齦上潔治術的護理配合如下。
(1)術前準備
1)常規查血,排除急性感染或血液性疾病。
2)囑病人含漱0.2%氯己定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1 ml,護士用1%碘酊消毒手術區。
3)備齦上潔治器或超聲波潔牙機、磨光用具。
(2)術中護理
1)保持術野清晰:術中護士協助牽拉口角,及時吸淨口內液體。出血較多時用0.1%腎上腺素棉球止血。
2)病情觀察:隨時觀察病人的一般情況,如表情、麵色、張口情況、牙齦是否疼痛等,如果病人過於疲勞,休息後再行潔治。
3)磨光:牙石去淨後備磨光膏,低速手機裝上橡皮杯遞給醫師細磨牙麵。
4)局部用藥:遞生理鹽水或3%過氧化氫溶液交替衝洗潔治區,隔濕,以幹消毒棉球拭幹牙齦,鑷子夾持碘甘油塗於齦溝內。
(3)術後護理
l)囑病人30分鍾內不能漱口、飲水、進食,以保證局部上藥的療效。
2)指導病人正確的刷牙方法,鞏固療效。
【健康指導】
1.定期進行口腔保健,預防牙齦炎的發生。同時向牙齦炎病人講明定期複查、鞏固治療效果的重要性。
2.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指導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及牙簽與牙線的正確使用等。
二、牙周炎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指牙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齦均有改變。現有的治療手段不能使已破壞的牙周組織恢複到原有水平,故危害性嚴重。牙周炎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牙周病。
牙周炎與牙齦炎相同,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造成單個或多個牙的周圍組織發生病理性損害,臨床上表現為牙齦炎症、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膿、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鬆動等病理性改變。
【臨床表現】
1.牙齦紅腫與出血 表現為牙齦顏色暗紅,明顯腫脹,點彩消失,觸之易出血。
2.牙周袋形成 因牙周膜破壞,牙槽骨吸收,使牙齦的結合上皮向根方移位,齦溝加深超過3 mm,即形成病理性牙周袋。
3.牙齒鬆動 因牙周組織炎症加重,牙槽骨逐漸被吸收,牙齒因牙根失去支持而發生鬆動。
4.牙周溢膿或牙周膿腫形成 牙周袋內因細菌感染形成慢性化膿性炎症,輕壓牙周袋外壁,有膿液溢出,並伴有口臭。當膿性分泌物排出不暢時,炎症急性發作而形成牙周膿腫。表現為患牙的頰側或舌側牙齦近齦緣處局限性隆起、紅腫,觸痛明顯,探之有深牙周袋。如果出現多個膿腫,病人有體溫升高,區域性淋巴結增大,全身不適等表現。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 清除局部刺激,清理牙周袋,固定鬆動牙,拔除患牙。
2.全身治療 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必要時給予抗生素類藥物,控製厭氧菌感染。
【護理診斷/問題】
1.口腔黏膜改變 與牙齦組織炎症有關。
2.自我形象紊亂 與牙齒缺失影響麵容、口臭而影響正常社交有關。
3.知識缺乏 缺乏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和對牙周炎危害性的認識。
【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