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洗溫水澡:洗澡既清潔皮膚,又能防暑降溫。小孩子的衣服要寬大,勤換洗。在沒有生痱子以前,洗澡後可以在容易生痱子的部位撲上痱子粉;已經生痱子了,並有破潰時,洗澡後可以用30%酒精塗搽,無論有無破潰都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及止癢水。如果痱子化膿,可以局部應用2.5%碘酒或紅黴素軟膏塗搽,嚴重者加用口服抗生素。
(2)注意飲食:給小孩子喂奶、喂水不要過急、過熱,衣服包裹不要太多、太緊,盡量避免出汗過多。要多喝開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3)保持幹燥:汗液要及時擦幹,睡覺要勤翻身,使汗液容易蒸發。在小兒睡的涼席上,鋪一個小布單幫助吸汗。盡量少抱、少背孩子。
(4)防暑降溫:孩子住的居室要通風,可用風扇、空調降溫(但要避免著涼),避免過熱,盡量使孩子少出汗。
14怎樣防治黃水瘡
醫學上稱黃水瘡為膿皰瘡,2~7歲的小孩子在夏秋季節最容易發病。夏秋季節天氣炎熱容易出汗,皮膚的抗病菌能力降低;由於出汗的刺激或者生痱子,小孩子往往抓破皮膚,細菌就乘機侵入破損的皮膚引起黃水瘡。本病好發於麵部、耳部、四肢等暴露部位。開始時皮膚上出現少數紅斑,瘙癢,很快發展成米粒大的水皰,水皰再擴大,皰液變成淡黃色,1~2天後又變渾濁,水皰很容易破裂,露出鮮紅的糜爛麵,接著幹燥結成黃色膿痂,形成膿皰瘡。膿皰瘡不斷蔓延,可遷延多時不愈。治療黃水瘡以局部外用藥物為主。
未破潰的黃水瘡先用75%酒精消毒,然後用酒精消毒過的針頭刺破膿皰,用幹淨棉球吸幹淨膿液,塗些百多邦軟膏即可;已結痂的黃水瘡,可以每天用酒精消毒1~2次,令痂自然脫落;沒有膿液、沒有痂皮的紅色糜爛創麵,可以用紫藥水塗擦,以助收斂結痂;難以控製的膿皰瘡除外用藥外,可以服抗生素,如紅黴素、阿莫西林或頭孢類藥物等。預防黃水瘡首先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治療瘙癢性皮膚病。隻要做到皮膚清潔衛生,又不抓破皮膚,就不會患黃水瘡。患兒的衣服、毛巾、澡盆、玩具最好做到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應暴曬消毒。
15怎樣治療癤腫
癤是由細菌鑽入人體的毛發根部(毛囊)引起的化膿性感染。由於皮膚不清潔、高溫多汗、皮膚擦傷、摩擦或搔抓造成皮膚破損,細菌就會乘機侵入皮膚而發病。癤子好發於麵部、頸、四肢及臀部,初起時以毛發為中心出現有痛感的紅色小結節,表麵皮膚緊張,有壓痛,接著結節化膿壞死,中央變軟,頂端出現一個黃白色膿栓。
膿栓表麵破潰後,排出膿液和膿栓,在1~2周內結疤而痊愈。癤腫可以連續發生。一般隻要保證皮膚清潔衛生又沒有破損,就不會生癤。如果生了癤,尤其是位於鼻、上唇等麵部的癤子,嚴禁擠壓。因為麵部的血管與腦子裏的血管相通,擠壓麵部癤腫,會把癤子裏的病菌擠到血管裏,再經血液進入腦子裏,將會引起腦膿腫。癤腫初起未破潰時可用2.5%碘酒外塗,1日塗5~6次,可使癤腫很快消退。癤腫破潰以後可以塗些抗生素藥膏,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如果癤腫很大且化膿,可請醫生切開癤腫,排出膿液。嚴重的癤腫,經久不愈,或有發熱時,應該口服或肌內注射抗生素。
16刺瘊越來越多怎麼辦
刺瘊也稱瘊子,醫學上稱為尋常疣,是病毒鑽入破損的皮膚引起的。尋常疣多發生於手、足、膝、頸及麵部等部位。初起時如高粱粒大,高出皮膚,表麵光滑,生長緩慢,數月後逐漸長大如豌豆,表麵可分叉成刺狀,一般無自覺症狀,偶爾有壓痛。治療尋常疣常用以下3種方法:①結紮去疣。對於頭大根細的尋常疣可用細絲線齊根紮緊,斷絕疣的血液供應,1周左右疣就可從根部自行脫落。②針刺。對於小疣,可用銀針從疣頂直刺疣的底部,再從四周擠出少量血液,3~4天後疣就可脫落。③在醫院裏可進行冷凍、電燒灼、激光或手術切除。
17得了扁平疣怎麼辦
扁平疣是病毒傳染引起的,可以接觸傳染,也可因自身的搔抓而傳播。扁平疣以女性青年和兒童多見。為米粒大的扁平丘疹,多為圓形,高出皮膚,表麵光滑,呈淺褐色或灰白色,也可以與皮膚顏色一樣。好發於麵部、前額及手背部,數量少則幾個,多則數百個。治療方法如下:
