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謖曰:“當道豈是下寨之地?此處側邊一山,四麵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可就山上屯軍。”平曰:“參軍差矣。若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於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麵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謖曰:“汝莫亂道!孫子雲:‘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於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倘魏兵至,可以相應。”馬謖不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王平欲辭去。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麵前須分不得功!”王平引兵離山十裏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於山上下寨。又傳令與諸將:“倘兵來,隻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麵皆下。”
再說魏主自派曹真、張郃兩路出兵後,心剛落下,又忽報說:有人打關羽旗號,四麵擁漢之人無數。禦史中丞徐庶棄官而走,不知所去。
卻說梁山大刀關勝,自得了宋江、吳用之命領聖水將軍單廷、神火將魏定國、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帶兵三千卻在河東解良一帶高舉義旗,隻稱是關公顯聖。又收得無數兵士,擴充軍備。
這日,關勝正與諸將商議軍機,忽報說:“有人欲見關將軍。”關勝卻看那人,身著青袍,羽扇綸巾。那人道:“某有機密事,須麵陳關將軍。”關勝屏退左右。那人道:“吾嚐聽聞說,此地關公顯聖,某還不信,今日得見將軍,果然不同一般,天下果真有同象者。不知將軍之誌。”關勝嗬嗬笑道:“先生之言,果不一般。某實非關君侯也,然關某不過一介莽夫,還望先生教我。”那人笑道:“望將軍以實告我。公何人也。”關勝尋思一番,乃道:“某乃荊州人氏,喚做關勝。久慕關君侯,不想又貌似關公。後關公身故,又聞曹丕篡漢。故變賣家資,以關公之名起兵,興複漢室。不知先生何人?”那人道:“將軍果有大誌,非同一般。吾乃穎川徐庶也。”關勝自幼飽讀史書,如何不知徐庶?急忙道:“原來是元直先生。”
關勝自按徐庶規劃,發展勢力。時司馬懿與二子、徐晃、蔣幹、曹休、曹純及賈詡之子賈穆及郭嘉之子郭奕等守備宛城。聽聞關勝起兵,急忙組織軍馬來戰關勝。
而孟達在上庸亦不懷好意。昔日孟達降魏,乃不得已也。彼時曹丕愛其才,時以駿馬金珠賜之,曾同輦出入,封為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鎮守上庸、金城等處,委以西南之任。自丕死後,曹睿即位,朝中多人嫉妒,孟達日夜不安,常謂諸將曰:“我本蜀將,勢逼於此。”
乃差心腹人,持書來見李嚴,教代稟諸葛亮:前者五路下川之時,曾有此意;今在新城,聽知丞相伐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就彼舉事,徑取洛陽:丞相取長安,兩京大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