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規則13(2 / 3)

在商品研發前端,“中國製造”多而不強,技術含量太低。中國社科院研究表明,從1978年到1998年,在中國持續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資本的貢獻率為28%,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的貢獻率為3%,其餘全部是勞動力的貢獻—勞動力收入10%。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是人口紅利,中國商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廉價勞動力構成的低成本優勢。“中國製造”大多是低附加值產品,大部分還停留在組裝加工業上,或者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是高技術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缺乏核心競爭力。2005年,我國出口計算機產品的96.7%、筆記本電腦的99.9%、移動電話的94.6%、數碼相機的95.3%、彩色電視機的94.3%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中國製造”的產品以紡織品和機電產品為主,前者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後者主要集中屬於機電產品當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

在商品營銷後端,最重要的莫過於商品的品牌。從字麵理解,品這個字就是眾人的口碑,做人有人品,做商品也有商品的口碑,那就是品牌。

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有70%的消費者最重視的是品牌。品牌,從表現形式上看,是產品或服務標誌性的內涵,從內容上看,它代表特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個性特征,是企業形象和產品、服務形象的象征。從本質上,品牌是一種不具備實物形態的、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能夠獲取高額的附加價值,獲得溢價。因而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作為一種資產,它和其他資產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對於一個成功的企業而言,品牌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品牌具有的競爭功能和增值功能。一方麵,品牌可以使得生產者獲取超過一般商品的高額的品牌的溢價的利潤;另外一方麵,品牌能夠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稀缺、有價值、難以替代、難以模仿。

在全球最流行的三個詞:God,Her,Cocacola,後者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商業品牌“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總市值1000億美金,其實無形的品牌價值高達68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整個公司價值的70%。可口可樂是一種糖水,但對於美國乃至全球的人來說卻是一個最著名的品牌,每個人並不是為了喝糖水才去喝它,而是感受著美國人自由和向往歡樂精神的體驗,更多追求的是心理上的需求,這正是品牌所能賦予消費者的一種感覺、精神、向往。可口可樂的總裁曾經說:“即使有一天可口可樂在全球的廠房全部被火燒毀了,企業也會在半年之內全麵恢複”,這就是真正的品牌。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三鹿集團剛剛引進了世界頂級牛奶生產線,但是最後仍然破產倒閉—這就是失去了信用的品牌。

在美國商業周刊和Interbrand評出的世界100大品牌中,幾乎就沒有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品牌,這些世界品牌每個的價值都超過10億美元。根據最近的新聞報道,國際市場營銷公司HD Trade Services調查發現,盡管“中國製造”風靡美國,盡管中國擁有超過二百萬的自有品牌,但94%的美國人叫不出一個中國品牌的名字,甚至有一些人把豐田、索尼、本田等誤認為是中國的品牌。舊金山大學管理學院中國企業項目常務董事Stanley Kwong說:“品牌經營對以前的中國來說是舶來品。中國一直為沃爾瑪、蘋果等公司製造產品,但沒有形成多少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力量究竟源於哪裏呢?以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西方和中國的成功為例,其中的原因有部分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相同的:品牌基礎上的信息透明。因為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使得消費者對於即將消費的質量、安全和口味是了解的,全世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基本都是一個味道。所以:品牌的力量本質上來源於信用,因為它可以消除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成本損失。

耐克鞋大多數都是在中國蘇州製造的,同樣工廠的產品,貼上中國的品牌隻能賣120元人民幣,而貼上耐克商標就能賣到120美元。“中國製造”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已經多達二百類,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溫州生產打火機占世界市場份額70%以上;賣到歐洲隻要兩歐元一隻。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到歐洲去賣,價格在20歐元以上。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SPARK,掛雪佛蘭商標就可以比掛五菱商標多賣10%的價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品牌在世界“名牌錄”中的空白。據有關統計,美國GDP中60%來自品牌產業創造的價值,而在中國,這一比例不到20%。中國出口額已經是世界第二,但自有品牌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比重不足10%。沒有自主品牌迫使中國產品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具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卻沒有增值盈利能力。另一方麵,國際知名企業紛紛以品牌為旗幟,通過獨資、合資等形式占領中國市場。國產品牌風雨凋零,而洋品牌卻被消費者耳熟能詳,成了“品質”、“檔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