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李俶和郭旰、劉德順來到北關市場,幾名馬商熱情的過來招呼,“我這有幾匹月支國的良駒”,“在下剛運到幾匹康國的駿馬”。李俶看了看,沒有中意的。
從馬廄出來,李俶發現前方廣場圍著一大群人,很是熱鬧。走進人群,廣場中間立著幾根拴牲畜的木樁,木樁上拴的不是牲畜,而是人,準確的說是奴隸,有男有女,正在逐一拍賣。唐朝崇尚儒家文化,明令禁止民間買賣奴隸。這些奴隸要麼是株連獲罪的犯人,要麼是戰俘,被充為官奴。
此刻,正拍賣一個胡奴,起價十緡。李俶不禁感歎,一匹良馬少則五十緡,多則上百緡,一個人才十緡,真是獸貴人賤。胡奴看上去十八、九歲,高鼻方臉,肩寬體闊,皮膚黝黑,手腳帶著拇指粗的鐵鏈,雙目眥裂,怒發衝冠,樣子十分凶悍。
官差見沒有一個買家出價,手握皮鞭狠狠的抽下去,口中罵道:“沒人要的胡奴,白吃老子的糧食,看老子今天不打死你!”
兩皮鞭抽下去,胡奴身上已經皮開肉綻,卻緊咬牙關沒有支應一聲。
“住手!”李俶大步上前,抓住官差手中的皮鞭。
官差手舉皮鞭喝道:“幹什麼!老子教訓奴隸,**的…”官差看到李俶身後的郭旰,立馬把到了嘴邊的髒話吞進肚子,放下皮鞭,和顏悅色的說:“公子您要是想買這胡奴,十緡,絕對便宜。”
李俶讓劉德順將十緡錢交給官差。
官差淫笑著說:“公子好眼力,這胡奴年少力壯,絕對比買頭牛劃算!”
“解開他身上的鐵鏈。”李俶看到官差的嘴臉就感覺惡心,隻想早點離開。在李俶內心中,買賣人口是件極不光彩的事。
官差好意提醒:“公子,這胡奴不服管束,去了鐵鏈隻怕逃跑。”
劉德順在一旁不耐煩的說:“哪來那麼多廢話,跑了也不管你的事。”
官差憤憤不平的念叨道:“狗咬呂同賓,不識好人心。來呀,取下鐵鏈收好,日後還能派上用場。”
郭旰見官差口出不遜,正要上去教訓,被李俶攔下。官奴買賣在當時是合法的,官差不過是履行職責而已。
不出官差所料,走到北門外,胡奴趁李俶、郭旰不備,拔腿便跑。事發突然,李俶沒反應過來。郭旰身手敏捷,縱身追了上去。劉德順在後麵大喊:“抓住他,抓住那個胡奴。”
胡奴跑出二十多步,迎麵遇到一位騎馬的黑衣少年。黑衣少年躍身下馬,順勢將胡奴踢翻在地,動作迅疾連貫。胡奴在地上痛得打滾,看樣子傷得不輕。黑衣少年沒在意胡奴的傷勢,翻身上馬準備離開。
李俶上前對黑衣少年說:“足下好身手,敢問怎麼稱呼?”
黑衣少年沒有理會李俶,揚鞭絕塵而去。行人慌忙躲避,街麵上顯得有些混亂。
這人是誰?李俶心中暗想。黑衣少年看上去二十出頭,身高六尺有餘,高鼻深目,相貌兼有北方鮮卑人和西域白種人的特點,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寒氣逼人的貴族氣質。