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美好,才會遇見美好(3 / 3)

長征精神,有著穿越時空的永恒力量。長征,攜帶的那種精神基因,是保持純粹黨性永不變色的遺傳密碼。提升當今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長征精神,是提升當今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浮躁的世界裏,有沒有景致更為開闊的人生?有沒有令一顆心更純粹的通途?什麼是我們值得堅守的東西?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要看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平淡的生活中,總有一種情感讓我們感動並銘刻心底,總有一種付出讓我們樂於去做,總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們的夢想,總有一種力量驅使我們追求精神所在。這是一曲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的壯歌,嘹亮在曆史的長空。這條“地球的紅飄帶”,飄揚在中國大地上,也飄揚在我們的精神時空中。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說,“長征是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不忘初心,在新長征的征程中弘揚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發出穿透霧霾濃霧的光芒,穿越時空,照亮我們的心靈,點燃我們的激情。長征精神,鑄就我們的精神航道,引領我們前行。長征精神,如火把,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腳步;如陽光,光合出甜美的果實。

我的“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我的“朋友圈”。

“一帶一路”,大中國的“朋友圈”。

“一帶一路”,由詩與遠方進入我們生活,由潑墨寫意進入工筆細描,由遠古傳奇進入當今時刻,由未來願景進入揚帆起航。“一帶一路”,是無比強韌的情感紐帶。“一帶一路”,是日臻完美的無縫對接。是經濟的共同騰飛,是翰墨書香的互相浸染,是舉案齊眉的尊重理解,是風雨彩虹的情懷擔當。

敞開胸懷,便擁有了大美的世界。“一帶一路”,再造一個奇跡。“一帶一路”,再造一個精彩。古老的絲路上,那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楊,那跋涉在戈壁大漠上的駝隊,是古老東方曆史的濃墨重彩的華章。一帶一路文化,將重塑國際文化圖譜。陸上和海上的絲路推動著亞、非、歐地區之間的商貿往來,也交織著中華文明與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臘羅馬文明……諸多文明的對話,給各自帶來了新變化和新氣象。“一帶一路”,將見證奇跡。“一帶一路”並不是一個實體和機製,而是共同合作發展的理念、藍圖和倡議。人類正是基於這種與生俱來的共通性和內在的生存發展的衝動及普世主義情懷,才能得以從封閉的、隔絕的、地域的走向開放的、聯係的、世界的,於是也就有了海陸古絲綢之路。絡繹於途的絲綢、瓷器、香料、茶葉等商品貿易和多種文化碰撞交彙將中國與亞、歐、非三大洲的不同國家和族群聯係起來,既體現了中國人衝破阻隔、交流互鑒的膽魄和毅力,也使中國開始了解世界並影響世界,為推動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交融、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譜寫了重要的曆史篇章。而處於全球化大潮的當今世界,提出確認和建立人類共同價值和發展共同體實際上已不僅僅是美好的願望,更是現實的需要。卡西爾曾講過:“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可以被稱之為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曆程。語言、藝術、宗教、科學,是這一曆程中的不同階段。在所有這些階段中,人都發現並且證實了一種新的力量--建設一個人自己的世界、一個‘理想’世界的力量。哲學不可能放棄它對這個理想世界的基本統一性的探索,但並不把這種統一性與單一性混淆起來,並不忽視在人的這些不同力量之間的張力與摩擦、強烈的對立和深刻的衝突。這些力量不可能被歸結為一個公分母。它們趨向於不同的方向,遵循著不同的原則。但是這種多樣性和相異性並不意味著不一致或不和諧。所有這些功能都是相輔相成的。每一種功能都開啟了一個新的地平線並且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一個新方麵。不和諧者就是與它自身的相和諧;對立麵並不是彼此排斥,而是互相依存:‘對立造成和諧,正如弓與六弦琴’。”從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中提升出最具人性的、最賦予生命真諦的人類共性。我們應該向花學習。一朵花鮮豔的開了,它美麗了世界,世界也贈給它一枚甘甜的果實。花是智慧的,善良的,美麗的。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也是一種智慧。絲路文化揚棄了多樣性中狹隘、自私、頹廢、魯莽和殘忍,洗練出人性中博大、寬容、進取、溫和及謙讓。讓沿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相輝映、激蕩彙合,積澱形成“和平、開放、包容、互信、互利”的絲綢之路精神。心中駐紮一個信仰,那是你堅持下去的力量。心中升騰起一個夢想,那是你堅持下去的力量。風雲孕育的是甘霖,風雨描繪的是彩虹。實施一帶一路是增強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經貿交往的潤滑劑和軟支撐,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重建人類文化版圖。唐詩遇見宋詞,古老遇見現在。博大遇見激蕩,豪放遇見擔當。情懷遇見宏圖,夢想遇到起航。是啊!大手筆描繪大未來,大情懷鑄就大世界。

“一帶一路,與我們有多遠?“一帶一路”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給我國和沿線國家百姓帶來的不僅是收入增加、就業增加,還有生活的提升。“一帶一路”,在旅遊、教育、文化、購物、醫療等領域影響我們的百姓生活。“一帶一路”,不是遙遠的夢,“一帶一路”,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絲路,是寫滿詩意的絲路。杜甫的“駝馬由來擁國門”,描繪了絲綢之路的盛況。李白的“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描寫胡姬酒肆。王建的“養蠶繅繭成匹帛,那堪繞帳作旌旗”,描寫了養蠶業沿著絲綢之路西傳入沿途遊牧地區。“壯誌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邊塞詩,在盛唐達到了極盛。“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化作琴曲《陽光三疊》在絲綢之路上吟誦傳唱。回首曆史的絲路,在岑參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裏,在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裏。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裏。在平平仄仄中,我們感受絲路的魅力與韻味。在遙想與吟誦中,我們感受絲路的大夢與情懷。

“一帶一路”,我的經濟、文化“朋友圈”。

這個“朋友圈”裏,有你,有我;有同一個絢爛的夢,有同一個通達的路;有同一個激情的現在,有同一個美好的未來。

有夢不覺天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