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美好,才會遇見美好(1 / 3)

讀書時,心地便會繁花似錦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書籍那麼多,我要去讀讀。

我患有文字“強迫症”,見到有文字的東西,我的注意力便會聚焦在那裏。我有個習慣,每到一處,最吸引我的是書報。文字,對我是一種強大的誘惑。讀書,即使在雪花飄揚的季節也有一種芬芳和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書,一次次叩動我們的心弦,一次次開啟了我們的心智。努力寫帶有體溫的書,這樣可以使閱讀者有著貼心感悟。努力寫帶有體溫的書,讓文字貼近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的工作和心情以體溫般的溫暖和關懷。在文字的體溫裏為我們的心靈取暖。在文字的營養裏,給心靈一次次滋養。文字散發著作者的氣質,閃耀著生命和人性的光輝,彰顯著作者的情誌與追求,洋溢著雋永的生命意蘊。我很欣賞豐子愷,欣賞作家的探求生命本質、張揚率真個性、堅守藝術人生、關注現實的寫作姿態。

如今,我們的生活基本是小康水平了,家裏擺滿了各種物件,可是很少看到書。

如今,我們忙碌著,每天做著大量的事情,在這些事情中,很少是用來看書的。

如今,我們用財富堆積我們的生活空間,卻很少用書來溫暖我們的心靈。再富有的裝飾,也無法超越書香的優雅氣質。如今,我們的觸角可以觸及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但唯有讀書才能觸及到我們的心靈。也許寫作和讀書不能解決我們的生活問題,但可以滋養我們的心靈。寫作和讀書,不可以給你帶來高貴的穿戴,但可以給你帶來一種氣質。當我們遠離書的時候,其實我們是遠離了一種人生的巨大財富。市場經濟的時代,讀書、寫作似乎已是非主流,寫作者的腳步時而堅定時而慌亂,但是也總有一些作者卻像一麵麵旗幟飄揚在我們的視野裏。私人訂製“升級”自己的幸福生活。慢慢的幸福,率性的幸福,行走的幸福,寫作的幸福。幸福,有著不同的形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形態,其實,寫作也是一種幸福形態。寫作,很難致富,但寫作可以用自己的筆墨給自己一個春暖花開。

讀書,其實涉及到我們的生活方式問題,或者涉及到我們的人生理念問題。當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讀了,就會感到生活缺少了一種味道。因為,書是甜的,書是香的,有書的日子,是香味的日子。

時間都去哪了?我們給了書又有多少時間?抽點時間,讀點書。讀書,會使人儒雅博學。

再富,也要看點書。

慢慢地懂得,一個人,正是有著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會支撐起它的精神的大廈。一個人,正是有著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會不至於顯得精神單薄或者精神虛弱臃腫。一個人,正是有著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會變得昂揚充沛富有底氣。一個人,正是有著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會在它的教育和生活中洋溢出幸福,才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有著淡定而恒久的力量,如火把,照耀著前行的腳步;如陽光,光合出甜美的果實。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營造出一處心靈的香格裏拉。

心懷美好,才會遇見美好

一朵雪花,足以鮮豔一季冬天。一朵雪花,足以溫暖一季冬天。

雪,使得冬天有了自己的氣質。雪,使得冬天有了自己的情懷。

寒冬裏,攜一冬日暖陽,度一段靜美時光。

人生的生態,有的是山水日月對我們的布置,有的是內心胸懷對自己的安置,有的是自己腳步對腳下和未來的踐行。這一切,或改良或惡化我們的人生之生態。

花,靜靜地綻放,不為蝶戀,隻為散發淡雅的芬芳;水,潺潺地流淌,不為鼓舞,隻為奔向大海的歡暢。或許,每個人內心都有這樣那樣的糾結,一直無法釋懷。但是,四季更迭時光荏苒,世事沉浮四季流轉,不應讓糾結糾纏我們的美好時光。慢慢長大,緩緩老去。每一季有每一季的氣質,每一季有每一季的色彩。春的姹紫嫣紅,夏的驕陽似火,秋的荷塘月色,冬的銀裝素裹。這,就是光陰的饋贈。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隻有懂得,才有所得。隻有懂得,才有心安。生命,是一列永遠的單向列車,沿途的風光不要奢望會再來光顧。生命,是一次隻能向前的壯闊旅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使自己的腳步鏗鏘。

春的嫵媚,夏的奔放,秋的豐碩,冬的凜冽。一切,都是你的。一切,都在靜待你的到來。自己喜歡,就是最美;適合自己,就是最好。自己喜歡,同時也讓別人喜歡,那更是最美;適合自己,同時也適合別人,那更是最好。有人說:我們身上,有七種寶貴的“財富”,而且能隨時給予它人:麵帶歡悅、微笑處事,多說鼓勵、讚美和安慰的話語,敞開心扉,以寬容、厚德之心誠懇待人,用善意的眼光注視別人,力所能及地隨時以行動幫助別人,謙讓座位,容人之心。一個充滿善意,多為它人考慮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心靈的豐盈。這七種財富,就在我們身上。你看,我們多麼富有啊!我們守著一座座金礦,卻把自己過成了貧寒。

暗香疏影,踏雪尋梅。心懷美好,才會遇見美好。心懷溫暖,才會遇見溫暖。讓我們在心中裝滿美好,來一次次美好的遇見。讓我們在心中裝滿溫暖,來一次次溫暖的遇見。

微笑向暖。光陰含笑,歲月凝香,流年靜好,且行且珍惜,才會遇見一個最初最純最美的自已。

在最美的芳華裏,絢爛綻放

有一種器官,叫手機。

我們在指尖的遊離中,滑落了時光,淡漠了自己。那個嫁接在我們身上的物件,沒有一點排異反應,它超越了我們自己的原有器官,代替了我們的腦和心。一旦離開,你便會失魂落魄。我們在一次次刷屏中,恍惚了自己。我們在一次次綻放微信表情時,那張真實的臉上卻麵無表情。我們淹沒在碎片化的信息裏,機械化地吞吐一朵朵泡沫。

一輩子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慢慢變老!你,是誰?是愛人、還有你的心。你的心走了,即使你還和你的愛人一起變老了,那也隻是你的軀殼和你的愛人一起變老了,那隻是變老了,那還算什麼最浪漫的事情?那隻是最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

也許,時光是最好的滋養,也是最強大的腐蝕。時光,雨露般哺育著萬物,直到它哺育的萬物變得蒼老或成熟。最懂得歲月的,最終成為香甜、熟透的果實。心若淡定,幸福自來。心若淡然,美好自來。在紛繁的世界裏,慢慢懂得了做最好的自己。

有一部叫《無論西東》的電影,講述的是20年代、40年代、60年代以及當下4個時代的幾個年輕人,麵對現實的迷茫以及自己的抉擇。跨越近百年的4個故事,其實在我們身上,在我們身邊人的身上,在離我們遠去的人的身上,早已真實地演繹過的。我們慢慢發現,我們失聯了自己。越長大,越懦弱,扭曲自我,失去真實。什麼是真實?我們聽到,《無問西東》在說,真實就是,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