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野無遺賢(2 / 2)

李俶見杜甫不應,繼續說:“天色不早,既然先生與俶同路,就請一起入城。”

杜甫:“恭敬不如從命。”

李俶邊走邊問:“先生家住何處?”

杜甫回答:“東都洛陽。”

李俶:“先生為何來到河西邊地?”

杜甫歎道:“說來慚愧,陛下敕令廣求天下賢才,杜某赴長安應試,落第後西行隴山,漫遊河西。”

李俶安慰道:“大丈夫當心懷天下,誌在四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杜甫:“好個心懷天下!”

李俶有意邀請杜甫擔任自己的幕僚,切入正題:“不知先生今後有何打算?”

杜甫欲言又止。

李俶注意到杜甫的表情,滿懷期望的說:“如蒙先生不棄,俶想請先生入府任職。”

不料杜甫直言回絕:“請恕杜某不能從命。”唐代的知識分子當官有幾種途徑,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是文人們首選的“正道”,從軍邊塞建功立業同樣受人尊敬,相對而言進入王公府邸擔任幕僚被視作投機取巧的方法。

回到武威,李俶執意將杜甫請進王府,熱誠款待,希望挽留杜甫。杜甫去意已決,第二天告辭離去。古代文人雅士崇尚氣節,“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杜甫不會因為李俶的幾句好話便寄身籬下。

沒有求得天下賢才的李隆基再次頒布敕令,將馬球作為騎兵的必備訓練課目之一。

為了貫徹皇帝的敕令,李俶來到西苑觀看赤水軍的馬球訓練。看著軍士們策馬飛馳,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李俶突然有了一個主意:今後每年搞一次河西馬球聯賽。說幹就幹,李俶出錢兩萬緡,找鼓樓最有名的波斯工匠訂做了一尊純銀鑲嵌紅藍寶石的獎杯,獎給聯賽冠軍持有一年。

李俶發布命令,舉行第一屆河西馬球聯賽,各軍自願報名參加。獎品除了象征勝利的冠軍獎杯外,前三名另有獎金:冠軍隊每人獎五十緡,亞軍隊每人獎二十緡,季軍隊每人獎十緡。

李晟從節度使親衛中選出十二名騎士,加上郭旰、郭晞,組成節度使親衛隊。馬球屬於激烈的對抗性運動,對參賽者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稍有不慎很容易受傷。李俶躍躍欲試,找來李晟軟磨硬泡,懇求再三終於如願加入。

馬球比賽每隊出十人上場,球隊平時訓練則以六人為一組,騎手頭戴襆巾,足登長靴,馬腿綁上紅白兩色的繃帶以示區別。全隊十六名隊員中屬李晟球技最好。李晟出生於隴右李氏,名門望族之後,八歲時便開始打馬球。郭旰、郭晞雖然接觸馬球不久,但得益於紮實的騎術基礎和良好的身體條件,球技進步神速。對騎術並不精通的李俶則處於墊底的位置。

正式比賽開始,親衛隊連勝三場,成功進入半決賽。李俶坐在替補席,並未上場。一個月後,四支球隊脫穎而出,分別是:親衛隊、赤水虎隊、赤水豹隊、大鬥貳隊。經過抽簽,確定四隊對陣順序,親衛隊對赤水虎隊,大鬥貳隊對赤水豹隊。

半決賽開始,親衛隊對赤水虎隊,二十匹駿馬飛馳在球場上,揚起塵土。一名白衣騎士持鞠仗乘勢奔躍,運鞠於空中,連擊數球而馬馳不止,連連洞穿親衛隊大門。

“章仇瑾瑜!”坐在替補席的李俶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驚訝的歎道:“想不到此人的騎術和球技竟如此了得!”

第一局結束,親衛隊以三比五落後於赤水虎隊。

第二局比賽開始,李晟、郭旰、郭晞竭盡全力,仍然不是章仇瑾瑜和其麾下九名騎士的對手,赤水虎隊最終以十比七獲勝。

決賽中,章仇瑾瑜率領赤水虎隊十比八戰勝大鬥貳隊,奪得冠軍。李晟率領親衛隊戰勝赤水豹隊獲得季軍。李俶親手將冠軍獎杯交給章仇瑾瑜。赤水虎隊的隊員舉起章仇瑾瑜,慶祝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