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得知孟獲以令三位元帥提兵而來。諸葛亮道:“今日以至蠻荒,當先立營寨,怎奈以備蠻兵搶先,誰敢帶兵在前,先去迎戰?”此言未完,隻見一將出班道:“末將願往。”眾視之,乃鎮東將軍趙雲也。
諸葛亮大喜,道:“子龍需帶多少人馬?”趙雲道:“五千足矣。”眾將愕然。諸葛亮道:“蠻兵驍勇,更兼孟獲頗知兵法,子龍不可輕敵。”趙雲道:“丞相休疑,蠻兵雖勇,然有勇無謀乃匹夫之勇而,又有何懼。孟獲雖知兵法,然不知變通,如何能夠成事。”諸葛亮聽罷大喜。乃與趙雲五千兵馬,張翼、徐寧為副將。
趙雲等統兵前來,傳令下寨。早有人報與金環三結。金環三結道:“趙雲何人也?”隻見部將段玄道:“趙雲,字子龍。乃是劉玄德舊將,昔日曾於萬軍中救出當今皇帝。”金環三結聽罷,道:“如此,這趙雲如此了得,我等那裏是他的對手,我看不如集結兵馬,以待大王前來。”段玄道:“元帥難道忘了,大王曾言如得勝者,便為洞主。今日,趙雲前來正是天賜良機。”金環三結道:“趙雲勇猛,我等如何敵住?”段玄道:“趙雲雖勇,然一人之勇又有何用?我軍中尚有數千騎兵。蜀中之兵大半皆是步兵,我等以騎兵迎之,何愁不能取勝?”金環三結大喜。
次日,兩軍對壘。
張翼出馬道:“蠻軍哪個不怕死的,出來與我一戰?”話剛落音。一將早出,視之,乃是蠻將方明。兩將交馬,戰十餘合,張翼大吼一聲,刀劈方明。
金環三結見狀,隻把手中寶劍一揮。隻見蠻軍隊伍中,殺出數隊騎兵。騎兵一出,有如下山之猛虎,漢軍大亂,眾將禁止不住。
漢軍大敗,金環三結見漢軍漸漸支持不住,乃令全軍衝鋒。蠻兵驍勇,漢軍哪裏還能抵擋,竟被分割開來。
趙雲見形勢不好,暗想:我已在丞相麵前誇下海口,事以至此,唯有決死一戰,以報先帝、丞相。趙雲回看左右,隻剩得數百名騎兵相隨。趙雲道:“危急關頭,敵軍來勢甚急,我自去抵擋,你等家有妻兒者,可速速離開。”眾軍道:“將軍以為我等何人?”趙雲見眾兵尚有鬥誌,乃大喝道:“無良賊寇,認得趙將軍這條槍否!”言罷,提兵往敵陣衝殺。趙雲毫不放鬆,當先楔入敵陣,見兵殺兵,見將挑將,這一陣舍命反衝,殺得蠻軍卒人人色變,個個倒戈而退。
趙雲這一衝殺,漢軍士氣大震,個個奮力死戰。然畢竟兵少,漸漸苦戰。正戰間,忽見一彪軍至,視之,乃張清也。原來張清壓糧而來,正好撞見趙雲率軍苦戰,遂將兵馬引來一戰。
趙雲得這枝生力軍相助,又往複衝殺數次放得殺出重圍。正欲收兵回營,忽見對麵塵土飛揚,原來是孟獲聽聞趙雲在此,乃親引一軍來助金環三結。漢軍見蠻軍援兵到來,盡皆失色。
趙雲道:“你等護送糧草先走。我來斷後。”趙雲單騎而來,蠻兵不知虛實,無不驚訝。
趙雲大呼道:“漢鎮東將軍趙雲在此。”此語猶如虎下西山,龍騰九天。蠻兵震驚。趙雲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蠻兵被他一震,又被一殺,早亂了陣腳,趙雲往複衝殺數次,見糧草已經走遠,乃殺出重圍。竟往回走,金環三結恐趙雲逃走,忙令段玄率軍追擊,趙雲見敵軍來追乃回射一箭,正中段玄,段玄落馬而死,蠻軍皆不敢追。
趙雲回營清點,軍馬損失大半,趙雲鬱悶。徐寧道:“末將有法可破蠻兵。”趙雲問是何計。徐寧便教眾軍道:“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裏做步上來,上中七路,三鉤四撥,一搠一分,共使九個變法。若是步行使這鉤鐮槍,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臼。分鉤鐮搠繳二十四步,挪上攢下,鉤東撥西;三十六步,渾身蓋護,奪硬鬥強。此是‘鉤鐮槍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