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娓娓道來,語氣忽轉深沉:“周兼製天下,分封功臣及子弟,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然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此七十一國何在?此五十三人何在?”
廷上眾人均知李斯所言之份量,且李斯之言甚是有理,於是不再言語。
數年後,淳於越舊事重提,勸始皇帝分封子弟功臣,此舉直接導致了焚書令,此為後話。
始皇帝並未直接決斷,留下李斯,讓他陪自己在宮中走走。始皇帝在前,李斯在後一步相陪,兩人且談且行,來到了章台,始皇帝日常辦公之所。
此時正值上午,陽光灑滿宮闕,於金碧輝煌之中,遙望南嶺,氣象萬千。
“廷尉,適才眾人皆道分封好,何以你獨反對呢?”始皇笑問道。
“陛下,分封乃法治之大忌,此為國之根本,不可不察,不可不慎。”李斯躬身回道。
始皇帝停下腳步,等著李斯的下文。
“欲行法治,必先有法治直達之道,此所以大秦百年來以郡縣為本之因。分封之製,看似守望相助,但君上之命不達於郡縣,律法之威難及於鄉裏,欲行法治,豈可為乎?”李斯坦然相告,並不諱言。
“廷尉的意思是……”始皇帝其實已有答案,不過還想證實一下。
“諸侯於自己封地有至高無上之權威,是執行大秦律法還是以自己心意治國,全在於諸侯。臣大膽妄言,如果分封天下,實乃分陛下之權!”李斯抬起頭來,“故而欲行法治,必行郡縣之製而廢分封,使律法之效,直達郡縣鄉裏。郡守縣令,由朝廷任命,直接對陛下負責,則是對律法負責。”
始皇帝笑了起來:“廷尉所見,確與那些腐儒不同啊。想來,背後有不少人正眼巴巴地望著朕的大好江山呢!”
李斯笑道:“還有一人也與臣看法一致。”
“哦?”始皇帝有點興趣,想知道誰還有如此眼光境界。
“離軒!”
“離軒?如果分封天下,自也少不了他的好處,他居然會反對?”始皇帝奇道。
“前日他來信,對當前國是與臣進行探討,對分封之弊,他的看法更為精煉,可謂直指要害。”李斯讚道。
“離軒如何評價分封之製?”始皇帝好奇心也上來了,李斯並不是一個容易認同他人觀點的人。
“國中樹國,君外立君!”李斯回道。
“國中樹國,君外立君……”始皇帝細細品味這八字評語,連連點頭,“這小子終是成長起來了,可堪大用啊!也不枉朕將蘿兒交給他。”
“那麼陛下……這分封一事……”
始皇帝長袖一揮,打住了李斯的話頭:“大秦強盛如今日,並非分封之功,況且離軒不是說了嗎,‘國中樹國,君外立君’,如何能成!分封之事,就此作罷!”
“陛下英明!”李斯躬身道。
“不過,分封之事雖罷,但如何保證朕的江山永固,廷尉可有主意?”始皇帝麵容嚴肅起來。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廣大帝國,如何保證其運轉有序,並能有效地防止舊有貴族亂國,實為不易,而這也是淳於越等人提出分封子弟功臣的起因所在。
“銷天下之兵,除平南夷之趙佗及北守匈奴外,收兵於鹹陽。”李斯早有準備,從容應道。
始皇帝細細琢磨李斯其中之意,緩緩點頭:“廷尉所言確為關鍵,但若六國有事,各地無兵可守,如何處之?”
“建馳道,令鹹陽通達天下,一旦有事,大軍可於十數日內抵達任一六國舊地。天下無可抵抗王師之兵,皆可一舉而定。”李斯回道。
“馳道……”始皇帝抬起頭來,東向而望,似是看到了在四通八達的馳道上,大秦精銳馳騁縱橫,呼嘯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