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建國大業(1 / 3)

讓開大路,占領兩廂,把土地分給農民,讓耕者有其田,這天下就是我們的。

——毛澤東

曆史背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定於北平,將北平改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為五星紅旗。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同時,還選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由180人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第一節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日本帝國主義被逐出中國。飽經戰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國共之爭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中國將向何處而去,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8月28日,為了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周恩來、王若飛等人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重慶,蔣介石為迎接毛澤東一行人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國民黨的主要軍政要員和其他民主黨派要員、無黨派人士都參加了宴會。

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陳紹寬見蔣介石和毛澤東各拿酒杯一起走過,馬上立正敬禮。在蔣介石走之後,國民黨軍事參議院院長李濟深問陳紹寬說:“聽說你要辭職?就是辭職也得參加完南京的受降儀式,你是抗日的功臣,儀式上不能沒有你這個民族英雄。”陳紹寬回答說:“我若不遞辭呈啊,很快就成了內戰的罪人了。八年抗戰,與國家的敵人作戰,打光了拚光了,沒話說,可如今勝利了,還打,打誰呀?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幹!”與此同時,蔣介石和毛澤東向所到場的人愉快地碰杯喝酒。主持人宣布:“各位,委員長、毛先生提議,為了和平幹杯!”

第二天,兩黨共同舉辦了一次記者招待會。蔣介石和毛澤東分別從樓梯的兩側彙聚到中央,兩人莊重並嚴肅的把手握在一起。樓梯的不遠處,站著很多記者。《中央日報》的記者搶先發問:“蔣主席好!毛先生好!我是《中央日報》的記者,我注意到今天兩位都穿著中山裝,那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一樣的著裝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蔣介石和毛澤東謙讓之後,由“東道主”蔣介石回答說:“中山裝是民國政府公務人員的正式著裝,中正(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身為國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蒞臨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裝以顯莊重。”蔣介石說完,記者立馬發問:“請問毛先生您也是同樣的原因嗎?”毛澤東笑嗬嗬地說:“原因很簡單,委員長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中山先生的傳人都穿中山裝,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第一個發問的記者,再一次搶著說:“毛先生,對不起,鄙人今天看到你們二位站在一起,確實有一些激動和興奮,我就是還想再問毛先生一個問題,就是在即將開始的談判中,您認為關於政治民主化的問題,國共兩黨能夠找到共同點嗎?或者達成共識?”毛澤東幽默地回答:“隻要找,共同點總會有的,剛才這位記者先生,不是已經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嗎?”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國民黨一邊與共產黨進行和談,另一邊國民黨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如何消滅共產黨。

和談的閑暇時間,毛澤東把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委羅隆基請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給大家倒水,說:“表老(張瀾,字表方)有什麼意見就請直說,我們共產黨一向是有話擺在桌麵上講的,我們從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也會尊重民盟和其他朋友的意見。”談話中,張瀾用手杖敲著地板,對毛澤東說:“潤公(毛澤東,字潤之),國共兩黨如果都不在軍權上鬆手,兵爭不止,那麼和平民主從何談起呀?”毛澤東笑著說:“雙方談判都不讓步,肯定談不攏啊!表老居中調停,這個情我領啊!也罷,為了早日實現和平民主建國,我們就先讓一步。”最終,中共中央共產黨決定做出讓步。在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

在國共雙方達成和談之後,美國方麵和蘇聯方麵都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建立多黨派聯合政府。之後,周恩來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召開記者招待會,建議召開各黨派代表會議,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改組國民政府,為各黨派獲有公平、有效的代表權的泛代議製政府,借以實現中國之民主統一的建議。

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會議上,蔣介石發表講話:“本次協商會議,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在協商基礎上,力求組建多黨派聯合政府,以期和平統一之早日實現。”國民黨方麵,許多國民黨人私下串通起來,拒絕承認政治協商會議,並且反對讓位給民盟和中共。

1946年2月,學生上街遊行慶祝政協會議閉幕。在重慶校場口,學生還進行了街頭演講和活報劇演出。來參加活動和觀看演出的還有許多政協會議的委員。突然,一群穿著黑衣服的人,手持棍棒衝進人群,見人就打,現場一片混亂。許多學生和群眾都被這群暴徒打傷。這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趕到這裏,從衛兵手裏拿過步槍,朝著天空開了一槍,人群立刻四散開來。另一個路口,警察隊長帶著人大聲喊著:“誰在開槍,誰在開槍?”衝進會場。馮玉祥對著警察的腳下就是一槍。警察隊長慌慌張張地站直身體,聲音顫抖地說:“馮長官,市區裏邊,不讓開槍。”

“倒許他們行凶打人!”馮玉祥接著他的話說下去。兩個衛兵抓到一個暴徒,在警察麵前暴打一頓,馮玉祥對著地上的暴徒,滿臉怒氣地說:“我不管你是哪家的王八蛋,回去給我馮玉祥帶句話,有本事明著來,別那麼下作!”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之後,召開了以國民黨為主導的國民大會。不久,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內戰全麵爆發。

1946年7月,在雲南昆明,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委、《民主周刊》社長聞一多在街頭進行反對內戰的演說。當天晚上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在南京軍事委員會,馮玉祥要求見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副官阻擋不住,提前躲進裏屋中。馮玉祥手提白色的燈籠闖進辦公室裏,自語道:“委員長恩賜我出洋考察,特來向我的義弟辭行,他倒不在。”跟著馮玉祥進來的副官,問道:“副委員長,你提著個燈籠,大白天的?”馮玉祥嘲笑地說:“大白天?黑暗啊!不打燈籠我找不著道兒。”副官陪著笑臉,說:“馮長官,說笑話。”“我哪有這個心情!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國民黨敗亡之日當在不遠,我就是這麼句話,請他多保重吧。”馮玉祥說完就提著燈籠離開了。

延安棗園,毛澤東在會議上講話:“二十年前,我黨為尋求和平,放下過武器,結果呢?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大屠殺。所以我們長了記性,為了實現和平,為了未來消滅戰爭,就必須對敵人強加給我們的這場戰爭,予以反擊。”1946年11月,在南京製憲國大上,蔣介石說:“在本屆國民代表會議閉幕之後,政府將在三個月內,勘平內亂,徹底消滅叛亂割據之共產武裝,實現國家之實質統一,民族之實質和平。”

第二節

1947年3月,國民黨向延安發起進攻。國民黨出動空軍對延安進行轟炸。延安被炸成一片廢墟,中共中央被迫撤離延安。對於撤離延安,毛澤東說:“有人說,放棄延安使中國革命受到了重大挫折,如果這也算是挫折的話,我們這個黨,這支軍隊,就是在無數這樣的挫折中走過來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