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規則13(3 / 3)

品牌與消費者是密不可分的,品牌的本質就是“產品的人化”,因此品牌的本質離不開人性。品牌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育過程,商品的“人性化”過程是商品塑造品牌的過程, 從商品最初的功能需求到最終的精神需求,品牌產品具有了情感和表達的價值,也就是消費者使用產品的主觀實踐和客觀的感受過程。最終,當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不再局限於產品功能本身的時候,圍繞品牌而產生的附屬價值成了消費者購買品牌的主要理由。情感性品牌以滿足人的情感需求為核心,並以附加於產品之外的情感價值作為品牌之間的區別。例如:喝百事可樂,代表的是年輕和激情,喝可口可樂代表的是美國精神、自由;奔馳象征著財富,寶馬展示的則是成功和年輕。

精神性和文化性品牌是品牌的最高階段,但隻有極少的品牌能夠達到這個層次。精神性品牌已遠遠地超出了產品的功能需求,能給消費者帶來精神需求上的極大滿足,即自我實現的快感,這類品牌的價值構成中,附加價值要遠遠超越於實物價值,且實物價值與附加價值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甚至無需實物價值的存在。與情感性品牌形象相比,精神性品牌由於不是對產品給消費者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利益進行的挖掘,而是在產品功能利益之上根據消費者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扮演的社會角色而賦予其精神和文化價值,所以精神性品牌在形象塑造上更加自由,空間更加廣闊,其品牌的個性特征也更加鮮明。蘋果Apple公司的崛起正是精神性品牌的典型代表,這就是喬布斯在果粉中號稱“教主”的由來。

對於企業而言,品牌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品牌具有的競爭功能和增值功能。不僅可以使得生產者獲取超過一般商品的高額的品牌溢價的利潤;還能夠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稀缺、有價值、難以替代、難以模仿。至於做品牌,品牌資產價值的形成,不像有形資產的價值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經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逐步積累、逐步增值的過程。

“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說:“隨便哪個傻瓜都能達成一筆交易,但創造一個品牌卻需要天才、信仰和毅力。”品牌的打造需要有一個長遠的眼界——選擇正確的方向,然後用很長時間的默默無聞地打造——堅持作正確的事,抬頭看路,低頭做事,忍耐寂寞,終成大器。做人、作企業、作品牌其實都是一樣的。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品牌的金字塔,全賴品質一磚一瓦的構築。隻有腳踏實地打好品質的基礎,隻有全心全力做足每個細節,才能一步步臻於品牌至境。

20世紀60年代,美國玩具製造商在亞洲開設工廠。當時芭比娃娃臀部上印著“香港製造”;80年代她們大部分成為“菲律賓製造”;90年代,又變成印尼製造;二十一世紀,就像千百萬種其他產品一樣——“中國製造”,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名字從芭比娃娃的臀部消失,就表明它已經不再“跟在屁股後麵”。中國企業雖然還是“世界工廠”,但不能永遠如此。中國人是非常具有創造精神的民族,他們想要將品牌從“中國製造”發展到“中國創造”、“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