往往被忽略,不易引起注意。兒童比成人更易患中毒型細菌性痢疾。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病情凶險,發展速度以小時計算,搶救不及時,很快就會危及生命。在夏秋季節,如果小兒近日有吃不衛生不潔淨食物史,或者接觸過菌痢的病人,當嬰幼兒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高熱,無論有無吐瀉,都應懷疑痢疾,警惕中毒型細菌性痢疾,要及早去醫院驗便、驗血,以求確診,及時治療。細菌性痢疾的治療主要是應用抗生素。

常用的藥物有頭孢克肟、黃連素、羥氨苄青黴素、痢特靈等。病情嚴重時應該住院治療。近幾年細菌的耐藥性不斷上升,給治療帶來困難,如果診斷明確,在服藥1~2天後病情不見好轉,應考慮病菌耐藥,需在醫生指導下更換抗生素。急性細菌性痢疾至少服藥1周。小兒患了細菌性痢疾應該臥床休息,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勤洗肛門;注意調整飲食,不必禁食,宜給予流質、半流質的食物,如米湯、稀飯、牛奶、麵條等,不能亂用止瀉藥。注意勤化驗糞便,了解病情變化情況,按醫囑做糞便培養檢查,明確痢疾杆菌的種類和耐藥性,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治療措施。

13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通過病人和帶菌者的糞便以及被糞便汙染過的食物、用品、玩具等經口傳染的,蒼蠅是主要傳播媒介。因此,細菌性痢疾的預防主要是加強個人衛生,把住病從口入關,做到“四不吃”:不吃生冷蔬菜,涼拌菜;不吃不清潔的瓜果;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未經處理的剩飯剩菜。同時要養成飯前便後必須洗手的良好習慣。滅蠅、避免接觸細菌性痢疾病人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

14什麼是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是一種寄生蟲。阿米巴痢疾是阿米巴原蟲經口吃下去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本病的好發季節及傳播途徑與細菌性痢疾相同,因此兩種痢疾很容易混淆。阿米巴痢疾大多起病緩慢,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低熱,常以腹痛、腹瀉開始,大便次數不太多,而每次大便量較多,血多膿少,呈暗紅色果醬樣,有腐敗的腥臭味,無下墜感或者很輕。應用抗生素治療不見效。如果有上述表現而懷疑阿米巴痢疾時,應請醫生幫助確診。滅滴靈是治療本病的特效藥物。

15什麼是脊髓灰質炎?如何治療與預防

脊髓灰質炎是由病毒侵犯人體的脊髓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又名小兒麻痹症。本病多在夏秋季節發病,經口感染,發病早期很像感冒,有發熱、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有的患兒惡心、嘔吐、不想吃東西,還有的腹瀉或便秘。過幾天熱退了,多數人就此痊愈;僅少數患兒熱退以後,過幾天又熱起來。伴隨這次發熱,患兒出現頭痛、嘔吐、煩躁或嗜睡、多汗、全身皮膚潮紅以及全身肌肉痛。嬰兒因肌肉痛不讓大人抱,喜歡安靜臥床;年長兒因頸背肌肉疼痛而出現脖子硬,不能低頭,從仰臥位坐起時感到有困難。

隨著熱退出現四肢無力,終至癱瘓。一般下肢癱瘓較多,也有的是一隻胳膊或一條腿癱瘓。如果確定孩子患了脊髓灰質炎,應及時去醫院治療。如果肌肉麻痹範圍小,治療及時,半年至1年可以恢複功能;若超過1年還沒有恢複,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的軟癱,甚至肌肉萎縮。吃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是預防脊髓灰質炎的最有效方法,這種病在很多地方已經基本絕跡。每個小兒都應該按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接種,以獲得對脊髓灰質炎的免疫力。糖丸疫苗比較安全,一般無不良反應。但在發熱期間,或近1周內曾腹瀉,或患佝僂病、活動性肺結核等嚴重疾病時,都暫時不宜服用。在服用糖丸時,隻能用涼開水送服,切不可用熱水將糖丸溶化。因為熱水能將糖丸中的活疫苗燙死,會使疫苗失去免疫作用。

16病毒性肝炎有幾種

目前已經發現有5種肝炎病毒,分別可以引起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的肝炎,而且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從理論上講,一個人得了甲型病毒性肝炎,還可以得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丙毒性肝炎等,或者說一個人可以同時得這5種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與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經口傳播的,是吃進去病毒而發病的。因為小兒的衛生習慣差,所以小兒最容易發生甲型病毒性肝炎。而乙型、丙型、丁型這3種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過注射、輸血、密切生活接觸及性接觸傳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通過胎盤發生母嬰傳播,即母親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分娩過程中,會把這種肝炎病毒傳給自己的新生嬰兒。

17病毒性肝炎有什麼表現

就像無論什麼棍子揍一下屁股,都會腫脹起疙瘩一樣,不管哪一型肝炎病毒都能引起肝細胞的腫脹、壞死、炎症。所以各型肝炎的症狀表現基本相同,隻是輕重程度、預後的好壞不同。這裏介紹一下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主要症狀。患病後孩子疲乏無力、懶得動,連平時最愛看的動畫片也懶得看了,沒有一點精神;食欲不振不想吃飯,惡心嘔吐,厭油膩食物,看見甚至聽見油膩食物都會引起嘔吐,進食以後腹脹加重;有的病人尿黃,尿的顏色如茶葉水樣,甚至如橘紅色;大便顏色灰白,有時溏稀,次數多,有時便秘,與尿黃的同時出現白眼珠發黃;肝區痛,在右上腹部有持續性脹痛或針刺樣疼痛,疼痛於活動、久坐後加重,休息後緩解,醫生檢查發現肝髒腫大、有壓痛;肝功能檢查發現轉氨酶及總膽紅素升高,膽紅素升高說明有黃疸存在;正常情況下轉氨酶存在於肝細胞內,血液中的轉氨酶升高表示肝細胞受到了破壞。另外,通過化驗各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的標誌物(抗原或抗體),就能確定到底是患了哪一型肝炎。

18小兒甲肝有什麼特點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經口傳播的消化道傳染病。因為小兒的衛生習慣較差,所以最容易患甲肝。甲肝發病較急,初起時發熱,熱得不太高,一般在38.5℃左右,容易誤診為感冒,但是幾乎沒有感冒症狀,與感冒不同的是雖然熱得不高,但是全身乏力特別明顯,懶得動,連平時愛看的動畫片也無力看了。接著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惡心、嘔吐,特別是厭煩吃油膩類食物(厭油),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現。症狀嚴重時看見或聽見油類食物就惡心。發熱一般持續3~4天,熱退後出現黃尿,如茶葉水樣,這時也會出現鞏膜黃染(即白眼珠發黃),所以又稱為急性黃疸型肝炎。甲肝最容易出現黃疸,所以黃疸型肝炎基本上等於甲肝,尤其是小兒。此病肝區疼痛及肝髒腫大也很常見。血液化驗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甲肝抗體(抗-HAV-IgM)陽性,就能確診為甲肝。

19小兒得了肝炎怎麼辦到目前為止,對各型病毒性肝炎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實際上,大多數肝炎都有不治自愈的傾向,尤其是甲肝。所以,不要無目的地亂用藥,亂投醫,要按照醫生的意見,根據病情,合理地應用保肝類藥物。但這些藥物隻能減輕症狀,使病情好轉,沒根治作用。小兒得了肝炎,肝髒的功能下降,若應用過多的沒有特效的保肝藥物,非但對肝髒無益,反而會加重肝髒的負擔,甚至會損害肝髒。既然沒有特效的藥物,所以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