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征南寇諸葛亮興兵 斬敵將盧俊義立功(2 / 2)

周萬見鄂煥來,心料敵不住盧俊義,乃撥馬回陣。鄂煥挺戟來戰,戰不數合,小聲道:“今晚劫寨,某為內應。”說罷,亦撥馬回陣。盧俊義飛來趕,鄂煥回身一箭,盧俊義假裝中箭,乃回陣中。

李恢見盧俊義中箭,急忙來問:“先鋒安好?”盧俊義不語。

回營,盧俊義密告李恢道:“將軍請看。”原來鄂煥所射乃是無頭之箭,上拴有密信。李恢看罷大喜,乃傳令各處準備劫寨。

再說雍闓回營,心中鬱悶。忽報:南蠻大將柴儀統蠻兵四五千前來助戰。柴儀乃是南蠻上將,昔日曾與力戰張任、吳懿等蜀中名將。

當晚,盧俊義率兵殺入敵營,卻不見人影。盧俊義道:“不好,中計矣。”言未閉,忽的一聲殺聲震天,雍闓率軍殺來道:“哈哈,無知小兒,汝中計也。”盧俊義罵道:“雍闓,汝私下欺瞞孟獲,離間我夷漢關係,卻是為何?”雍闓道:“我今為王,可為萬世也,與汝等為奴?卻是萬萬不能!”盧俊義道:“無知雍闓,你看可有人欲助汝乎?”雍闓道:“要如何看。”盧俊義道:“你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否?”雍闓大笑道:“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三聲為落,隻聽一人喊道:“我敢殺汝。”卻是鄂煥一戟刺雍闓於馬下。

蠻兵見主將被殺,一時亂了方寸。這邊,李恢、燕青各提一軍殺來,鄂煥又率本部之兵衝殺。蠻兵大亂,柴儀見狀,乃親自提槍,連殺數名逃軍,軍心稍安。蠻兵本多於漢軍,隻因漢軍突然進攻,沒有準備,更兼主將被殺,軍心大亂。故此,漢軍一時占了上風。蠻兵被柴儀穩住,反來衝殺漢軍,漢軍兵少不能抵擋。

盧俊義、鄂煥兩將使盡渾身解數,拚命衝殺,不能得出。鄂煥道:“如今惟有一死以報國家。”盧俊義道:“鄂煥休要氣餒,如今唯有率兵放棄突圍,直衝柴儀,若能斬將,或可得生。”鄂煥道:“不可,柴儀武功我等恐不是對手。”盧俊義道:“將軍放心,我自有計斬之。”

鄂煥別無他法隻得隨盧俊義殺來。柴儀本以為盧俊義等必拚死突圍,不想盧俊義反率兵來攻,一時失誤。忽見盧俊義、鄂煥統兵殺來。柴儀笑道:“不過困獸之鬥而。”乃親自提槍趕來,鄂煥大驚道:“將軍何計可斬之,速用。”盧俊義笑道:“以槍挑之。”鄂煥吃的一驚,盧俊義提槍早上前去,大喊一聲道:“賊軍認得河北玉麒麟否。”此聲一出,有如驚天之雷,柴儀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盧俊義一槍挑下馬來。蠻兵見了盧俊義如此英雄,那裏還敢應敵,紛紛投降,不計其數。周萬見柴儀以死,知無路可退,隻得下馬歸降。

鄂煥見盧俊義殺死柴儀,急忙下馬來拜,道:“將軍真神人也,先前是我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將軍海涵。”盧俊義道:“我等皆是大漢將軍,為國出力,乃分內之事也。將軍何必過謙,將軍身入敵營,不懼艱險,真乃大丈夫也。”

李恢攻下益州郡,乃將雍闓、柴儀、宋統之首級獻上。一麵為盧俊義記功。

諸葛亮彙合三軍,重新編製,再加上新收之降卒,共計十萬餘人。

遂命高定為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於是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孔明。孔明入城已畢,問曰:“誰與公守此城,以保無虞?”伉曰:“某今日得此郡無危者,皆賴永昌不韋人,姓呂,名凱,字季平。皆此人之力。”孔明遂請呂凱至。凱入見,禮畢。孔明曰:“久聞公乃永昌高士,多虧公保守此城。今欲平蠻方,公有何高見?”呂凱遂取一圖,呈與孔明曰:“某自曆仕以來,知南人欲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戰之處,畫成一圖,名曰《平蠻指掌圖》。今敢獻與明公。明公試觀之,可為征蠻之一助也。”孔明大喜,就用呂凱為行軍教授,兼向導官。於是孔明提兵大進,深入南蠻之境。正行軍之次,忽報天子差使命至。孔明請入中軍,但見一人素袍白衣而進,乃馬謖也——為兄馬良新亡,因此掛孝。謖曰:“奉主上敕命,賜眾軍酒帛。”孔明接詔已畢,依命一一給散,遂留馬謖在帳敘話。孔明問曰:“吾奉天子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謖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歎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於是孔明遂令馬謖為參軍,即統大兵前進。卻說蠻王孟獲,聽知孔明智破雍闓等,遂聚三洞元帥商議。第一洞乃金環三結元帥,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帥,第三洞乃阿會喃元帥。三洞元帥入見孟獲。獲曰:“今諸葛丞相領大軍來侵我境界,不得不並力敵之。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進。如得勝者,便為洞主。”於是分金環三結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會喃取右路:各引五萬蠻兵,依令而行。不知首戰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