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大喜,乃叫其子李豐去見諸葛亮。時諸葛亮突然得知,李豐來見,心中大驚,隻恐是東吳來犯。及聽得是孟達欲歸漢,方才放下心來。
忽細作人報說:“魏主曹睿,一麵駕幸長安;司馬懿仍留守宛城等處,起本處之兵,於長安聚會。”諸葛亮大驚。眾將曰:“量曹睿何足道!若來長安,可就而擒之。丞相何故驚訝?”諸葛亮曰:“吾豈懼曹睿耶?所患者司馬懿也。今孟達欲舉大事,若遇司馬懿,事必敗矣。達非司馬懿對手,必被所擒。孟達若死,中原不易得也。”龐宏曰:“何不急修書,令孟達提防?”諸葛亮即修書令來人星夜回報孟達。卻說孟達在新城,專望心腹人回報。一日,心腹人到來,將諸葛亮回書呈上。孟達拆封視之。
書略曰:“近得書,足知公忠義之心,不忘故舊,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則公漢朝中興第一功臣也。然極宜謹密,不可輕易托人。慎之!戒之!近聞曹睿複詔司馬懿起宛、洛之兵,若聞公舉事,必先至矣。須萬全提備,勿視為等閑也。”
孟達覽畢,笑曰:“人言孔明心多,今觀此事可知矣。”乃具回書,令心腹人來答孔明。孔明喚入帳中。其人呈上回書。諸葛亮拆封視之。
書曰:“適承鈞教,安敢少怠。竊謂司馬懿之事,不必懼也:宛城離洛陽約八百裏,至新城一千二百裏。若司馬懿聞達舉事,須表奏魏主。往複一月間事,達城池已固,諸將與三軍皆在深險之地。司馬懿即來,達何懼哉?丞相寬懷,惟聽捷報!”
諸葛亮看罷書信,道:“恐中原難收矣。”
再說司馬懿起兵去戰關勝。兩軍擺開陣腳,卻見一將,青巾赤麵,五縷長髯,青龍刀,赤兔馬。司馬懿道:“今觀此將,果然貌似關雲長,不知武藝如何?”言未畢,隻見一將道:“便是真關羽,又有何懼?”司馬懿視之,乃曹休也。曹休挺槍來戰,這邊關勝剛欲出戰,卻看郝思文當先一馬,衝突過去。兩將戰約十合勝負未分,關勝乃提青龍刀出。徐晃見關勝出馬,乃道:“今日一會,便知其真假。”徐晃揮斧而出,道:“雲長還記得某乎?”關勝冷笑一聲,並不回答。二人交手數合,徐晃撥馬回陣。曹休見徐晃後撤,也不顧郝思文,亦需晃一槍,退回本陣。郝思文還欲追趕,關勝急叫收兵,道:“恐司馬懿有詭計。”雙方收兵。
司馬懿道:“公明此戰如何?”徐晃道:“此人武藝果然不同,其刀法果然類似關雲長,隻是有些地方,不似關公熟練。”
這邊關勝回軍,忽報說軍師徐庶引兵前來。關勝大喜道:“如此,何懼司馬懿?”徐庶道:“非也。司馬懿都宛城之兵。數萬之眾,彙集於此,不可與之力戰。吾思唯有上庸可退。”關勝道:“上庸乃孟達之處,如何能容我等。”徐庶笑道:“吾料孟達必反。”關勝道:“軍師如何知道?”徐庶道:“想我為魏禦史中丞,曾往試探孟達,知孟達日夜不安,常謂諸將曰:‘我本蜀將,勢逼於此。’今諸葛亮丞相起兵伐魏,孟達必然響應。”關勝大喜,乃星夜集合兵馬,往上庸趕去。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