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蒼山盯著蛋糕,問道:“我們倆不過生日,為什麼送我們蛋糕?”
廚師笑著說:“不一定非得過生日才能吃蛋糕,在我們意大利,慶祝節日、紀念日、好友相聚,都會吃蛋糕的。”
楊蒼山琢磨著,自己跟這些內容都不沾邊,覺得可能是意大利人的迎賓禮節。廚師擺弄幾下餐車,就把餐車變成了一張餐桌,另外一個廚師在餐桌上擺上餐具和香檳酒杯,用生硬的中文問楊蒼山:“我們……我們三個人可不可以,跟你們一起用餐?”
楊蒼山覺得這三個廚師很好玩,就滿口答應:“可以啊,人多吃飯熱鬧。”
三個廚師一聽,放下手裏的器具,便開始脫衣服、摘帽子,一副要坐下來大吃大喝的樣子。楊蒼山和姚明不由得案子納悶:難道意大利人都是這樣的性格嗎?
看著看著,楊蒼山不由得大叫一聲:“皮埃羅……。”
沒錯,三位廚師就是皮埃羅、卡德麗娜和保羅。五個人再次抱成一團,禁不住眼眶濕潤起來。蒼山團隊三年後再聚首,五個年輕人有說不完的話。楊蒼山拿出玉溪牌香煙,從裏麵掏出五根香煙塞進自己嘴裏,點著了再一一分給大家。楊蒼山把留在心裏三年的一個疑問提出來:皮埃羅在溶洞裏的遺言畫的是什麼圖?
皮埃羅笑著說:“是根據我的記憶,畫了一幅石窟進入溶洞的地圖,希望能夠為後來的探險者提供一些幫助。”
楊蒼山朝著皮埃羅伸出大拇指,讚歎道:“人生的最後時刻,心裏還惦記的居然是素不相識的探險者,這才是心中有大愛的人。不像我,最後惦記的是柴雞和火腿。”
大家在房間裏吃完蛋糕喝完酒,卡德麗娜建議一起去羅馬街頭走一走,眾人一致同意。
站在街頭,卡德麗娜問楊蒼山和姚明想去哪裏轉轉?姚明說想去看看天主教堂。楊蒼山問姚明,你非得活的這麼深刻嗎?姚明說:“不是我深刻,是我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歸宿,那種歸屬感你是無法想象的,不信你可以問問卡德麗娜。”
卡德麗娜急忙擺手,訕笑著說:“不要問我,我現在正在寫一本質疑宗教信仰的書。”
姚明大吃一驚:“啊,你不信上帝了?”
卡德麗娜說:“我懷疑的不僅僅是上帝,你們中國曆史上北魏時期的滅佛運動,釋迦牟尼在哪裏?納粹在二戰時期瘋狂屠殺猶太人,上帝在哪裏?伊斯蘭極端組織在無辜的人群裏把自己作為人體炸彈的時候,真主在哪裏?我們在蒼山身陷絕境的時候,天主又在哪裏?”
聽了卡德麗娜的詰問,大家一起沉默了。姚明說:“也許,正是天主的引導,我們才從溶洞才脫險的。”
卡德麗娜搖了搖頭,笑著說:“不是天主,是楊蒼山,是他帶著我們走出絕境的,所以,我認同楊先生的觀點,上帝就是我們自己。”
頒獎儀式是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皮諾羅市,第二天,秘書長親自駕車,載著楊蒼山和姚明前往皮諾羅市。路上,秘書長介紹了銀普萊格獎,說這是一個國際獎項,也叫阿爾卑斯山國際團結獎,專門為世界各地國際救援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設立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
車子進入皮諾羅市區後,姚明看到街道兩旁懸掛著中國和意大利國旗,他對楊蒼山說:“你沾了國家領導人的光了。”
楊蒼山進入會場後,發現中心台前懸掛著中國和意大利國旗,讓楊蒼山頓感局促:是哪位國家領導人出訪意大利,我不能跟著沾這麼大的光,這可是譽不配位啊。
不一會兒,一位白發老者和一位政府官員模樣的人走上前台。秘書長小聲對楊蒼山介紹說:“前麵的老者是銀普萊格獎組委會主席高裏奧.比勒利先生,後麵的是皮諾羅市的市長,他們兩位是今天為您頒獎的嘉賓。”
楊蒼山小聲問道:“其他獲獎人呢?”
秘書長說:“抱歉!剛才忘了補充一條,銀普萊格獎每年在全球隻評選一位獲獎者,您是今天唯一獲獎人……。”
楊蒼山的腦袋嗡的一聲響,瞬間覺得有些眩暈:“這裏……剛才路上的中國國旗,都是因為這個頒獎?”
秘書長說:“當然是了,您不僅是中國的第一位獲獎者,也是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
楊蒼山說:“我……我還以為是一大撥人的見義勇為獎……。不行,我得給我們領導請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