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製自我,就能控製場麵(1 / 1)

自我控製的能力,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行為舉止的控製等方麵。通常情況下,成功者的自我控製能力強,失敗者的自我控製能力則相對較弱。反映在脫稿講話上,如果自我控製的能力較弱,就很容易受到聽眾、現場環境、突發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講話效果不佳甚至是失敗。

在脫稿講話時,會麵對各種各樣的聽眾,每個聽眾的性格、素質不盡相同。因此,講話者難以避免地會遇到起哄、冷場、尷尬等不盡如人意的局麵。在麵對類似的突發狀況時,講話者一定要合理地控製自己,千萬不能因為自我控製不好而把整個講話搞砸。

實事求是地說,修煉自我控製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情緒難免出現波動,一旦受到超出常規的刺激,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可是,想要成為一個魅力四射的講話者,就必須時刻注意控製自己,不斷提高自我控製的能力。在這方麵,劉曉慶就是一個十分傑出的代表人物。

在一次宴會上,有記者追問劉曉慶:“您所取得的成功,已經成為社會上很多人的談資,社會上甚至出現了很多與您有關的流言。對於這種現象,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

記者的提問具有很強的刁難意味,劉曉慶卻未動氣,而是微笑著答道:“現在的劉曉慶並不是民國時期的阮玲玉。我的工作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這些流言蜚語,就把它們當作耳旁風吧!”

在演藝界,出名的演員難免會出現一些緋聞或糾紛,阮玲玉就是因為受不了輿論的壓力選擇了自殺。劉曉慶將自己與阮玲玉相比,意在表明自己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不會受到外界的不利影響。劉曉慶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所以直到現在,她依然深受觀眾的喜愛。

在脫稿講話時,自我控製的能力同樣占有重要的位置。出現突發狀況時不要驚慌,隻要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一定能夠順利地解決危機。下麵幾點原則可以引為借鑒:

1.原諒自己的失誤

在脫稿講話時,口誤、忘詞之類的失誤時常會有,有些人會因為這些失誤而耿耿於懷,產生極重的心理負擔,以至於在後麵的講話中難以發揮水平,越是發揮不好就越是自責。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講話的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如果在第一個失誤時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講下去,後麵的講話就不會受到影響,整個講話也不過隻有一個失誤而已。從聽眾的角度想一下,他們是會在意一個小小的失誤,還是更在乎聽到一場精彩的講話呢?所以說,不要糾結於失誤,要迅速釋懷,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接下來的講話中。

2.學會拒絕

在生活中,會看到很多不懂拒絕的人,他們給人的印象就是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沒有自我控製的能力。在脫稿講話的舞台上,也能看到這類人的身影。他們的講話往往很難獲得成功。因為不懂拒絕的人習慣於聽從別人的意見,即便台下有聽眾聊天,影響了自己的情緒,他們也不會進行阻止。如此一來,講話者很難以飽滿的情緒繼續講話,講話的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學會對不利因素說“不”,不僅是為了提升自我控製的能力,更是為了給聽眾創造一個舒適的聽講環境。

3.專注於講話本身

想要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遭受外界影響、出現突發狀況時,盡量專注於講話本身,對控製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將精神集中在講話上,努力調動所有的記憶和想象力,尋找與講話相關的素材,相對地就會減少對外界影響、突發狀況的關注度。

提升自我控製的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千萬不能急於求成,而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總結,逐步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使之逐漸達到完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