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美好,才會遇見美好(2 / 3)

我們有多少人在被挫敗時,還記起自己的珍貴,還能有效能地抵抗侵蝕?我們有多少人在浮沉中,還記起自己的初心,還能有效能地辨別南北?

我們不應用功名利祿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在《道德經》第44節中,老子問我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其實,老子不是問我們,而是老子在告訴我們。

青春的美好,青春的癲狂,青春的蓬勃,青春的美麗,青春的迷茫。我們一次次奔赴,卻不知怎麼樣的奔赴,才是奔赴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找啊找,轉著圈地找啊找,漫天遍野地找啊找,幸運的會找到一點內容,最終發現找不到了自己。每個青春的畢業季,都各自要走向自己的遠方,鮮有人帶著自己的詩。拋下多餘的行囊,背上美好的行囊,紮實地一路走去,帶著美好的夢,才會慢慢遇到最好的自己。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但是走過萬水千山,你才會發現,心才是我們永遠的心靈家園和精神故鄉。

風風雨雨,歲月流年。你還能見到原初的自己?如果,你能,一見,喜地歡天;一見,淚流滿麵。此時,即使在無月之夜,也是溫暖滿滿。即使在無月之夜,也是陽光燦爛。

美好的傳統,即使穿越千年萬年,依舊閃爍著它的光芒。這些,我們曾被動搖的東西,依然屹立在我們民族的長河裏。你,不用左顧右盼。它,應是我們民族的堅守。

總有一種經曆,讓我們難以忘懷。總有一種故地,讓我們魂牽夢繞,總有一種過往,讓我們刻骨銘心,總有一種情感,讓我們淚流滿麵。

願你閱遍世事滄桑,發現內心純真依然。願你走遍萬水千山,發現還有一種風景是靜好的歲月流年。

在最美的芳華裏,絢爛地綻放。

靜下心來找自己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感受生活了呢?

太久,太久。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迷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靜下心來。但,靜下心來,在今天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

匆匆中,我把自己弄丟了。

匆匆中,我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靜下心來,慢慢地,找回自己。

花的香。風記得。但,這風一定是輕風、微風,是小風,是慢慢行走的風。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原因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裏香在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靜下心來,想起童年,那童話般的感覺讓你的心重新生動起來。你會感覺生活的風塵確實在我們的肩頭積累的太多太多,應該抖落抖落了。抖落掉壓在你肩頭的風塵,你疲憊的身體,便會生出翅膀。別總是把自己累趴下,才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要疼的。

靜下心來,坐在童年的回憶裏,天空是那麼藍,那時的夢那麼甜。

靜下心來,想想自己身邊的那些人,想想遠方的那個人。

每天的勞作,機械般的生活、運作,忽略了它們,一旦靜下心來,便想到應該去看看父母,便想到該去看看關心我們的人。這時,你才發覺,我們走的離感情是多麼的遙遠。

靜下心來,走進田野,呼吸一下田野的風,這才感到我們的呼吸是如此的鮮活。

靜下心來,做一個夢,這時的夢才會散發出香味,把你的身心輕輕地撫慰。

突然,我們發現,喧鬧的世界,奪走了我們太多的東西。奪走了我們太多的真正感受。

靜下心來,月亮變圓潤了許多。

靜下心來,讀本書,吸收它的營養,讓自己的心靈貼上去,感觸心靈的觸動。

靜下心來,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

這時,你才忘了你自己。這時,你才找到了你自己。

有一種堅守,是行走

有一種堅守,是行走。

有一種鍛造,是遠征。

那一場,氣吞山河的壯舉;那一路,壯懷激烈的行走,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在紅色的曆史長卷中,激蕩滾滾洪流,標注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至今,那紅色的脈搏,依然在神州大地搏動。用信念,用意誌,用鮮血,用生命,編織了這條舉世無雙的萬裏“紅飄帶”。

腳步,丈量出勝利的征程。腳步,丈量出信仰的堅守。是怎樣嚴峻的考驗,是怎樣艱難的磨煉,才撥雲見日涅槃重生?行經15個省份,轉戰地域超過半個中國;翻越20多座高山,其中5座位於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渡過30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湧險峻的峽穀大江;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幾乎和法國的麵積相等……麵對“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裏以上,平均3天就遭遇一場激戰。湘江戰役,紅軍浴血奮戰7個晝夜,戰士馬革裹屍,湘江血可漂櫓,當地居民“三年不食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這是一條用鮮血鑄就的紅色之路,英雄壯舉,舉世悲壯,震古爍今,讓我們在心中為先烈設一個祭壇。紅一方麵軍從江西出發時有86000人,抵達陝北時隻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裏就有4名紅軍戰士倒下,每14人隻有1人到達陝北。紅軍的鮮血,染紅了萬裏江山。傾聽紛飛戰火中的嘹亮號角,閱讀用鮮血寫就的英雄史詩,傳承紅色基因,緬懷壯懷激烈的歲月。從血泊中站起來,從血泊中走出來。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兩輪寒暑,縱橫十餘省,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和第二十五軍,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史詩般遠征”。先烈用生命鋪就的,是一條通往拯救與複興的大路。那一塊塊無名的碑,那一座座無名的墳,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精神地標。

皚皚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饑餓、寒冷、疾病、硝煙,理想、信念、意誌,波瀾壯闊的紅色曆史,閃爍生命的壯烈和光華。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圖騰。走是如此激奮昂揚,死亦如此美麗寬廣。

雄關漫道,如血殘陽。信仰的錘煉,意誌的鍛造,這一遠征,穿越時光,成為我們聯通紅色精神的航道,引領我們前行的腳步。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裏驚歎道,長征“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意識,使這個國家出現了許多世紀以來所缺乏的精神與團結”。在歲月的黃河裏,長征是從高原上俯衝而下的另一條九曲黃河,在曆史中錄下最雄渾的刻盤。

長征放入曆史的、民族的、精神的江河中,更能凸顯出它宏大深遠的精神的力量。那精神的體溫,那信念的熱量,那民族擔當的情懷,在紅色曆史的深處,不滅,不降,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