(1)口服藥物:①抗病毒藥物。病毒靈或泛昔洛韋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②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口服左旋咪唑,服3日停4日。
(2)注射藥物:①維生素B12,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肌內注射,30天1個療程。②轉移因子,皮下注射,每次2毫升,每周2次,30天1個療程。③聚肌胞,肌內注射,每次2毫克,3日1次,30天1個療程。同時用板藍根30克,煎水熏洗扁平疣,每日2~3次。
(3)局部外用藥物療法:可以局部應用肽丁胺搽劑、5%氟尿嘧啶軟膏、0.1%維甲酸軟膏外塗。使用上述藥膏外塗後,局部皮膚有輕度發紅或炎症,不需停藥,因為輕度炎症可以促進扁平疣的消退。
(4)液氮冷凍或激光治療:需由皮膚科醫生操作治療。
18血管瘤是不是腫瘤
實際上血管瘤是皮膚血管擴張引起的帶有顏色改變的斑塊,一般都有自限性,有的可以自然消失,除發生在麵部影響容貌外,幾乎沒有症狀。所以說血管瘤不是腫瘤。血管瘤有3種:
(1)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狀痣,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多見於一側麵部,為一片或數片淡紅色或紫紅色斑片,表麵光滑,有的紅斑上有少數結節狀隆起。一般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變化。
(2)單純血管瘤:又稱草莓樣痣,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好發於頭麵部,從米粒到指甲大,有逐漸增大的趨勢,顏色鮮紅而柔軟,常隆起於皮膚表麵。
(3)海綿狀血管瘤:是較大的皮下腫塊,形狀不規則,皮膚表麵稍隆起,表麵皮膚正常或呈紅色、暗紅色或青紫色,按之柔軟,常發生於麵、頸、四肢和其他部位。對於鮮紅斑痣,可試用放射性同位素貼敷治療;草莓樣痣可能在5年以內自然消失,如果5年內沒有消失,或為海綿狀血管瘤,醫生認為有必要治療的話,可采用激光、冷凍、注射硬化劑及手術等方法去除。
19小孩子頭發又稀又黃是不是病
好多家長,看著自己小寶寶的頭發稀稀拉拉沒有幾根,又黃又軟又蓬,憂心忡忡;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頭發又黑又密,甚是羨慕。其實,這時候孩子的頭發不好隻是暫時的。一般來說,1歲以後才開始好起來。不過頭發的生長也需要營養和護理,建議如下:
(1)注意小孩子的營養全麵與均衡:4~6個月以後加輔食,注意多吃一些含鐵、鋅、鈣多的食物,含鐵多的食物有動物的血、肝髒、肉類、魚類、油菜、莧菜、菠菜、韭菜等;含鋅多的食物有動物肝髒、蛋黃、瘦肉、魚類等;含鈣多的食物主要是牛奶及奶製品,豆及豆製品。
(2)勤洗頭、勤梳頭、勤按摩頭皮:經常為寶寶洗頭,保持頭皮清潔衛生,但是應注意用清潔的溫水將洗發液衝洗幹淨;經常為寶寶梳頭,以改善頭皮血液循環,刺激毛囊毛發生長作用;經常按摩頭皮,動作要輕柔,同樣可以使頭皮得到刺激,有利於頭發生長。頭發的生長有階段性,也有個體差異的。一般來說新生兒頭發稀疏,1歲左右開始生長,2歲時頭發就長得比較茂密了,顏色可能還差一點。到5~6時,孩子頭發就該烏黑茂密,滿頭秀發了。不過,孩子的頭發也與遺傳有關,爸爸媽媽的頭發不好,可能孩子的頭發也會差一點。
20小孩子指甲上有白點是不是病
有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指甲上有1個或數個白點,不知道是不是病。正常人健康的指甲應該是紅潤、堅韌、表麵平滑、富有光澤。如果指甲的形態、顏色不太正常,可能預示著某種疾病。但是,小孩子指甲的甲板上出現白色斑點,可能有病,有可能沒有病。常見原因如下。
●消化問題。在小孩子食積、便秘時,指甲上會出現白點。
●營養問題。孩子偏食、挑食、厭食及長期腸胃功能紊亂也會出現點狀白點。
●寄生蟲問題。體內有寄生蟲,指甲也會有白斑。不過腸道寄生蟲病已經很少見。
●指甲受傷。多是由於受到擠壓,碰撞,致使甲根部甲母質細胞受到損傷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